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体会
2014-08-30王玉琦
王玉琦
摘 要: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树立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阅读,引发共鸣;拓宽阅读渠道,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自主阅读 创造性阅读 拓宽渠道 优化环境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于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往往使学生局限于对知识贮存而导致知识僵化;三是线性安排阅读能力。鉴于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展个性。对此,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把学生推向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担当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把这一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现就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学生要成为阅读的主体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阅读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性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
二、培养创造性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突破点
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陈述观点。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当学生发表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时,教师需要聆听并通过适当反馈,激发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热情,需要根据文本及作者的“本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审视和调整。
此外,个性化阅读还要树立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竖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样才能培养发散性思维。
三、激发兴趣,真情体验是个性化阅读的催化剂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二是整体。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会自觉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四、拓宽阅读渠道是个性化阅读的练兵场
个性化阅读是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教育资源,向课外的个性化阅读延展,建构课内外联系,增强校内外的沟通,让学生将在语文课堂上的习得延伸至课外,真正转化学习能力,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五、开展阅读活动,优化阅读氛围
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深入课堂互听互评,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如“校园读书节”、“亲子共读”等,与家庭社区等形成教育合力,激发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氛围,推动个性化阅读。
六、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让学生反复地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一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二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阅读活动。
2.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
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阅读后获取的结论各有差异。需做到: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二是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三是让学生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此,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为什么不合理。更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怎样得出的,对症下药,推究、评论,完善认知结构。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给予时间,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个体阅读包括读、说、画、写、划、背、唱等多项活动。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鼓励学生应用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
4.积极引导,教给阅读方法。
“趣”字引路,博览群书。引导学生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略读、速读、精读、跳读等。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5.让学生大胆进行自主评价。
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评价的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多年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个性化阅读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阅读兴趣日益高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习作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王明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