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虚构小说创作的特点

2014-08-27任玉娟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梅勒创作特点诺曼

任玉娟

摘 要: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关键词: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非虚构小说 创作特点

诺曼·梅勒(1923—2007)是美国当代颇受争议却一直在评论家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家。1948年发表《裸者与死者》一举成名,2007年发表最后一部作品《林中城堡》。梅勒在美国当代文坛驰骋半个世纪,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一次美国图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终生成就奖,并且是好几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提名者。

梅勒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最重大的问题。他的作品包括描写了艾森豪威尔之后的历任总统,报道了六次全国性政治会议和选举,报道和评论了阿波罗号登月事件、女权主义运动、当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越南战争、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可以说他是美国时代精神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梅勒写了小说和非虚构小说,他以自己的写作重建了小说、新闻和历史叙述的写作方式。诚如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所说:“没有梅勒的作品,美国20世纪和21世纪的文学就是不完整、不准确的。”

梅勒创作《裸着与死者》后被成名弄得不知所措,后《巴巴里海岸》和《鹿苑》又备受批评,直到1968年的《夜幕下的大军》才走出小说创作的低谷。这是诺曼·梅勒的一部非虚构小说,发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纪实文学奖和全国图书奖。该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在1967年10月21日这一天,美国各派反战力量在全国动员联盟委员会组织下,举行了一场号称二十万人参加的向美国统治象征的五角大楼进军的示威游行。

《夜幕下的大军》共分为两卷,副标题分别为《作为历史的小说》和《作为小说的历史》。梅勒用副标题的形式,把历史和小说、真实和虚构并置。这种创作手法跨越了想象和主观的小说写作模式与真实客观的历史写作模式之间的界限。作者用小说技巧处理真实事件,用历史的全视角突破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对发生在五角大楼的反越战示威游行进行了深刻描述。

梅勒在第二卷第六节指出:“第一卷显然是披着小说伪装或外衣的历史,或者是表现为小说的历史,而第二卷则是一部用史书风格写成的货真价实的小说。”由此可知,第一卷是作为历史学家用小说的艺术手法写历史,第二卷则作为小说家以写史的方法写小说。历史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夜幕下的大军》这部作品详尽地记载了这次反越战游行的历史,同时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游行对于主人公梅勒的影响的小说。这就是《夜幕下的大军》之所以被称为非虚构小说的缘由。

在写作方法上,非虚构小说把小说、自传和新闻报道或历史纪实的各种手法和技巧结合。它的基本特点是作品取材的真实性,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对其进行文学的处理。本文结合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阐释非虚构小说创作的特点。

一、运用戏剧性的场面描写人物和事件

《夜幕下的大军》与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同,梅勒在对一个个场景的描写的基础上展开主题。第一卷作者是按时间顺序陈述这一反战示威事件的发展过程的,三部分的标题分别是“星期四夜晚”、“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的行动”,他又不拘泥于按时间顺序的历史叙述方法,而是描述了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记述事件的发展。三部分的每一节都集中于一个场景,从梅勒的陋室、自由派的家宴、恩巴萨德影剧院、司法部门前的抗议、教堂前的集会、林肯纪念堂的群众场面、五角大楼前示威者的斗争,到最后以对监狱和法庭的审讯场面结束,给人以层次清楚、身临其境之感。

二、尽量记录对白

刻画人物最好的手法莫过于使用对话,梅勒在这本书中正是使用了人物的对话,从而使人物的刻画更加鲜明生动。例如,主人公梅勒的无礼、虚荣、矜持的性格,他的担心、胆怯、矛盾的心情,作者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才得以表现的。当然,《夜幕下的大军》作为一本非虚构小说,对话比不上小说那么多,但是作者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很自然地用上了小说创作的方式对话,如特派员的无能,纳粹分子的敌意,赌场老太对越南战争的冷漠,以及法官的善辩,作者并没有作出主观评价,而是通过自己的话语表现性格特征。

三、注意记录关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的细节

在《夜幕下的大军》这部作品里,梅勒在写人物时总是把人的身材、容貌、肤色、头发、神情、举止、衣着,就连衣服的颜色、衣料的质地都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例如,主人公梅勒的西服、背心、领带都有交代,另外对宴会中女主人客厅中的陈设:墙、地毯、桌布、窗帘的颜色、油画和雕刻等都进行了描写。此外,还有场景细节方面的描写,如“巫师和摇滚乐队”的场面描写:

