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4-08-29王纪红
王纪红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江苏 211167)
一、引言
专业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近五年来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1]。目前,我国科技英语阅读课是为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用英语阅读和研究本专业领域英文文献和资料的能力。该课程虽重要,但教学实施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主要现状是:科技阅读教材缺乏时效性和与专业相关的功能性,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科技阅读的重要性;对专业硕士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研究重视不够。
对此问题的研究,鲜有学者涉猎。只有陶文芳提出以兴趣培养为中心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全新科技英语教学模式[2]。可见,当务之急是探索符合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实现全日制专业硕士英语学习应用性的目标。
束定芳等指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借鉴语言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着重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意义。”[3]借鉴国外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认识上述问题的本质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语言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并且已得到普遍认可。笔者认为在科技英语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输入和输出平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鉴于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研究成果,选取南京工程学院2012级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共33名研究生为个案,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输入、输出相结合,以学生专业知识交流为基础的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新模式。
二、“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建构
在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长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不对称现象,而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输入(阅读、试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其中尤以Krashen、Swain、Jeremy Harmer等的理论影响最广。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4]。也就是说,“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习得的唯一来源。“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i+1输入模式: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略高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输入。Krashen还提出了可理解输入的4个重要因素: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趣味与关联(interest and relevance)、非语法程序(non grammatical sequenced)、足够的输入量(enough input)[4]。
多项研究表明,靠“可理解输入”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达到高水平[5]。Swain提出“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对目标语所做的各种假设[6]235-253。
著名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提出“平衡活动教学法”(Balanced Activity Approach),较全面地论述了输入与输出过程。他指出二语习得中输入和输出要在内容和数量上达到平衡,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7]。所谓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是指接受能力“听”和“读”与产出能力“说”和“写”的平衡。在提出“平衡活动教学法”之后,Harmer把语言输入分为“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tuned input),前者指为学生在阅读和听力上提供广泛的学习材料,后者指经过精心选择,促进学生有意识的学习;他将语言输出过程分为“练习输出”(practice output)和“交际输出”(communicative output)[8]。“练习输出”要求学习者反复练习语言的规则,处于语言输入与交际输出的中间;“交际输出”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用已学会的知识完成某种交流任务,这时语言成为了交流工具。可见,两种输入和输出活动缺一不可,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在国内,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开始逐步重视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并广泛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卢仁顺提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9];胡伟华通过调查和课堂实验分析了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以学生专业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口语习得模式[10]。这些理论和实践为改革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借鉴。
三、科技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创建于2000年6月,由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多科性研究教学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是教育部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之一。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研究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笔者于2012年9月对电气和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入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问卷说明、科技阅读、调查问卷。
从问卷调查来看,本届研究生六级通过率为72.7%,学生的语言水平个体差异比较大。从阅读考试来看,失分比较严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调查,97%的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75.7%的学生认为研究生阶段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最重要,只有24.3%的学生认为提高本专业的专业词汇和阅读能力最重要。可见,本届研究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扎实的阅读能力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实用价值。学生的科技英语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对专业背景知识、专业词汇不了解,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和理解困难。
四、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硕士的科技英语阅读能力,本研究依据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我校2012级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的“科技语语阅读”课程进行改革。设计了一种“输入”“输出”相结合的以学生专业知识交流为基础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导向,加大足够量的语言“精调输入”和学生可理解性“粗调输入”,设计“练习输出”(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翻译等)和“交际输出”(包括复述、缩写、改写、续写等)。语言输出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分析问题、质疑探索、继续学习等活动。
(一) 确保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增加输入的趣味性
科技文章旨在揭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或客观规律。通过对科技文章的阅读,可以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但是科技英语语体正式,内容学术化,词汇专业化,其词汇、语法和语篇结构给阅读过程带来很多困扰,表现为:一方面阅读材料涉及的词汇量更大,内容更专业,材料的难度更深;另一方面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程度更加深刻。
因此,教师既可以把科技阅读文本作为语言工具,也可以作为信息工具,既注重科技英语词汇、语法、语篇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又有目的性地加强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科技英语阅读中,无论是(潜意识的)习得还是(有意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向学生输入语言,包括“粗调输入” 和 “精调输入”。前者指高于学生能力水平的语言知识,后者指与学生能力水平完全一致的语言知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一个优秀的阅读者的榜样,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中不断地适应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制订每个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制订阅读任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同时制订学生的课外报刊阅读任务,扩大学生的语言粗调输入。其具体内容包括:
