APP下载

“会而不对”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2014-08-30刘宁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4期
关键词:真性假性答题

刘宁宁

(河北省栾城县柳林屯乡中学,河北 栾城 051430)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每一次考试中总有一些学生把自认为会做的题目答错。在考试当时他们浑然不觉,考试过后稍加提示便恍然大悟,后悔不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会而不对”。对一个学生个体来说,这种现象看似偶然,但复犯率却很高,若深究其原因,有其必然性;就整个群体来看,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一大顽疾,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会而不对”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消除这一现象?我在实际教学中细心观察、多方探究、经过摸索实验,得到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会而不对”的表现形式

在总结学生所犯的错误中,我发现“会而不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审题不清,如:题意要求选择错误的答案,学生偏偏选成了正确答案;②表达不规范,如题意是要求函数的增减性,有的学生却写成了函数表达式;③书写错误,如把坐标(0,1)写成了(1,0);④誊写错误,如有的同学在稿纸上写的很正确,在答题纸上誊写时产生失误;⑤计算失误;⑥综合错误。

二、“会而不对”的原因探索

1.态度问题——用粗心作“挡箭牌”。不少同学把失误归结为粗心,经常用粗心作“挡箭牌”。粗心包括真性粗心和假性粗心。真性粗心是对所学知识已经达到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完全可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由于在解题时的马虎大意,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假性粗心是对于所学知识自以为已经清楚和明白,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和构建,运用起来感到困顿疑惑,不能把问题完全解答或做准确解答,发生错误后以粗心为由搪塞老师、家长和同学。无论是真性粗心还是假性粗心,从实质上来说是学习态度问题。

2.解题习惯问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缺乏严谨的解题习惯,常常是只列式子省略计算,或找一些小窍门——计算器计算、复制别人的结果等,认为这样做是节省时间,长期这样下去的恶果就是:基本技能掌握得不扎实、不熟练。由于平时的“偷工减料”,导致在考场上审题、计算或推导漏洞百出,出现严重的“会而不对”现象。

3.心理因素。心理脆弱,注意力分散。审题答卷是一种智力活动,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在考场上发现有些同学听到他人的脚步声、同学折叠卷子声、桌椅移动声等都要瞧一瞧,有时候还要想一些与考试答题无关的事,导致对问题的条件思考不全面,缺乏清醒的意识,因而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焦虑紧张。平时作业及一般性考试时很少粗心,而一旦遇到关键性的考试,心情就会紧张起来,夜难成寐,心跳“怦怦”,汗浸手心,心绪纷飞,思维混乱,由于过度的紧张造成看错题目,书写失误,甚至出现一时性的“记忆短路”。求胜心切。看到其他同学纷纷交卷,自己也不甘落后,草率作答,匆忙交卷;或争强好胜,总想第一个交卷,以显示自己答题速度快,所以答卷完毕也不检查,结果有时间争取得到的分数却没有得到。

4.教师因素。平时个别教师板书无条理,不注意解题的完整性。造成了某些学生的无谓失分,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甚至连老师在讲课时的口误、笔误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考卷上也毫不客气地照搬。如有的老师在讲图象平移与伸缩问题时,将坐标的伸长或缩短说成压缩,结果考试时个别学生就“顺理成章”地表现出来了。

三、解决对策:采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1.在对待粗心上。首要的任务是解决态度问题。对于真性粗心者让其从心理上真正认清粗心的危害,不要把粗心作为借口,必要时给学生施以小小的“惩罚”。对于假性粗心需要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能正视并足够重视,树立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意识,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深入理解所学,掌握和构建知识。

2.强化心理素质,对症下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解题心理的养成是学生中考成功的关键。引导学生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试题能有正确的心理反应,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在平时的考试中,做一定的“抢分”训练,难度设计上打破从易到难的顺序,难易混合在一起,明确告诉学生前边的题未必简单,后面的题未必难,要学生从中挑题做,树立得分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在复习中每周安排定时训练(一般为1小时左右)做一些学生没有做过的难题、怪题,提高对陌生题型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克服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防止思维抑制现象的产生,在考试中发挥学生的最佳水平。

3.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数学解题程序,即经历审核、分析、求解、评价这四个环节。如果我们在平常解题时,能够养成认真对待各个环节,力求解答正确完整的良好习惯,那么平时解题的质量、考试答题的正确率都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率先垂范。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而且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到底,做到位,不能因自己的不良习惯而误人子弟。

除上述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作法是:让学生将以前所有的单元检测、模拟考试试卷全部整理一下,将“会而不对”的类型进行归类,记录每类错误出现的频数,并进行排队,笔者根据这些情况编排纠正训练题。然后让学生定时训练,再总结,再纠正,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实情建立数学纠错本,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知识;能由果溯因将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为了减少“会而不对”现象的发生,我搜集了每章节的“易错题”和“会而不对”题,印发给学生,并进行抽测。

总之,克服“会而不对”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既要从宏观入手,也要从微观着眼。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克服这一难题。

猜你喜欢

真性假性答题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建筑原真性探微
邀你来答题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