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2014-08-28张智邓长卿江一平
★ 张智 邓长卿 江一平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预后差。中医学称之为“臌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从导致腹水的根本上进行施治,但目前暂时缺少有效且肯定的治疗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60例均为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年龄30~60岁,平均45.25岁;男24例,女6例;腹水计量(B超探及腹腔的液暗面积计算)<25 mm219例,25~50 mm29例,>50 mm22例。对照组30例, 年龄30~60岁,平均45.56岁;男25例,女5例;腹水计量<25 mm220例,25~50 mm28例,>50 mm22例。2组病例年龄、性别及腹水计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2011年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卧床休息,低盐清淡饮食,西药保肝、利尿药(口服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 ,每日两次)等对症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臌胀敷脐散(甘遂15g、牵牛子10g、丁香10g、川芎15g、红花15g、车前子15g、生大黄15g、冰片5g,共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神阙穴(肚脐)。神阙穴消毒后填入臌胀敷脐散,上敷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1.3.3 疗程 两组均10日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数据统计。
1.4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腹水及肢体水肿消退情况,腹围缩小情况,体重变化情况,症状改善及B超、24小时尿量变化。
1.5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2011年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1)临床缓解: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B超检查阴性 ;主要症状消失,24h尿量 1 200mL以上,体重、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并能稳定3个月及以上。(2)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 ,B超检查腹水减少 ≥50%;症状明显改善 ,腹胀明显减轻,24h尿量 1 000mL以上,体重减轻 2kg以上,或腹围缩小>5cm。(3)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 ,B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略减轻,24h尿量不足1000mL,体重有所减轻但<2kg,或腹围缩小>3cm但<5cm。(4)无效:腹水、体重、腹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 其多与疫虫毒感染、酒食不节等相关,病初由湿热疫毒之邪阻滞中焦,导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横逆犯脾则致脾失健运,水湿停于腹中;日久则伤肾,肾开阖不利致气化无权,水湿不化,胀满进一步加重。病程后期,肝、脾、肾三脏俱虚,气、血、水相互影响,导致水停腹中。病位主要是肝、脾、肾三脏。臌胀敷脐散治疗臌胀,是中医外治法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把药物外敷于神阙穴,可促进排出患者的腹水,减轻腹水对患者的压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臌胀敷脐散方中甘遂、牵牛子具有泄下逐水、消肿散结的功效,生大黄具有清湿热、祛瘀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车前子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冰片、川芎、丁香芳香走窜,能促进对药物吸收,从而可增强药物的作用,且神阙穴有利水的功效。通过穴位和药物共同的作用,使水邪得出。由于该治疗方法使用方便,且利尿效果好,减少了使用西药利尿剂,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典型病例:李某,男,38岁,农民。以主诉腹胀不适1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5日于2012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胀不适,遂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并腹水,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病情时轻时重,15天前患者腹胀明显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自服利尿剂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入院症见:腹胀如鼓,青筋暴露,两胁胀痛,下肢浮肿,乏力纳差,小便量少,大便溏薄,夜寐不佳。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弦。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胸背部可散见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部隆起,按之坚韧,无压痛及反跳痛,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三横指可及,双下肢中度浮肿。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HBV-DNA阴性,其它常见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肝功能:ALT 80 U/L,AST 75 U/L,TBIL 21.8μmol/L,DBIL 11.5μmol/L,ALB 31g/L。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腹腔积液(液性暗区32mm2)。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症。中医诊断:臌胀。辨证:脾虚湿阻。治法:健脾理气,利水消满。方药:黄芪30g,白术10g,茯苓30g,胡芦壳30g,大腹皮30g,猪苓15g,蝼蛄15g。每日1剂,水煎两服。另用臌胀敷脐散敷脐治疗。同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丹参多酚酸盐静脉点滴,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口服每日两次。患者入院体重为72kg,2012年10月31日体重为64 kg。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31日尿量分别约为550,1000,1400,1400,1750,1800,1450,1550,1500,1500 mL。2012年10月31日:患者腹胀消失,食纳、精神等均明显改善,大便正常。肝功能:ALT 40U/L,AST 35U/L,TBIL 18.8μmol/L,DBIL 9.5μmol/L,ALB 33g/L。B超示:未探及液性暗区。患者于2012年11月2日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中药,并每周3天用臌胀敷脐散敷脐,未用西药利尿剂,随访2个月未再出现腹水。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 171-1 174.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2,31(11):86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