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杠杆解高效解决学生考前躯体化焦虑困扰

2014-08-28刘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考试焦虑

刘野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考试焦虑;潜意识条件性情绪;个案辅导

考前焦虑是学生面临的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情绪,以致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焦虑情绪的日益加重,其他症状也会随之而来,使其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加深,出现学习障碍的种种症状,如害怕写作业和上课、考试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严重者,甚至出现焦虑情绪的躯体反应症状,如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厌食等。

本文对一名具有考前过敏性焦虑症状,出现考前尿频、厌食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经过临床放松训练消除考生对考试、学习、进餐等情境的焦虑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代之以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成功地消除了全部症状,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一、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燕燕(化名),女,汉族,18岁,高三学生。来自城市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关系良好,事业有成,对其有很高的期望。求助者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升入高三以来,每次考试前都会紧张,进餐时没有胃口,看见食物恶心,考前一个星期不吃早餐和午餐,晚餐也吃得很少。临考前频繁去厕所,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尿液排出。考前尿频、厌食的症状深深困扰着该生及其家人。考前一天她不敢喝水,不敢吃水果,不敢吃流质食物,但临考前仍然频繁跑厕所。考前焦虑让该生学习日益低效,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考试的临场发挥,导致其对高考充满焦虑和

恐惧。

燕燕的家长曾因其尿频、厌食问题带燕燕去医院检查过身体,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医院开了一些增进食欲、助消化的中药,并建议其去看看精神科医生。服药之后,燕燕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于是又去看了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的医生了解情况后开了一些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的药物,并告诉燕燕及其家人,药物的作用因人而异,效果有待观察,不能明确告之需要多久治愈,且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医生的话和药品说明书上的副作用让燕燕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无助中,最终因为担心其副作用而没有服用药物。

二、案例分析

1.高效解决燕燕考前焦虑的杠杆解思维

考试焦虑是考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希望考好又怕考砸的紧张情绪,往往容易伴随以尿频、心跳较快、身体无力、食欲下降等躯体反应。由于它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因此,人们的劝说等措施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干预效果。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一书认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当年在巴甫洛夫对狗大脑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中,每当饥饿的狗口腔里放进食物而引起唾液流出时,就会有人摇响铃声,与分泌唾液的生理反应相结合。在同样的操作进行过多次以后,狗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铃声(引起反应的刺激,以S代表),就自动地分泌唾液(反应,以R代表)。这一条件反射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射,其实同时也包含着几种心理条件反射:如狗的大脑中也同时形成了认知反射,即它一听到铃声就会引起对以往进食事件的回忆;同时狗的大脑中也形成了行为反射,即它一听到铃声,就会立即产生期待食物、准备进食的种种肢体行为;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重要反射是条件性情绪反射,即当狗一听到铃声(刺激S)时,在它大脑中就已经形成积极情绪反射(情绪E),接下来才是预期进食行为(反应R),并观察到它的摇尾等快乐体态语

言等。

燕燕的症状反应在元认知干预技术中也可以用S-E-R来表征,其症状的形成机制就是这样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即一遇到和考试有关的情境、事件等刺激(S)时,她就会自动地产生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射。元认知干预技术明确指出,所有的情绪变化本质上同时也都是某种生理变化,在所有的情绪产生时都会同步产生一种与之相应的躯体反应。每个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时所作出的躯体反应是不同的。例如,所有丢失钱包的人都会产生焦虑情绪,但是有的人焦虑时会觉得胸口堵得慌,坠坠地向下沉,这是大多数人的反应,称作典型的焦虑情绪的躯体反应;有的人钱包丢了以后说话速度快而口干,分泌唾液功能异常;有的人钱包丢了以后手和小腿颤抖;有的人钱包丢失后走路速度快;而有的人恰恰相反,走路速度减慢甚至走不动……人们产生焦虑情绪时的躯体反应各异。而燕燕在形成对考试过敏的条件性焦虑情绪以后,她的躯体反应是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她以尿急和厌食反应为焦虑情绪的躯体反应。当她的焦虑情绪升高以后,她的思维也受这种高焦虑情绪驱动而不能自主,尽管她明明知道自己的膀胱中是空的,可还是控制不了要去厕所的思维和意向。

