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4-08-30张瑞红相秀英王晶锐
张瑞红, 相秀英, 王晶锐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 北京, 102600)
大量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年来,很多研究[2]指出,积极的调脂治疗有逆转粥样硬化斑快进展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用药,具有确切的调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良好,因而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可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本研究以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62.4±11.3)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A检查确诊,并排除合并活动性肝病、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及2月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所有患者口服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0 mg, 1次/晚,疗程为12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如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或磷酸肌酸激酶升高到≥正常上限值2倍,或血肌酐升高≥正常上限值20%, 予停药观察。
观察指标:血脂及血清hs-CRP指标:治疗前后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治疗前后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 MHz, 对患者两侧颈动脉进行检查,常规探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窦部、颈内动脉(ICA)起始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其中斑块诊断标准按《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草案)》:血管纵行扫描及横断面扫描时均可见该部位存在突入管腔的回声结构,或突入管腔的血流异常缺损,或局部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华盛顿大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级法[4]计算: 0分,无斑块者; 1分, 1处斑块且厚度<2 mm; 2分,有2处斑块但厚度均<2 mm或仅有1处斑块但厚度>2 mm; 3分,有2处斑块至少l处厚度>2 mm; 4分,有2处以上斑块且厚度均>2 mm。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
患者治疗12月后, TC、TG、LDL-C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2.2 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
治疗12月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平均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钙之后肝功能恢复正常;2倒患者出现腹胀、乏力,均较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研究[5]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不仅仅由简单的脂质堆积引起,其中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始动因素之一,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各种因素诱发的炎性反应可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多种炎性因子损伤血管内皮,内皮功能受损后减少氧化亚氮合成增加内皮表面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炎性细胞的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此外,内皮功能受损可以促进血栓的形成[6]。采取积极措施在冠心病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或促进斑块的稳定及消退,对降低冠心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他汀类药物具有经典的调脂作用[7], 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通过增加细胞表面的肝脏LDL-C受体,使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增强,还可抑制肝内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降低LDL、TC、TG 水平和升高HDL水平,但其降脂作用外的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Rho/Rho激酶途径活性,进而抑制NF-κB的转录,从而下调MCP-1、IL-1、IL-6、IFN、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环氧化酶-2的转录,从而使白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及抑制炎症因子生成[8-9]。颈动脉具有易于观察的特点,常作为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 Kablak-Ziembicka等[10]对55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检测颈动脉IMT, 发现IMT>1.15 mm的患者中患有冠心病患者的比例高达94%, 因而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正相关性。血清CRP是具有高敏感性的炎症指标,其本身通过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产生细胞因子等作用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以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显示患者治疗12月后,TC、TG、LDL-C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月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邬松林, 谢秋容. 动脉硬化的检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2): 95.
[2]Yamada T, Azuma A, Sasaki S, et al.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eri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J]. Circ J, 2007, 71(12): 1845.
[3]马会军, 牛芳桥.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4): 5.
[4]Anderson A D, Uehata A, Gerhard M D, et al. Close rel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huma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s[J]. J Am Coll Cardiol, 1995, 26(5): 1235.
[7]董道然, 曾玉杰. 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预防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2, 10(3): 221.
[8]郑婕, 田建会, 丁思华.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2): 153.
[9]曹选超, 王丽霞, 黄改荣, 等.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的影响[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6(6): 556.
[10]Kablak-Ziembicka A, Tracz W, Przewlocki T, et al. Association of increase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ith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Heart, 2004, 90(11):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