他们身披橙色、黄色和玫瑰色的彩色披肩,看上去像印度宗教首领、法国滑膛枪手和南方骑士头目。姑娘们……颈上挂着彩色念珠、皮铃——穿拖鞋的,戴花的,戴钢架眼镜的为数众多。(梅勒,1990:134)

一批企图为五角大楼驱魔的嬉皮士们的奇装异服,使用的乐器,嘴里哼着的调子,做的动作,姿势都历历在目,鲜活生动,极富表现力。作者还多次重复他们哼唱的内容,显示了当时的狂热气氛,同时把颓废派的荒谬写得淋漓尽致。

四、运用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

梅勒在作品中通过独白、意识流等小说手法将眼前场景和相关背景分析和前景预测联系,试图分析事件发生背后的社会现实。他打破虚构和真实的界限,用文学虚构反映历史无法写出的现实,用作家的想象力探寻事情的真相。在《夜幕下的大军》里,有许多心理描写。例如,梅勒在被捕后的转监狱的大巴里,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的描写:“这是极为难得的时刻,因为这时美国生活中的野心勃勃,放荡不羁,俗不可耐,希望渺茫以及技术至上等令人窒息的一切的一切都能在短时间内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给予人们一点暂时的安宁”。(梅勒,1990:195)这样的心理刻画只能出现在小说中,而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作者借“梅勒”的独白表达了自己反对技术主义的态度。endprint

五、运用不同的视角、通过特定的人物描写人物和事件

在描绘场景时,梅勒以第三者的视角叙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夜幕下的大军》通过第三者审时度势,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达到了合一的目的。而且,第三者的视角使主人公不断变化,作者给予主人公各种称谓,如“冥思者”、“畜生”、“存在主义者”、“历史学家”、“小说家”、“将军”、“参加者”、“主人公”,或者索性叫“梅勒”,这就为观察和反映现实提供了多个视角,从各个方面看透了事件的本质。

六、角色的拼合

在文学创作中,常常选取现实中的几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合成一个人物,这就是角色的拼合。这种人物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达到塑造人物的艺术的真实,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夜幕下的大军》里,梅勒运用这一创作技巧塑造了一个“赌场外婆”的形象。作者先是对她进行了外貌刻画,“老外婆,一位常到教堂礼拜的信徒,橙黄的头发,燃烧似耀眼,这会儿正在独臂强盗机前低声吟唱,皮夹子已打开,正在把半美元的筹码往狭槽里塞”。(梅勒,1990:169)当越南烧伤的孩子被放在病床上,推进了赌场时,这位外婆叫嚷道:“我中了,我中了,事儿真多,我中了!怎么啦,可怜的被烧伤的孩子——你可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这儿,亲爱的,给你半美元作为答谢。”(梅勒,1990:170)赌场外婆这个梅勒塑造的拼合的角色,集中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对越战伤亡生命漠视的人群的特点,赌场外婆这一人物形象概括性很强,非常具有典型性。

1959年梅勒明确宣布了他“在我们时代的意识领域里进行一场革命”的目标,这体现在《夜幕下的大军》中。这部非虚构小说结合美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反越战示威的场景,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态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梅勒用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将新闻和小说完美结合,让读者能够穿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制造的一片模糊的森林”,发现事实真相。梅勒的这部非虚构小说的创作体现了他的风格,正如1969年3月在国家图书奖的颁奖典礼上,《夜幕下的大军》被认为“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和强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Dearborn,Mary. Mailer:A Biography [M].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1999.

[2]Lennon,Michael (ed.). Conversations with Norman [M]. Jackson and Lond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88.

[3]Mailer,Norman. The Armies of the Night [M].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1968.

[4]董鼎山. 所谓“非虚构小说” [J].读书,1980.3(4):133-136.

[5]窦庆兰. 新新闻主义作品《夜幕下的大军》写作技法的小说化表现 [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3.(1):117-121.

[6]谷红丽. 理解诺曼·梅勒 [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7]诺曼·梅勒著.任绍曾译.夜幕下的大军 [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endprint

猜你喜欢

梅勒创作特点诺曼
嘲弄的笑声
平静
心盲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高校民乐合奏课教学改革刍议
科雷利的小提琴技巧探析
安贫若素
小孩的世界
《通灵男孩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