无论燕燕的症状看起来多么复杂、疑难,只要设法消除她在考试前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反应,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元认知干预技术称这种以简驭繁的问题解决方法为杠杆解。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燕燕从上学以来一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成绩稍不理想就心情低落,父母对其也有很高的期望。燕燕对自己在学习上的高标准导致其对自身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上存在着担心考不好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使燕燕在学习中一直处在一种焦虑状态。随着高考时间越来越近,燕燕每次考试前(S)都很紧张,焦虑情绪(E)渐渐升高,这种焦虑情绪引起了燕燕躯体症状和生理的变化,从而出现了考前频繁去厕所以及厌食的症状(R)。由于担心自己尿频,燕燕在考前不敢喝水、不敢吃流食,这种麻烦和担心又促使燕燕产生新的认知性的焦虑情绪(评价性情绪E),使其总体焦虑情绪变得更严重,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导致症状日益发展,直到燕燕发展到了一到考试前就必须反复上厕所、厌食等(如图1)。

图1 考前焦虑发展放大循环图

三、辅导过程

2013年5月6日,燕燕进行了第一次咨询。

认知辅导:告诉她,考前没有胃口、恶心都是由于焦虑的情绪导致的,因为每次考完试燕燕都感觉好饿,能吃下很多东西;临考前尿急的感觉并不是膀胱胀满,因为她已经去过很多次了,膀胱里几乎是空的,而是膀胱神经症性的条件性兴奋,也是焦虑情绪的躯体反应;无论厌食还是尿急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可以消除的。

临床技术设计:将所有引起燕燕条件性焦虑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S)逐一进行消除消极情绪,建立积极情绪反应的技术处理,使燕燕今后一到同样的刺激情境(S)下,就自动产生积极情绪反应。

放松条件下的暗示训练:从脚到头放松身体的每一块肌肉,燕燕非常喜欢大海,在放松过程中让她想象海边优美的风景,进一步加深她的放松程度,促进其积极情绪尽可能地加强。

改变心理经验的技术处理:在放松和情绪积极的状态下,让她想象考试前几天,每天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餐、午餐的场景;再想象自己轻松自信地走入考场,只需去一次厕所就够了,膀胱里是空的,如果仍然有尿急的感觉,就绷紧相关肌肉,做深呼吸进行调整;重复训练三次,巩固效果。

四、结果与反思

1.对燕燕的技术干预十分成功

2013年5月7日,燕燕第二次咨询时开心地告诉我,她可以吃一点早餐啦!我鼓励她,看到自己的进步要为自己欢呼加油,她更加坚定了战胜焦虑的信心。我给她进行第二次放松训练,继续降低她的考前焦虑,对焦虑性条件情绪进行脱敏,用积极条件性情绪覆盖原来的消极性条件情绪。

2013年5月8日是第二次模拟考试,我们预约中午进行咨询,她告诉我早上吃了早餐,考语文前去了一次厕所后还是会有尿急的感觉,但自己可以通过肌肉绷紧放松、深呼吸进行调整了。她感觉一切逐渐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我恭喜她的进步,鼓励她继续加油,争取彻底战胜考前焦虑。然后进行了第三次临床放松训练。

2013年5月9日,我给燕燕进行第四次临床干预放松训练,也是最后一次,我们都认为她完全可以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了,已经知道焦虑来临时应该怎样去应对。我嘱咐她平时要反思、察觉、调控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让自己的心理越来越强大。她说她再也不害怕考试了,焦虑已经是她的手下败将了!

2013年5月22日是第三次模拟考试,燕燕考完后找到我说,这次考试她一点也不紧张了,完全没有尿急的感觉,考前吃嘛嘛香,她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了!

2013年6月,燕燕顺利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被南京某大学录取。

2.对杠杆解的认识和体会

不少学生在有了心理障碍以后,一旦伴随有生理症状,往往会在医院久治不愈,并且往往都以悲剧为结局。这让我不得不考虑和杠杆解相对立的那种低效思维方法——表面解。表面解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解决问题,其实所做的事可能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反而把事实弄得更糟。在心理治疗领域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在当事人表现出某种症状而产生条件性情绪反射时,生理也在同步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遗憾的是,许多医务工作者根本不知道、不承认心理层面的变化,只是死认生理一个层面发生的事实,运用一种把局部当整体的盲人摸象思维,导致心理治疗的严重低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一书强调,要在把握构成问题的全部主要因素及其结构关系的思维基础上,才能采用以简驭繁的杠杆解。也就是说,燕燕的尿频、厌食和考试焦虑是同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上的表现。焦虑是本质问题,是潜意识条件性焦虑情绪的自动反应过程,而尿急和厌食仅仅是这一焦虑情绪反应的一种躯体表现。离开焦虑情绪治疗哪一种症状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而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条件性焦虑情绪反应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是对燕燕的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作者单位: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天津,3001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考试焦虑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