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方能入“深”
——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深度备课运作体会
2014-08-28
(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深度备课”的相应提法越来越深入的渗透于基础教育领域的语境之中而逐渐地叫响了“江湖”.其实,“深度备课”的相应提法有那么一点怪怪的:我们何曾在意识的层面上努力把备课的运作推向“浅度”层次的呢?在备课的常态运作当中,无论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或者是基于对教学方式的谋划等,我们的主观努力不都是使相应的思考忌“浅”而求“深”的吗?看来,之所以要将“深度”作为备课运作的相应要求而郑重的提出,其用意并非是针对备课运作的要求而在“深度”与“浅度”之间作审慎的遴选所致,而应该是在认定了“深度”的要求后,实在是由于对相应要求下的“深度备课”运作策略的困惑所使然.是的,备课运作应力求达到“深度”的层次,这是不需要讨论的原理级的道理,可是,怎样才能将备课运作推向“深度”的层次,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备课运作如何才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深度”的层次呢?笔者的体会是:由“浅”方能入“深”.
“深”与“浅”其间的关系是相关的:没有“深”的比对我们将无法体验其“浅”,没有“浅”的对照我们又将无法认定其“深”——从这个意义上说“深”与“浅”应该被认为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深”与“浅”其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基于x的特定“深浅度”而言,若参照a的“深浅度”可谓之为“深”,而参照b的“深浅度”又可谓之为“浅”——“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吧!“深”与“浅”其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都说“浅尝辄止”易而“深刻领会”难,可有时“深”与“浅”的表现其难易程度却有可能被倒置——站在一米深的水池中,若没入水而“深”至腰部很自然,但没入水而“浅”至脚面却很难.在简要论述了“深”与“浅”的相关、相对和辩证的关系后,对基于“深度”的备课运作便自然形成了如下启迪:在包括“深度备课”在内的任何所谓的“深度运作”中,都应该、甚至是都必须在关注到“深”时莫忘却“浅”;在把相应运作向着“深”推进时,莫忘却应该自“浅”启动;在界定相应运作而作“深”的认定时,莫忘却应以“浅”作合理的参照.
在简要论述“深”与“浅”的辩证关系基础上,仅以《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深度备课运作实践为例而谈一谈相应的体会.由于所谓由“浅”入“深”的深度备课运作,实际上只是针对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深”与“浅”关系作精准认同与合理处置而逐步展开的,所以“谈体会”的次序也就自然遵循着如是线索而依次呈现.
组别所谓的“浅”对应的“深”1“课题”“课文”2一般意义的“类”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类”3已有的传统“分类”需要构建的创新性“分类”4一般意义的“划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划分”5粗线条的“电磁感应现象”精细而精准的“电磁感应现象”6一般意义的“源”电磁感应现象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表所示各组别“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分析,均应参照《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教学简案》(在物理之友群中可下载)来揣摩与领会.
第1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课题”是对“课文”含义的浓缩与简约的概括,“课文”则是在“课题”的概括基础上作合理与充分的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讲,“课题”与“课文”间便先天性形成了浓缩与简约之概括所对应的“浅”与合理与充分之展开所对应的“深”的关系.可见,基于“课文”的“深度”学习活动完全应该从基于“课题”的“浅尝”而启动.
第2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课题”中的“类”字表明:与其说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倒不如说本节课是以“电磁感应现象”为实例而研究“分类”操作.所谓一般意义上的“类”显然应该作为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类”的上位概念,并与之自然构成了一组“深”与“浅”关系.因此,启发学生关注到“课题”中的“类”字的教学处置,便应该认为是必要的、甚至是智慧的.
第3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既然认定了本节课的核心学习内容是针对电磁感应现象作合理的“分类”,那么联想到本章第1节所介绍的法拉第已有的“分类”就自然成为了一种必要与必须.而把已有的“分类”作为启动之“浅”、把将要在学习中构建起来的创新性“分类”作为自“浅”而入的“深”的认同以及把教学引向“破”与“立”的对立统一之中的教学处置,也就显得是那样的合理与自然.
第4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操作,“划分”的关键就在于其“标准”的设定,这种基础性的逻辑知识显然应该被认为是“浅”,而相应的在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划分”中,其具有实在物理意义的“划分标准”的确认,则应该被认为是与之相应的“深”.于是,相应的教学就应该从“电磁感应现象的分类”自觉转移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准认定”上来.
第5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基于“浅”层次而粗放的“电磁感应现象”概念,需要追溯到法拉第所给出的原始认定:由“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磁铁”、“运动的恒定电流”和“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等原因引起电流产生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若将上述“电磁感应现象”概念作精细的划分,则应该是一分为二:其一,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引起电源的产生;其二,由于接通电源与负载而引起电流的产生.显然,前者应该是对表现“电”与“磁”关系的“电磁感应现象”基于“深”层次认定,而后者则充其量只是反映“电”与“电”关系的“电(源)电(流)驱动现象”.
第6组“深”与“浅”关系的认同与处置
在精细而精准的把“电磁感应现象”界定为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源产生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作为一般的“源”之“浅”和作为特殊的“感应电源”之“深”之间建立起联系,并针对“源”按照所谓“源→多→积→搬→力”的线索实施探究,探明了作为“感应电源”核心要素的“非静电力”,明确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分类标准”,于是使得“将电磁感应现象实施合理划分”的相关运作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建廉.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两种结构[J].物理教师,2008,(4).
附录: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教学简案
(1)课题研究
问题:仅就本节课的学习而言,你认为在课题表述中哪个概念最为重要,可以称得上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答:养成借课题了解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习惯;学会借课题洞悉学习的核心内容之方法。同时,对法拉第的归类分析提出质疑。
(2)文本浏览
问题:相应课题下有几个“二级子标题”?
这几个“二级子标题”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电源的核心要素。
(3)概念辨析
问题:究竟何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所产生的究竟是什么?
电源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
答: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电动势(电源)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接通电源与负载而引起电流。
源→多→积→搬→力
(4)两类情况
①感生感应——感生电源——感生电动势——非静电力是感生电场力。
第一,感生电场知识简介;第二,感生电场方向判断。
②动生感应——动生电源——动生电动势——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
第一,洛伦兹力搬运电荷形成动生电源的简介;第二,动生电源中洛伦兹力不做功的定量分析。
(5)归类研究
①“变化的电流”引起电流的现象——感生感应;
②“变化的磁场”引起电流的现象——感生感应;
③“运动的磁铁”引起电流的现象——动生感应;
④“运动的恒定电流”引起电流的现象——动生感应;
⑤“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引起电流的现象——动生感应。
注:这里的“运动”特指“位置变化”,这里的“变化”意指“其他变化”。
(6)课后思考
在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各如何?
(7)作业:
①精读教科书;
②教科书P20~21页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