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2014-08-30谭渊志熊炜曾彪

河北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性反应二聚体半胱氨酸

谭渊志 熊炜 曾彪

·论著·

联合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谭渊志 熊炜 曾彪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89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比较2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CRP、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ACI中梗死面积组及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P<0.05或<0.01),而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面积组(P<0.05);AC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RP、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553、0.491,P<0.05)。结论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脑梗死,急性;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又无充分侧支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1]。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脑血流中断30 s即可发生脑代谢改变,1 min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即停止,超过5 min即可造成脑组织梗死[2,3]。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有关,在我国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尤为关键。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ACI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的ACI患者89例,患者均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ACI,并经CT或MRI影像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均<3 d。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2)凝血异常患者;(3)ACI发病前1个月内有服用抗凝、溶栓类药物史的患者;(4)心源性脑梗死;(5)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6)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7)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急性感染患者;(8)肿瘤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身体健康,无心脑血管疾病史、急慢性感染等疾病。2组研究者在年龄、性别比、血压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ACI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抽取5 ml空腹肘静脉血,对照组研究者于体检当天抽取5 ml空腹肘静脉血,其中2 ml血标本置于抗凝管中充分混匀,3 ml血标本放到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在1 h内低温离心4 000 r/min离心4 min,取血浆,放置于-20℃保存待测。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Hcy及CRP含量,用Stago血凝仪测定血浆FBG含量及DD含量。检查时进行室内质控,均在控。试剂盒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梗死面积判断标准 根据Adams分型法[4],按照ACI患者入院后CT或MRI检查所示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1.5 cm2;中面积梗死:梗死灶达1.5~5.0 cm2,累及1个以上脑解剖学部位;大面积梗死:梗死灶>5.0 cm2,累及2个以上脑解剖学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

2 结果

2.1 2组研究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比较 ACI组Hcy、CRP、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表2 2组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比较

组别Hcy(μmol/L)CRP(mg/L)DD(mg/L)FBG(g/L)ACI组(n=89)19.66±2.59*19.30±3.11#1.95±0.72*17.28±2.66#对照组(n=32)8.21±0.746.42±1.020.22±0.093.37±0.4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ACI患者不同梗死面积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比较 中梗死面积组及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高于中梗死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比较

组别Hcy(μmol/L)CRP(mg/L)DD(mg/L)FBG(g/L)小梗死面积组(n=39)17.61±2.4915.38±2.811.39±0.3314.11±2.04中梗死面积组(n=32)24.55±3.37#21.26±2.99*2.06±0.81*19.27±2.95*大梗死面积组(n=18)29.62±5.06#△30.87±3.15#△2.95±1.07#△28.64±3.10#△

注: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P<0.01;与中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2.3 AC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RP、DD、FBG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浆Hcy水平分别与CRP、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553、0.491,P<0.05)。

3 讨论

炎性反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血栓形成或发生栓塞时,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脑部ATP生成减少,使Na+、Ca2+、Cl-、K+内流增加,一方面直接引起细胞毒性水肿,另一方面直接激活脂酶、蛋白酶、核酸内切酶,发生脂质过氧化,产生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使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5],引起组织炎性反应,出现以CRP、白细胞浸润等大量炎性介质释放为特征的急性炎性反应。

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正常时血清CRP水平很低。当机体发生急性炎性反应时,CRP含量急剧升高,可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6]。此外,血清CRP水平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ACI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7],并参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8]。

Hcy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当机体内Hcy水平增高时,可以通过多种病理机制引起CRP、FBG、DD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损伤局部血管,进一步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脑梗死[9]。Hcy导致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为:Hcy通过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改变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凝血系统,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Hcy还可能作为炎症刺激物引起炎性反应,参与ACI的发生和发展。

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AC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DD为继发性纤溶所特有的代谢物;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二者同为评价体内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ACI患者Hcy、CRP、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熊军等[10]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提示Hcy、CRP、DD、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密切相关,ACI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且炎性反应参与了ACI的发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RP、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553、0.491,P<0.05),说明Hcy可能通过炎性反应促进了CRP等多种炎性因子的释放,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最终导致ACI,Hcy水平能反映与脑梗死相关的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发现,ACI中梗死面积组及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P<0.05或<0.01),而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面积组(P<0.05),提示ACI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ACI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梗死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1 张慧,马召玺,温仲民,等.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脑梗死模式与发病机制——回顾性队列研究.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574-579.

2 Treadwell SD, Thanvi B.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tery (MCA) infarctio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Postgrad Med J, 2010, 86:235-242.

3 Jensen JH, Falangola MF, Hu C, et al.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increased diffusional kurtosis in human brain following recent cerebral infarction . NMR in Biomedicine, 2011, 24:452-457.

4 吴福敢,覃志永,张春玲,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相关性探讨. 检验医学,2011,26:689-691.

5 Qian LH, Shen MZ, Tang H, et al. Synthesi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scutellarein 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Molecules, 2012, 17:10667-10674.

6 Kawai T. Inflammatory markers,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increased CRP . Rinsho Byon, 2000, 48:719-721.

7 Bulman N, levy Y, Leiba R, et al.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the polycystic orary syndrome: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 89:2160.

8 边立忠,张冬梅,柳梅.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2-713.

9 Corrado E, Rizzo M, Coppola G, et al. An update on the role 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 Atheroscler Thromb, 2010, 17: 1-11.

10 熊军,熊勋波.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检验医学,2011,26:198-20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9.018

617200 四川省米易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谭渊志),内科(熊炜),神经科(曾彪)

R 743.33

A

1002-7386(2014)09-1326-03

2013-11-01)

猜你喜欢

性反应二聚体半胱氨酸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