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字根理论”与“汉字开花”的识字游戏
2014-08-28陈树民
一家媒体以显著的标题报道:美国一小伙龚泰来向当地华裔社区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要在3个月内,以220个“字根”学会2500个汉字。龚泰来将此举申请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经吉尼斯出题考试,正式验收结果:“龚泰来赢得了满分,创造了89天学会2500个汉字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扬子晚报》2008年6月18日,“国际·博览”)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作为中国人,中国的语文教师,看了这个美国人创造的学习汉字的奇迹,作何感想呢?
“字根造字”——汉字核心规律的体现
汉字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相关事物的形象。字源学研究证明:“所有汉字都源于物形。”汉字以形表义,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一种“拼形文字”。每一个汉字的字形同它所表示的意义原本一体。它不受语言变化的影响。宋朝郑樵对汉字字源和《六书》进一步做了精辟的诠释。他说:“书同画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又说:“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也。”由此可见,象形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
如“木”,是个象形字。“木”字像一棵小树原状的勾摹,上有枝,下有根,中间是树干。它的本义即指树。在“木”的基础上,孳生出一大串相关的字来,如“林、森、相、休、本……”
从这一组例字中,可以透析出我们祖先创造汉字的一些基本的轨迹——
比如,象形字,是我们祖先创造汉字的最初始、最直接的造字方法。
比如,象形字,是我们祖先建构汉字这个复杂而庞大系统的根基。
如果我们把整个汉字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一个个的独体字,正是它的“根”。字源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以单纯的绘制物形的造字方法,只是文字产生的初始阶段。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在一个个独体字(象形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创造了一个一个的新字,即合体字,其中大部分为形声字。正如上文“木”所孳生出来的“林、森、相、休、本”等一大串字那样。原来的独体字“木”,就成了构造新字的部件,这也就是它们的“根”。
据不完全统计,汉字中的象形字,正例182个,变例字81个,共263个字。这与《说文解字》9353个相比,它不过是一个零头。这一批独体字,数量不大,但它们的“根力”极强。由它们组成的形声字,约占整个汉字的90%以上。比如“木”,是个象形字,《新华字典》收入“木”字部的就有465个之多。(其中包括已简化的繁体字)比如“羊”,是一个象形字,《新华字典》在部首检字法的“羊”部里,收纳了33个与“羊”有关的字。
就这样,像“木、羊”这类独体字,自然地成了汉字这个大家族的根基。经过后人长期的研究,终于总结出了先人造字的基本规律,即“字根造字法”,逐渐地形成了所谓的“字根理论”。
“根”:“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新华字典》)把汉字这种孳生的规律称之为“字根理论”,真妙!它既科学,又通俗易懂。说它科学,是说它符合汉字自身演变、发展的、客观的实际情况。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就有“汉字树”一说。说它通俗易懂,我们从“根”字,很自然地联想到植物的根——比如树的根,它是树的“基部”,这个“基部”又“和其他东西连着”。大家知道,树根的“根力”是很强的:根可以再生出根来,根的上部可以生长出粗大的树干,树干上可以生长出许多枝叶,树枝上还可以开花、结果。我们汉字的演变史不正是这样吗?这个道理生动、形象、有趣,通过例字演示,连幼儿园的孩子也能明白。
我们认为:对于汉字,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的规律。但从字源学的角度看,从汉字的最基础的层面来看,“字根造字”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规律。
“字根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前面提到的美国小伙认识汉字的奇迹就是一例。
神奇美妙——一个汉字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我们1998年开始了“科学认读·潜能识字”的课题实验,这是教育部部长基金重点课题“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课题的第一个子课题。实验过程中,为了开发汉字的特殊育人功能,我们根据“字根造字”的规律,创造了“汉字开花”这样一种游戏识字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看一个课堂教学的案例:
话题为《动物世界》的“识字活动”课正在进行中,学生大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蝴蝶 松鼠 哈巴狗
青蛙 乌鸦 熊猫 老虎
师:(突然话题一转)我们来一个“汉字开花”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汉字开花”,乐不可支,齐声喊“好”)
师:(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字逗大家)那就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对哪个字最感兴趣?好好准备一下。(这么一激发,学生个个认真准备,教师行间巡视,看每人都有准备了,宣布比赛开始。)
生1:看到“老”字,我想到两个词语:“老公公”“老百姓”。
生2:我想到一个成语:“老生常谈”。
生3:我给“老虎”的“老”字找到了两个好朋友:“老”加女字旁是“姥姥”的“姥”;加单人旁是“乡巴佬”的“佬”。
师:(随机板书)“姥姥”是我们的什么人?
