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4-08-27黄杨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对策

黄杨

摘 要: 岗前培训课程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较快达到岗位职责要求的关键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重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推进培训课程改革;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科学设置教师培训课程;推行参与式教师培训,活化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发展性培训课程评价体系,完善信息反馈链。

关键词: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 问题分析 对策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实施的现状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大学师资紧缺,大量博士、硕士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但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教育,缺乏开展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就是新教师了解教师职业特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一般由省级培训中心和高校组织,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等形式展开,培训课程以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本培训教材为主,最后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培训效果。可以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自1997年正式开展以来,为高校新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提高作出了极大贡献。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文讨论的培训课程不是狭义的课程,而是指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及依据这些目标所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因此,笔者主要从岗前培训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究高校教师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课程的设置单一。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课程一直以来按照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求,设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四门基础课程;培训组织单位必须在半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保证新教师完成对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在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育基础理论课为主体的课程设置单一且覆盖面窄,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新教师在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师礼仪等方面的发展需求。2007年陈先哲、黎辉文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进行调查的结果也证实,培训学员对传统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并不高;只有23%的教师认为岗前培训课程设置能满足需要,27%表示不确定,50%则表示不能满足[1]。

(二)培训课程的教材滞后。

如今科技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教师专业化要求也产生了变化,相关管理部门却较少对教师岗前培训教材进行更新;在仅有的几次修订中,更新的内容覆盖面小,基本上是对于旧教材的小修小补。当前的培训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材内容本身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内容。二是培训教材里收录的教育观点和案例已经过时,缺乏贴近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的内容。三是其他种类的培训教材少。教育学方面的四本教材是参训学员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关教学技术、教育艺术等实践性较强的资料比较稀缺。

(三)培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僵化。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主要由省内各院校承办,将教师集中到部分高校进行培训,由于人数较多,培训活动只能以大班授课的形式进行。但是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极容易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参训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大打折扣。有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适合岗前培训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上,认可“传统知识传授模式”的占3%,选择“情景模拟模式”的占28%,选择“反思模式”的占6%,选择“问题探究模式”的占21%,选择“经验共享模式”的占40%,另外有2%的人自填了“案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模式”等[2]。可见,传统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不受推崇,而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新教师群体主体性和个性化特色,导致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培训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有效的考核和信息反馈是保证培训课程落实和改进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一是培训课程的评价标准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评估者往往难以发现课程实施的真正问题所在。二是岗前培训的结果仍以闭卷考试为主,成绩是否合格是评价培训效果的标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估形式,考验了学员知识记背的能力,忽视了教师是否在过程中转变观念等关键问题[3]。三是反馈信息缺失。培训结束后,教师回到各自学校,有关培训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对教师实际的工作是否有帮助的反馈信息无从考察。

三、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对策

(一)重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推进培训课程改革。

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岗前培训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各级领导认识到位,并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培训工作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才能保证到位,培训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开展[4]。高校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主体,不仅要重视教师岗前培训,还要积极组织本校资深教师开展培训课程改革的工作,特别就课程设置、教材编制等多方面培训内容进行研究,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鼓励与引导参训学员正确认识岗前培训,更正学员为了培训而培训的认识,贯彻为了自身发展而培训的理念,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培训,并深入学习培训课程。

(二)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科学设置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岗前培训一般定在暑期的7、8月,有近半个月的培训时间,但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的新教师,加强培训课程学习,适当延伸岗前培训时间十分必要。因此,在暑期培训结束后新教师上岗工作的第一个学期,高校应该衔接暑期培训对新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入职培训,并由学校主导、学院配合,大班培训与小班培训的形式展开。在两个阶段的课程安排上,暑期岗前培训仍以深入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主,并搭配少量的教学技能训练的课程;入职培训需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大班培训,以巩固基础理论课程,加强教育技术训练、校情课程学习为主;学院小班培训,则以开讨论会的形式为主,就新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专业技能。endprint

(三)推行参与式教师培训,活化培训课程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师培训就是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并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5]。参与式教师培训实施首先要了解新教师的岗前困惑和问题,针对性设计培训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构建有理论教学,问题探究和参与式活动的培训课程。同时为学员提供大量案例与阅读材料,以问题和案例探究调动学员积极性,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大组反馈等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一面将教育观念和知识传递给学员,一面引导学员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参训学员进行教学反思,达到转变观念和培养专业情感的效果。

(四)建立发展性培训课程评价体系,完善信息反馈链。

依据培训课程实施的步骤,按照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设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评估指标,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培训前主要是对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如是否需要设置某门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安排计划是否合理、课程的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等等。培训中主要是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相关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培训课程的进展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形式,获取教师与学员对课程设置、内容、课程教学模式等的评价和感受。最后的培训上增加对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技能方面的考核,并科学划分考核结果的级别,不简单地以是否及格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培训后的评价是对培训课程的全方面评估,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建立培训信息反馈链,收集参训学员们和用人学校的反馈信息,由专业人士对培训课程评价结果进行衡量,对比培训前设立的预期目标,总结岗前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逐步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2]陈先哲,黎辉文.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6):69-71.

[3]毛乃佳,林凤.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构想[J].西北师大学报,2012(1):118-122.

[4]郭礼智,邓俊超.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2):74-76.

[5]曾琦,杜蕾.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4):5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