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研究
2014-08-29勿日汗年莉
★ 勿日汗 年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Okam.的叶状体,性味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等功效,多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等。昆布始载于《吴普本草》,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在历代方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都有许多昆布应用方剂的记载。现笔者整理昆布的应用方剂,分析研究昆布的配伍应用情况,以期为昆布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课题收集方剂检索自《中华医典》[1],涉及清代以前方书共55本,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济生方》《苏沈良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医方考》等大型医方专书和《删补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方论》《医方集解》等方论专书。
1.2 资料整理 (1)参考《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2]中的方书项及《中华医典》工具软件中的方书,选择清代及之前方书共55本,整理出含有昆布的方剂。其中,所收集方剂不包括单方及外用方。
(2)按方书成书的先后顺序,保留首载方剂的相关信息,剔除重复的方剂。
(3)剔除药物组成超过20味的方剂。
(4)将筛选出的昆布应用方剂的组成、出处、功效等输入EXCEL表格中,建立昆布应用方剂数据库。
(5)为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统计前有必要将不同名称的药物作统一规范。本课题的中药异名规范以《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3]《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4]为准。如诃黎勒统一为诃子,赤茯苓与白茯苓统一为茯苓,芎统一为川芎,桂与桂心统一为肉桂,陈橘皮与橘皮统一为陈皮,青橘皮统一为青皮,山杏仁统一为杏仁等。
1.3 资料分析 (1)利用EXCEL表格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方剂的适应证,以图表形式输出结果。
(2)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二版)对方剂组成进行药类规范。整体统计药类应用频数及单味药的频数,以图表的形式输出结果。
2 研究结果
本课题收集方剂共180首,涉及12种病证、14部方书、20类药物,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2.1 病证分析结果 含昆布的方剂主治病证涉及瘿瘤、噎膈、瘰疬、阴囊肿、水肿、积聚、咳嗽上气、脚气、胀满、瘘、胃反、其他等12种病证,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瘿瘤,占方剂总数的40.0%,其次是噎膈,占方剂总数的14.4%。此外,瘰疬(9.4%)、阴囊肿(8.9%)、水肿(7.8%)的方剂数目也较多。
图1 昆布方剂病证统计结果
2.2 整体药类分析结果
图2 昆布方剂整体药类分析结果
图3 昆布方剂高频药类详细分析结果
本课题收集的含昆布的方剂180首,涉及药类20类,累计用药频次达1 512次。从图2中可以看出,昆布方剂中应用最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用药频次达300次,其次是补虚药170次。清热药(149次)、温里药(139次)、理气药(113次)的用药频次也较高。
按照《中药学》中的药物分类方法,将高频药类进一步进行分类,结果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清化热痰药的用药频次最高,达152次,其次是温里药(139次)、理气药(113次)、止咳平喘药(89次)。
2.3 高频单味药分析结果
图4 昆布方剂高频单味药分析结果
统计使用频数20次以上的单味药,结果如图4所示。用药频次大于20次的药物共18味,其中清热解毒药2味、清化痰热药2味、止咳平喘药2味、温里药2味、理气药2味、攻下药1味、利水消肿药1味、利尿通淋药1味、驱虫药1味、活血调经药1味、温化寒痰药1味、补气药1味、敛肺涩肠药1味。从图中可以看出,海藻用药频次最高,达101次。此外,肉桂(57次)、木香(46次)、大黄(39次)、半夏(37次)、杏仁(36次)、干姜(35次)、甘草(35次)的使用频次也较高,都多于35次。
3 讨论
3.1 古代昆布方剂主治病证分析 古代昆布方剂主治病证涉及12类,其中以治疗瘿瘤、噎膈、瘰疬、阴囊肿、水肿为主。分析其病因病机,大部分与痰凝、气结有直接关联,如噎膈的基本病机为痰、气、瘀交阻于食道或胃脘,以致食道狭窄;瘿病和瘰疬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阴疝、阴囊肿大的病机为寒气结聚不散和津液内结于睾丸。《吴普本草》记载昆布:“酸、咸,寒,无毒,消瘰疬。”《本草经集注》曰:“昆布,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海药本草》曰:“昆布,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本草汇言》曰:“昆布,去顽痰,利结气,消瘿疬之药也。《别录》方又治十二种水肿,并阴疝瘕诸疾,总不过为消痰下气故也。古方噎隔证恒用之,亦取此意。”表明昆布有较好的消痰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也表明古人对昆布的本草学认识与临床应用是相符的。还值得注意的是昆布在脾胃系疾病如胃反、胀满,肺系疾病如上气喘满等中也有少量应用。
3.2 药物配伍应用情况分析 从图2、图3可以看出,古代昆布的应用方中清化痰热药、温里药、理气药的应用较多,表明昆布常与上述三类药物配伍使用。从图4可知,在单味药中昆布的最常配伍是清化痰热药海藻。此外,温里药肉桂、理气药木香、攻下药大黄、温化寒痰药半夏、止咳平喘药杏仁、温里药干姜也是常见配伍。
3.2.1 配伍清化痰热药 从图4可以看出,常用的清化痰热药有海藻、海蛤壳,其应用频次都达30次以上,其中海藻还是应用频次最多的单味药。在昆布方涉及病证中多数以痰凝气结为病机,治法也理当以消痰散结为主。昆布与海藻、海蛤壳同属清化痰热药,性能功效也相类似,从七情配伍的角度看,昆布与清化痰热药配伍属于相须配伍,配伍后可加强昆布的功效。
昆布与海藻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56%。海藻性味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古代多数本草著作记载海藻的药性和药效与昆布“亦无大异也”,只是“昆布之性,雄于海藻”,两者相须为用,增加其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课题研究结果也表示,昆布与海藻经常相须为用。