词汇。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6]2阅读科技英语文章的关键之一是要熟悉科技英语词汇的构成。科技英语属于正式文体,专业性很强,使用了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专业词汇通常语义准确,所指范围带有很强的专业知识[11]。因此,在阅读之前要进行大量的专业词汇的粗调输入。
语法。 提升学生的科技英语语法知识对提高科技英语阅读能力极为重要。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为语言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和机会才是真正理想的语法教学,才可以保证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例如就时态、语态、 词序、复合名词结构和句子结构等语法现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网络视频资源和实际阅读加强输入。
语篇。科技文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和规律对于阅读十分有益。例如在科技英语语篇中,大量使用名物化结构,使其结构言简意赅,内部组织紧凑严密,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凸显语篇主位,从而降低语篇的人际功能,增强语篇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语篇教学分析使学生清楚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输入科技知识、科技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元认知阅读策略。在学生的科技英语阅读输入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速度。在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将元认知知识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为了准确地理解文章,必须对认知过程进行管理、指导、调控和引导。只有运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调节,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达到预期的阅读目标[12]。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直接元认知策略干预,包括问题监控、理解监控和策略监控。如提出明确的阅读量和质的要求,包括要求学生制订每周的阅读计划,含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对阅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及时评估阅读效果,并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等。
(二)强化语言输出,提高口语能力
语言的输出可以说有两个次范畴:“练习输出”与“交际输出”。练习输出是指学生必须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使用英语的语言点。交际输出是交际能力培养所不可缺少的,它强调把学生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迫使学生从自己所学的语言点中选择恰当的知识来完成交际的任务。语言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两种训练,学生所学到的只能是知识点,没有使用这些语言点的能力。因此在科技英语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输出和交际输出。具体内容如下:
练习输出。我们根据专业把学生分成4人或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一位组长,在阅读输出练习中进行合作学习。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相互合作,给学生以体现价值、展现个性的空间。老师就每组的做题情况进行重点讲评,并且要求小组间互评。同时进行专项科技英语语法练习,通过英汉互译加强语言知识点的输入与输出训练。
交际输出。鉴于本届研究生的专业需求,课外阅读选取与机械和电气专业相关的科技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大量涉猎英语专业词汇及专业知识,为其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话题的交流提供充足的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双语课进行大量的以专业知识为话题的英语交流,例如模仿本专业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专题讲座,或分组就某一专业知识话题进行讨论或交流。
教学实践表明,输入和输出平衡模式实施成功与否,依赖于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粗调输入和交际输出优先于教师控制下的精调输入和练习输出。
五、“输入”“输出”平衡理论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在学期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或本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作相关科技英语学术报告。90%的学生在PPT 汇报时的表现尤其突出,无论是内容还是科技口语流利水平都让人感到惊喜。从对学生的科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试卷卷面100分,题型分为科技英语英翻汉、科技英语语法练习和科技英语阅读三项,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语言输出能力。从对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对“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比较满意。从历史来看,第一学期末的研究生综合英语考试和本学期的科技英语考试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两学期期末考试比较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我们发现该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
研究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增加。“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科技英语教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了学生求学的基本动机,激发了学生对科技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研究生探索意识增强,个性得到发挥。该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得到锻炼,特长得以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只作专题讲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阅读计划和任务下达,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尽情分享和探讨个人见解。
研究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技能进一步巩固。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极大地巩固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学生阅读大量的科技文章,形成量化指标,不但能深切感受到学术语言魅力,了解到相应专业的背景知识,英语阅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从期末考试科技阅读卷面成绩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阅读速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英美报刊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课外作业和课前小组讨论的准备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老师作为指导者、鼓励者和评估者参与其中,师生之间得到了更多的交流。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六、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把“输入”“输出”平衡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应用于科技英语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对阅读过程的控制教学模式扩大了学生的输入信息量,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阅读能力。当然,要想上好科技英语阅读这门课,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涉猎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更强的独立自学能力。两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游刃有余,驾驭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2009-3.
[2] 陶文芳.研究生科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102-103.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7.
[4]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5] Swain M,Lapkin S.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76.
[6] 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7] 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8] 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4-37.
[10] 胡伟华,李娜.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习得模式探索[J].外语教学,2012(5): 64-68.
[11] 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2] 李兰兰.英语阅读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