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城》磨课思考

2014-08-28沈新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泉城柳絮豆芽

沈新芳

“关注文体特征,研制阅读教学内容”是今年四月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的主题。很幸运,我要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一节研讨课《泉城》。接到任务之后,我便开始了备课。我关注了泉水的名字和特点之间的关联,想到了“拓展写泉”的语言表达训练,但因为选择的“可燃点”不同,三次打磨试教的课堂效果自然迥然相异。一磨,二磨,三磨,感觉越磨越精彩。

一 磨——观察,真实但缺乏体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品读了济南四大泉水的特点,现在,我们也来看一处泉。(出示泉图)

生:我知道,这是苏州乐园门前的喷泉。

师:呵呵,听你这么说,一定去过,好看吗?

生:好看!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处喷泉吧。(视频播放)苏州乐园的喷泉坐落在一个圆形的泉池中。泉池正中有三股高高喷涌的泉水,以中间一股喷涌的高度为最,而两边的泉水则较粗。泉池四周还有一圈喷吐高度约为50厘米的宽扁的喷泉,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泉水洒落池中,顺着池壁流淌,因池壁参差而水花四溅,哗哗声不绝于耳。(因视频是我个人拍摄,而且时值周末,人流车辆喧杂,使得效果不够唯美,也因此削弱了课堂的效果。)

师: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喷泉写下来吗?那就请拿出我们的本子和笔,把苏州乐园的喷泉写下来吧!

在我的要求之后,学生便开始写,但我看到他们低着头,迟迟不肯落笔,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而面对学生的语塞,我不知所措了。真实的喷泉、实拍的录像,学生们也许曾不止一次地实地看过这样的喷涌。但熟悉的情景,却唤不起他们的兴趣。没有了兴趣,这样的写话拓展形同虚设,效果一般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如何激发起他们的写话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翻开《语文课程标准》,“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第二学段关于习作的教学目标。我眼前一亮,“想象”?对,想象!想象中的泉,随性随心,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顿悟中,我开始了二磨。

二 磨——想象,自由但显得空洞

师:济南的泉可真美,难怪会天下闻名!那同学们再想想看,济南还会有哪些泉呢?你能给你想象中的泉水起个名字吗?

生:快乐泉。

生:许愿泉。

生:五彩泉。

生:泡泡泉。

师:那你能通过你的想象,根据你给取的泉名,写出这处泉水的特点吗?我们一起来看这样的开头:(屏幕出示:1.济南的 泉最美!2.我最喜欢济南的 泉。……)你可以选用这样的开头,也可以自己写个开头,开始吧。

(学生兴趣盎然,着手很快,写得也很投入。五六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

生:我最喜欢济南的调温泉了,它的温度可以变化。夏天的时候,泉水清凉清凉的;可是到了冬天,泉水就变得温起来,把手伸进去,一点都不觉得寒冷。人们都爱在冬天的时候来到调温泉。

师:嗯,真是一处奇泉哦。

生:济南的快乐泉最美了。不管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是你一到了这个泉水的旁边,听着泉水的声音,就会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情忘掉,变得快乐起来。

师:听了你这么说,还真想去快乐泉开心一下哦!

“给想象中的泉起个名字”,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课堂上他们的思维是真的舞动起来,“调温泉”“许愿泉”“泡泡泉”等等,充满了童真童趣。正是因为泉名是自己起的,所以写起自己想象中的泉水,也是兴致盎然,文思如泉。可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写的内容有声有色,但基本都在外围兜圈圈,多数是在泉水的功能功效方面来谈泉水,比如开心泉能让人忘掉不愉快,调温泉能根据气候调节水温,许愿泉能让人如愿等等,却不能真正地从形和声方面来描绘泉水的特点,华而不实。此时的练笔和前面课文的学习脱轨,进而失去了应有的训练效果。

看来,这样的拓展写话,仅仅从想象的角度去引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还远远不够,如何让他们有话可说,会写话,提高训练的效果呢?打开网络,再一次在百度中输入“济南七十二泉”。奇怪,之前多次浏览的泉名现在却一个个调皮地跳进我的视线:柳絮泉、白龙泉、金线泉、豆芽泉……看着看着,心里不觉一阵惊喜,一个思路迅速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开始了三磨。

三磨——拓展,扎实而富于创造

师:泉水因城而相聚,济南因泉而闻名!济南的泉当然不止有这四处,还有很多呢。老师搜集了这样几处泉水,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名字——

生:柳絮泉。

师:读着这个名字,你觉得这处泉水会有什么特点?