众:外婆,外婆……
生4:我看到“虎”字,想到一个成语“虎头虎脑”。我还想到了一个句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生5:我给“巴”字“开花”——加草字头,变成“芭蕉”的“芭”……
师:(插话)慢一点,你说,我来写——(老师一边画,一边写)(见图)
师:(结合字形解释字义后)你们真会动脑子,一个“巴”字开出了这么多“花”!让我们来读一读……(老师着重指出声调的变化)你们说汉字好玩吗?(学生齐声说“好玩!”)
生6:看到“蝴蝶”,我想到了在幼儿园学的一首儿歌:“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
师:还有谁记得这首儿歌?我们一起朗读,好不好?(众:纷纷背诵儿歌)
生7:看到“蝴”,我想到它中间的“古”加上右边的“月”,也读“胡”(老师插话:“你怎么知道的?”)“我们班上有个小朋友姓胡,叫胡小芳。”
师:(鼓掌)你的发现很好!
(大家争着补充带“胡”的字:“湖、糊、猢、瑚”等,老师随手板书)
生9:我说个字谜给大家猜:“吃一半,拿一半。”
老师随即板书谜面,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学生猜出谜底“哈”,全班沸腾了。
“汉字开花”作为一个“小插曲”,是识字活动课的一个小高潮。“汉字开花”,实际上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说法。我们观察学生给某一个“汉字开花”的学习过程,往往都是这样的:他们面对某一个字的根字,通过自己的观察、辨认、识读、思考,必然会联想到相关的汉字和词语……这时,让他们说出来,互动交流,是一种智慧火花的碰撞。这对于一个被认读的汉字来说,对于学生头脑中由一个汉字激起的思维发散的动态过程来说,就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下子绽放出许多花瓣来一样。尤其是这种动态表现的过程和展开式的花瓣形态,不仅启发、表征着一种联想、扩散思维方式,而且洋溢着一种诱人的美感。
“汉字开花”——凸显汉字的特有优势
汉字为什么能“开花”呢?我们研究认为:
一、 “汉字开花”是“字根造字”规律的反射
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的需要出发,学习一个个的汉字。当他们掌握了“巴”这个字的根字,以后一见到带有“巴”这个符号的字,马上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好像见过面,它可能就读“巴”的音。(有的声调有变化)再仔细辨认,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都与偏旁部首有关:“芭”,草字头,肯定和植物有关;“吧”,口字旁,肯定和嘴巴说话有关……就这样,以“巴”字为根,可以轻轻松松地认识一大串的、由“巴”这个字根生长出的字。这个过程,正是运用了“字根造字”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正是“字根造字”这一基本的、核心规律的一种反射。
说到这里,我们联想到美国小伙龚泰来用“字根识字法”创造的奇迹,就不会感到奇怪,而是理所当然了。所以我们说:汉字的构形特征,正是“汉字开花”的基础,“汉字开花”显示了汉字特有的优势。
二、 “汉字开花”是汉字字根“根力”的拓展
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这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之处,也是汉字的又一个特有的优势。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有几个很明显的优势:(1)一个汉字基本上就是一个词,它可以单独地、自由地使用;(2)正因为它可以单独、自由地运用,它的构词能力很强、很灵活。它“一字多能”,而且构词的位置灵活,搭配灵活;(3)一个汉字组成合成词之后,一般仍然发挥着它固有意义的作用。
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些为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为“汉字开花”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如学生看到“老”字开花时,联想到“老公公”“老百姓”“老生常谈”“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等一系列的词、语、句,这是汉字作为字根的“根力”的一种拓展。通过“开花”这种形式,就使汉字的这种语素的特点、优点生动地凸显出来了。
从这个角度说:汉字的语素特征,是“汉字开花”的重要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汉字开花”与前面提及的美国小伙龚泰来所采用的“字根识字法”,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
“寓教于乐”——发挥汉字特殊的“育人功能”
“汉字开花”识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特有的优势,发挥了汉字特有的育人功能。概括地说是“六个有利”——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思想感情。祖国的汉字,不仅是伟大的,也是神奇的。学习汉字简直就像搭积木、变魔方一样。坚持这样做了,学生就会自然地体味到字源文化的妙趣,热爱祖国汉字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2. 有利于轻松、愉快、高效地识字。“汉字开花”是一种全新的识字方式。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把先人造字的方法、汉字最基本的规律,转化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变成了可操作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性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一个、带出一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率很高。
