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透析前后组胺水平比较
2014-08-28梁云川刘娜刘英权
梁云川 刘娜 刘英权
·临床研究·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透析前后组胺水平比较
梁云川 刘娜 刘英权
尿毒症;皮肤瘙痒;透析;组胺
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比较多见,尤其是慢性肾衰竭长期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比例更高,据统计伴发有皮肤瘙痒者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约占60%~90%的比例[1]。瘙痒不仅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痛苦,还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而引发感染,影响病情。目前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其与皮肤干燥、维A水平升高、周围神经病变、肥大细胞、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相关。对组胺引发的皮肤瘙痒研究,目前临床主要集中于对荨麻疹、皮炎、湿疹等变态反应疾病的研究,组胺水平在尿毒症皮肤瘙痒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笔者所见少有研究。本文以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组胺水平的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3±5)岁;维持性血透时间6~36个月,平均(11.8±2.8)个月;皮肤瘙痒症状出现时间距离透析开始的时间10~15个月,平均(12.8±1.2)个月,且所有入选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均持续发生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有皮肤科疾病、过敏等其他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的患者;(2)治疗期间应用过或正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患者;(3)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肿瘤、营养不良患者;(4)对本次治疗不知情或未签署同意书患者。
1.2 血液透析方法 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应用费森尤斯聚砜膜血滤器F6,置换液流量500 ml/min,血液流量200~250 ml/min,HD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持续4 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发生皮肤瘙痒症状后仍持续HD治疗3个月,并于首次行HD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液组胺水平,评价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组胺水平检测: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应用荧光法检测组胺水平。
皮肤瘙痒采用Dirk R Kuyper评分[2],问卷包括瘙痒程度、频率、分布和睡眠干扰4个维度,计算总得分为皮肤瘙痒评价得分。瘙痒程度:1分,轻度瘙痒感无需抓挠;2分,瘙痒需抓挠缓解但皮肤未破损;3分,瘙痒抓挠后无缓解,皮肤无破损;4分,抓挠后仍持续有瘙痒感,皮肤有破损;5分,瘙痒难耐,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发作频率:0分,无瘙痒;1分,每次瘙痒长时间发作(10 min以上)或多次短时发作(每次10 min以内);最高分5分,为瘙痒难以忍受,频繁长时间发作。分布范围:1分,瘙痒发生在单一部位;2分,瘙痒发生在2个以上部位;3分,瘙痒发生在全身范围。睡眠干扰:由于皮肤瘙痒而造成睡眠苏醒的,1次记2分,24 h内最高计分14分。前3个维度于每日上、下午各做1次评分,并计算4个维度24 h内评价总分。总分最高40分,分值越高,说明皮肤瘙痒越严重。
2 结果
患者血透前、和血透3个月后组胺水平及24 h皮肤瘙痒评分结果比较,血透后患者平均组胺水平明显高于血透前,皮肤瘙痒平均评分明显高于血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尽管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血液透析易引发瘙痒,且持续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瘙痒程度和频率等都较高。刘瑞等[3]报道,透析相关性瘙痒可能与各类透析膜不同程度的对补体具有激活作用、引发首用综合征有关;另外复用的透析器可能有致痒物质残留,进而引起瘙痒。本组研究中,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皮肤瘙痒评分明显增高,且瘙痒程度加重,评分明显高于透析前,足以证实长期维持性血透易引发皮肤瘙痒。
表1 患者血透前后组胺水平和皮肤瘙痒评分情况比较 ±s
目前临床针对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研究较多,王超等的研究指出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等水平的变化在尿毒症皮肤瘙痒发病中具有影响[4,5]。组胺广泛存在于肥大细胞中,在肺、肝、胃等的黏膜组织中也有一定含量。组胺在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的调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可使人体产生各种生物效应,比如瘙痒。本研究结果显示,血透后患者体内组胺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提示组胺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引发皮肤瘙痒的一种相关性因素。
笔者分析,组胺水平的提升可能与尿毒症患者体内多种毒素蓄积以及各类透析膜有关,还有复用的透析器可能使某些物质残留,如各种大分子蛋白残留会刺激皮肤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此类致敏物,即可导致肥大细胞大量脱颗粒,释放组胺致组胺水平提升。组胺是一种胺能神经传递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的多重生理功能中均有参与,组胺水平的变化可能对神经功能产生影响,造成周围神经功能失调,引起感觉和运动的障碍,故而出现全身瘙痒。
综上所述,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外周血内组胺水平提升,提示组胺可能参与瘙痒的发病过程,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物治疗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1 王济东,李春庆,陈英兰,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临床肾脏病杂志,2012,12:67-68.
2 张万超,蒲月英,周冰宣,等.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口服爱西特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12,41:3851-3852.
3 刘瑞,赵静,柯昌云.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56-58.
4 王超.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7:97-98.
5 王勤,高瑾,蒋凤,等.连续多次HDF与HD+HP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比较.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89-119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21.046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技局项目(编号:121461663)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梁云川、刘英权),肾内科(刘娜)
R 758.31
A
1002-7386(2014)21-3313-02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