昆布与海蛤壳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17%。海蛤壳味咸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本次统计中海蛤壳主要应用在瘿病、咳嗽上气、水肿。《本经》记载海蛤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药性论》曰:“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表明海蛤壳可治疗咳逆上气、水肿、瘿瘤等,可与昆布相须为用。
3.2.2 配伍温里药 从表4可以看出,昆布常与温里药肉桂、干姜配伍使用,并且其配伍用药频次也较高,分别为57次和35次。从四气配伍看,昆布与温里药同用属寒热配伍,其意义有二:(1)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于寒热兼杂的病证。如《外台秘要》麦门冬丸用麦门冬、干姜、细辛、蜀椒、桂心、昆布、海藻、海蛤壳治疗肺虚感寒而肺失宣降,津液代谢不畅,聚痰化热之咳逆;(2)反佐。如《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五》羚羊角丸中羚羊角屑、昆布、木通、大黄、桂心同用治疗瘿瘤,大量寒凉药物配伍少量温热药肉桂,以消除格拒。
昆布与肉桂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32%。肉桂性味辛、甘、大热,昆布性味咸、寒。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咸味能软坚润下、散结,昆布配伍肉桂,咸寒辛散,可加强活血散结之功。本次研究中肉桂主要应用于积聚、脚气、噎膈、瘿瘤等,其中积聚9方中有7方用了肉桂,噎膈26方中15方用到肉桂;在瘰疬、瘘的方剂中无应用。《日华子本草》记载肉桂“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本草从新》曰:“桂心,消瘀生肌,补虚寒,宣气血,利关节,治风痹症瘕,噎膈腹满,心腹诸痛。”可知肉桂不仅可以补火助阳,温经散寒,还可以入血分而消瘀血、破积聚,治疗噎膈之脾肾阳虚型、积聚之感受寒邪型。而瘰疬、瘘之类属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因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所以忌用肉桂,符合本次统计中肉桂的应用倾向。
昆布与干姜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19%。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与咸、寒之昆布配伍,同为咸寒辛散配伍,是为软坚化结之意。昆布与干姜配伍还有清上热下之意:昆布咸寒,能清上焦痰凝化热;干姜辛热,开结散寒,温胃散寒而化水气,以温下散寒。在本次研究中干姜的应用较分散,除在瘰疬、瘘、阴疝中无应用外,其他病症中都有应用,并且与肉桂联合应用频次达16次。《本经》记载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日华子本草》云干姜“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表明干姜有化痰、祛瘀的功效,与昆布配伍为异类相使,并且脾为生痰之源,中寒则容易生水湿痰饮,所以用干姜温中散寒,以治生痰之源。
3.2.3 配伍理气药 从图4可知,理气药木香(46次)、理气药陈皮(34次)与昆布配伍使用频次较多。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全身的精、血、津液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气机通畅是全身代谢正常的必要条件。《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表明七情影响脏腑气机,而瘿病、噎膈、积聚等多有情志内伤导致气机郁滞而血、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形成痰饮、瘀血等,进一步影响气的运行,故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顺之。
昆布与木香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26%。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本草汇言》曰:“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本草求真》曰:“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昆布与木香配伍应用,一寒一温,昆布得木香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之力尤胜;木香得昆布之辅,痰去则气行,二者相辅相助,软坚化痰散结兼行气,同调气血津液之郁滞。
昆布与陈皮配伍应用的方剂占总方数的19%。陈皮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陈皮可“化痰破结”,《要药分剂》言陈皮“主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止呕,破症瘕痃癖,除膀胱留热,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昆布与陈皮同具有化痰之功效,二药配伍,异类相使,共奏化痰散结行气之功。
3 结语
本课题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整理出古代含昆布方剂,并在EXCEL表格中建立含昆布方剂数据库,用计算机进行频数统计,结合分析结果和中医药理论,研究昆布在方剂中的应用情况及配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昆布主要应用在瘿病、噎膈、瘰疬、阴囊肿大、水肿、积聚等病证的治疗,其中以治疗瘿病方剂最为多,占总方数的40%;昆布还用于治疗咳嗽上气、胃反、腹胀等病。从药物的配伍来看,昆布配伍清化痰热药海藻最多,其次是配伍温里药肉桂、理气药木香为多。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张子和《儒门事亲》记载海藻与甘草相反,但古代一直有此两味药同用的方剂,并且有些方剂至今还在使用,如海藻玉壶汤。在本课题收集的含昆布方中也有7首海藻与甘草同用的方剂,配伍意义有待研究。
[1]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典[G/CD].湖南: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李顺保.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