3. 有利于逐步养成“见形思义”的敏锐观察、快速理解文字的能力。这种“汉字开花”是游戏式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情趣很高,当某个字一呈现,眼睛一瞄字形,立马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过程,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竞争,往往是闪电式的。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和训练,有利于逐步养成“见形思义”的敏锐观察和快速理解文字的能力。
4. 有利于激活、调动、增加语言积累。进入大脑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可以联想到许多的字、词、语(成语、谚语、谜语等);联想到多种多样的句子;联想到一切与之有联系的知识和事件。这个汉字的字根“根力”扩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激活旧知、复习旧知、巩固旧知,甚至于是运用旧知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激活是一种积极的再现;与那种为了复习、巩固而进行的机械、重复的训练,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5. 有利于激发联想思维、启迪学生智慧。香港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指出:“汉字具有联想功能。”“联想是一切发明创造之母。”“汉字开花”的过程,既是一种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思维心智活动。“汉字开花”过程中,处处贯穿着联想思维活动,所以国际社会公认汉字是“智能型”文字。如何体现它的“智能型”?如何通过识字过程激发儿童的联想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专家评价说:“‘汉字开花的游戏,有利于激发联想思维的品质,这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6. 有利于激活大脑神经细胞、开发大脑潜能。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出:“我们的思维与肉体不是分离的,而是和我们大脑中神经元组织、树突结构、突触的树突棘形态等有关。”“学习能组织和改进大脑。”“进入大脑的每一道信息,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可以反射出几十、几百、几千、几百万只钩子。每个钩子代表一个联想,每个联想都有其自身无限的连接及其联系。”人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于人脑神经的活动机理、活动规律。我们认为:以汉字为一个“中心球”的联想发射活动,与神经活动的机理是相匹配的。经常进行这种“汉字开花”的活动,有利于激活大脑神经细胞。所以,有专家把“汉字开花”比作是激活神经细胞、开发大脑潜能的“体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汉字开花”这种游戏方式,使汉字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使汉字的“智能型文字”“复脑文字”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凸显。所以,大家都说:“‘汉字开花的游戏,让汉字真正成了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大脑细胞、释放‘字根熵能的一把‘金钥匙。”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它是我们祖先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巨大的宝藏,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从而造福子孙后代,这一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可喜的是,根据“汉字开花”这种识字方式创编的《图网识字快易趣》和《趣味联想识字》儿童识字读本,已先后由江苏少儿和江苏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广泛欢迎。
主要参考资料:
(1)《发现汉字 图说字根》:陕西释放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唐汉。
(2)《汉字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刘国恩。
(3)《潜能识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4月,陈树民。
(4)《脑的内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2月,吴馥梅。
(5)《汉字字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谢光辉主编。
(6)《文字之福》:《解放日报》,2014年4月,陈鹏举。
(陈树民,著名特级教师,历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南师大附小校长,江苏省小语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