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文化视野中中医发展的机遇与反思

2014-08-30王志磊

科技视界 2014年23期
关键词:科学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技术

郑 民 王志磊 赵 菲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近代以来,在以工业社会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背景下,西医东渐对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冲击与影响,二是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在长时期的碰撞与摩擦下,中医渐次边缘化,挣扎在生存与废止的边缘,西医成为主流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后现代文化是一种解构性文化,它对于社会过度追求科学与技术的弊端提出了反抗与消解,提倡文化与技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由以往更多地关注技术和物质而转为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性的张扬。在此文化语境下,为重视自然、重视人性的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文化发展环境,由此形成了中医与西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多元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氛围。

1 过度追求科学技术的异化过程导致的生态危机给中医发展带来了转机与曙光

“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指出,科技的异化过程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科学技术的异化的最终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1]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主要依循,技术是人类用于改造自然并且使之向人类设想的方面发展的有效工具。但它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改变人类生存方式和质量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后果。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全球生态恶化的现状已经在警示着人们,没有决对可靠与环保的科学技术。现代社会令人触目惊心的生态恶化所造成的恶果已经昭示人们:人们滥用科学技术,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异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西医是建立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之上,是现代科学的组成部分。西医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西医无论从诊察还是治疗手段上,已经愈加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唯技术论使西医发展渐渐显露弊端和问题。过度依赖于技术,使西医没有太多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性,以生物医学模式而失去人性化,现代医学不得不关注面临的种种道德困惑。比如,在人类与细菌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人类过分相信了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抗生素的作用,在疾病治疗中大量使用了各种抗生素,最后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已经捉襟见肘。此外,在一些慢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科学技术再未发达,但是治疗的效果很难见到,凸显出技术在人类医学发展中的局限性。

在这样背景下,追求绿色无毒副作用的中医中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医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去除病邪获取健康的目的,在恢复人体的内生态平衡方面成效巨大,这也是近时期以来,人们重视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后现代主义倡导文化的多元性给中医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医学体系,它们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医疗模式。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蕴含了东方的自然观、方法论和生命哲学。而西医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是以科学主义作为评判基础和标准的。在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科学主义成为评判学科是否科学和先进的唯一标准,中医独特的东方哲学背景一直以来成为学界诟病的一个因素,其学术理论和诊疗模式被视为不科学而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缘由。

而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性的文化,后现代主义倡导多样性、差异性和个体性,它否定一元性的、同一性的、一致性的存在,它对固有的文化和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为此,科学主义不再成为社会的唯一不变的学术追求,对学科是否合理先进的评判标准也出现了多元化标准,科学主义不再成为评价学科先进的唯一标准。在此学理背景下,中医不再被人们张贴上不科学的标签,使人们重新认识和评判中医,在学术认识和思想领域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认可,因此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中医的发展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进入20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民主”等思潮的涌入和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批判和摈弃,经过近百年的中医文化碰撞和交融,中国文化正在大规模的高速吸纳西方文化等域外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西化因素在日益加强,中医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越来越贫瘠,中医因之进入到一个发展的瓶颈时期。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后现代文化影响下,学界开始审视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发展的议题。“以1984年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研讨会’和‘东西方文化比较研讨会’为标志,全国范围内围绕着反思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蓬勃兴起。”[2]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热的出现直接助推了中医文化的研究,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与土壤的滋养。

3 后现代主义对人性的重视提升了中医以人为本治疗理念的认识

“技术实现了人性的升华和深化,但是异化的技术却正在不断侵蚀人类的生活世界。”[3]科学技术确实给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正在日益改变着世界和社会的面貌。但是过于追求技术,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较多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人性的自由在技术困境中不断退化以致于堕落的境地。作为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的西医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困窘。现代医学到了20 世纪60年代步入了转折时期,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由于分子生物学、抗生素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医生相信现代医学什么都可以去做。技术的力量助长了医学的家长制权威,医学界普遍认为病人需要的是耐心配合医生的各项诊疗程序,治疗效果就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人们相信,医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过度关注技术所导致的现代医学所面临的危机和问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医学将对付急性传染病的策略应用于慢性病防治上不再灵验。伴随着高新医学技术出现的医疗费用急剧上升、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人们认识到虽然现代医学的基础更加理性,但原应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医疗实践却越来越偏离人的价值。因此,需要反思现代医学,人本身才是医学最终的决定因素。在医学发展中,人文因素渐趋关键,学界应该考察医学与科学进步的良知问题,而不应该简单追问人的生存与存在,而是追问应是何种生存、如何存在。

在此文化背景下,学界对医学本质的定位由纯粹的治疗病理疾病进行转变,认为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其次才是一门学科。医学从诞生之时直到今日,都表现为追求人的幸福这一道德责任。由此可见,以“人”为主要关照对象和诊治模式的中医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作为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医学体系,中医吸取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最主要的表现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联和开放性,同时重视把人作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加以考究,对人进行全面的理解、掌握和发展,以提升人的整体健康平衡作为主要诊治原则。这种诊疗原则,符合当下医学从以往重视生理状态下的个人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1][3]王金柱.技术发杂性的困境与反思[J].新华文摘,2014,07.

[2]何其灵.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J].医古文知识,2001,01.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技术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