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背部走罐治疗花粉症36例

2014-08-29陆忠

江西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花粉症喉科鼻甲

★ 陆忠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花粉症,即花粉过敏症,又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主要由花粉致敏引起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临床主要以鼻痒、鼻塞、流大量清水样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笔者自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瑞士工作期间,采用针刺配合背部走罐治疗本病36例,并和单纯针刺治疗36例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瑞士传统医学(Swiss TCM)中心BadRagaz诊所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1-3](1)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至少两年在同一季节发病。(2)发作期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发作期鼻分泌物(或结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阳性。(4)花粉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一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眼结膜试验阳性。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5~70岁;(2)符合花粉症诊断标准;(3)病程≥2年;(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花粉症诊断及纳入标准者;(2)常年性变异性鼻炎;(3)合并其他鼻部疾患如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非变态反应性鼻炎;(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不合作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针刺治疗 穴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迎香、气海、印堂、上星,眼红眼痒配太阳、太冲,伴发哮喘配列缺、膻中。患者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mm×4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合谷、太冲穴直刺,列缺、迎香穴向上斜刺,印堂穴向鼻根方向斜刺,太阳穴向后斜刺,膻中穴向上沿皮平刺,上星穴向百会方向平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每星期治疗2次,12次为一疗程,观察期为1个疗程。

2.1.2 背部走罐 针刺治疗结束后,患者俯卧位,暴露后背,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区域皮肤上涂一层医用凡士林,用闪火法将一中号玻璃火罐牢固地吸拔于所选部位皮肤上,然后沿着背部膀胱经、督脉部位上下走罐,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出现瘀血斑为度,最后分别在双肺俞、脾俞、肾俞部位拔罐,留罐5min后将火罐取下,用干棉球将皮肤上及罐口凡士林擦净。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1](1)症状评分标准。喷嚏个数:连续3~9个计1分,10~14个计2分,大于等于15个计3分;每日抠鼻流涕次数:小于等于4次计1分,5~9次计2分,大于等于10次计3分;鼻塞: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不通畅,偶有计1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计3分,介于两者之间计2分;鼻痒:间断发作计1分,蚁行感但可忍受计2分,蚁行感难忍计3分。

(2)体征评分标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计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有间隙计2分;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计1分。

3.2 疗效评定 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海口会议确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中症状体征评分标准和记分方法,总分为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相加,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减分率≥51%为好转,50%≥减分率≥21%为有效,减分率≤20%为无效。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分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比较±s) /分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

4 讨论

花粉症多发于春秋两季,主要由花粉抗原作用于有变态反应体质的人,使其致敏,产生相应的花粉抗体,当再次接触花粉抗原时,即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致病。瑞士生态环境好,境内植被覆盖率高,居民喜爱户外运动,是全球花粉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西医治疗花粉症一般采用抗组织胺药等对症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短,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脱敏疗法因治疗时间长、操作繁琐,目前还不普及,中医治疗花粉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瑞士患者所接受。

中医古籍及文献中虽无花粉症之名,但从其临床表现看本病当属“鼻鼽”“时复症”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或风热之邪侵鼻犯肺,肺气不宣,故见鼻窍壅塞、鼻痒、多涕;风热袭目,则见眼红眼痒、流泪不止;肺气上逆,则发咳喘。

针刺气海、足三里配合三阴交穴,能补肺益脾固肾;合谷、印堂、上星、迎香可通调鼻部经气;太阳、太冲清热泻火,清肝明目;列缺、膻中宣肺平喘。诸穴合用,可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因而能快速有效地缓解花粉症症状。

背俞穴是五脏六俯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在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上走罐,能补益肺脾,益气固肾,改善患者过敏体质,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配合背部走罐能明显改善花粉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魏庆宇.花粉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3,31(9):517-519.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4]王启才.王启才新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藉出版社,2008:945-947.

猜你喜欢

花粉症喉科鼻甲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儿童夏秋季花粉症研究进展
捏捏手,让病走——花粉症
花粉症,防重于治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日本新开发可以缓解花粉症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通过鉴定案例浅析耳鼻咽喉科纠纷的特点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