生:柳絮泉的泉水涌出来,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团团白色的水花,就像春天飘飞的柳絮。

生:我想,泉池的旁边一定有许多柳树,映在水中,一片翠绿,而泉水涌出,也像团团柳絮,真是美不胜收!

师:(露出笑容)再来看——

生:白龙泉。

师:这一处泉水会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能在泉池中有一个用玉石雕成的白龙,泉水就从龙的口里喷吐出来。

师:你用了一个“喷吐”,课文中的词语你用上了,这个词语就成了你的了。

生:这条白龙很大,它昂着头,吐着水,多有气势!

师:好一个有气势的白龙泉!再来看——

生:豆芽泉。(读完之后大笑)

师:呵呵,读完泉名你们笑了,那能说说这个豆芽泉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涌出来的泉水就像豆芽一样,细细的,小小的。

生:村里人用它来生豆芽,豆芽一定又香又脆。

师:你还别说,还真有人用豆芽泉的水来生豆芽呢!(学生再次笑出声来)那你能用文字把你想象到的特点写下来吗?万事开头难,不怕,我们一起来看这样几个开头——(屏幕出示,齐读)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生笑)

师:这句话熟悉吗?

生:熟悉。

师:哪里的?

生:课文中的。

师:能用吗?(学生犹豫后点头)对,当然能用。用了,这个句子才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学以致用嘛。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学着作者的方法,从这四处泉中挑一处最喜欢的写一写,课文中觉得好的词语只要觉得合适可以大胆地选用。

(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迫不及待地奋笔疾书,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时鼓励学生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泉水形和声的特点。学生完成之后开始交流。)

生: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柳絮泉。泉池四周长满了柳树,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整池泉水都变成绿的了。泉水汩汩往外冒,一团一团的,气泡飘在水面上,还没来得及散开,真像春天那飘飞的柳絮。水中的柳树和岸边的柳树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刚一读完,教室内掌声便响起)

生:济南最妙的要数金线泉了。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中,泉水从两侧对涌而出,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水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条条水线闪着金光,在水面上飘动。那金线忽长忽短,忽急忽缓,顽皮地闪着游人的眼。(又是一阵掌声)

师:虽然没有亲眼所见泉的样子,但看到泉名,你们就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字,真是了不起!

现有泉名的出现,对学生的思维首先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刺激,“柳絮泉”“金线泉”“白龙泉”“豆芽泉”,泉名形象地概括了泉水的特点,让人一读名字便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勾勒它的形态,想象它的声音,而这也正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运用需要一个情境,那么这四个泉名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刺激无疑就是最好的情感催生。

接下来,我运用课文的开篇第一句话,作为学生写话的开头,这又为学生的运用提供了方法的引领。通过这一句话,教师将这种观念植入了学生的心中——“作者的语言我可以用,只要用得恰当,就成我自己的了。”有了这种引领,接下来的“喷吐”就会从学生口中冒出来。虽然课堂只是展示了两位同学的练习,在课后学生交上来的片段中,我欣喜地发现“涌”“冒”“咕嘟咕嘟”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词语跳动在他们的字里行间。

学会运用,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本课的磨课中,我关注到了文章的拓展点,将这一课时的终极目标指向了运用——运用现有的资源,运用文本的语言,运用作者的写法。而三磨中,因为找准了语言训练的“可燃点”,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之花便在语文的春天里争奇斗艳。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泉城柳絮豆芽
泉城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邂逅泉城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夜“泉城”消费地图
星星豆芽
无根豆芽≠毒豆芽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