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分析
2014-08-27张蓉
张蓉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黄疸患者行腹部超声检验, 总结诊断与鉴别效果。结果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结论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漏诊率低, 是临床值得广泛推广的诊断与鉴别手段。
【关键词】腹部超声;黄疸;诊断;肝内胆管扩张
黄疸是医学上包括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本文以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分析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90例黄疸患者为对象, 分析腹部超声检验在黄疸疾病中诊断与鉴别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 男71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为22~78岁, 平均年龄57.9~66.74岁, 患者的黄疸病理均得到医院的临床验证。根据有无肝内胆管扩张将90例患者分为两类, 无胆管扩张63例, 有胆管扩张27例。
1. 2方法腹部超声检验主要是使用美国产GE200腹部超声仪器, 腹部超声仪器探头频率设定为3.5 MHz。在检验前, 患者首先禁食8~12 h, 进行常规检查。在腹部超声仪器检查过程中,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舒适度, 选择平卧位、直立位、半卧位或是左侧卧位[1]。
1. 3判断标准判断胆管系统有无扩张的主要标准在于肝内胆管内径、肝总管内径和胆总管内径。当肝内胆管内径>3 mm、肝总管内径>6 mm、胆总管内径>8 mm时即为胆管系统扩张。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腹部超声诊断结果通过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 诊断结果见表1所示。
表1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结果分析
病理 例数 扩张特征
无胆管扩张 慢性活动性肝炎 8 无
急性肝炎 4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3
肝硬化伴肝癌 2
急性细菌性胆管炎 1
肝硬化伴腹水 5
有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11 病变部位和性质不同, 胆管扩张程度不一, 最小扩张10 mm, 最大扩张21 mm, 肝内胆管根据扩张程度轻重表现为平行管征和多管征。1例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胆管癌 4
胰头癌 7
壶腹癌 2
胰头局限性炎症 2
2. 2诊断准确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 以患者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的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 判断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的准确率。检验结果中, 63例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出现误诊病例和漏诊病例, 误诊率为0;27例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例患者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漏诊率均为0.88%。
3讨论
黄疸的种类多, 不同黄疸类型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因此, 医学界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检测方法, 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因和黄疸性质, 并及时作出鉴别诊断[2, 3]。利用腹部超声技术能够清楚地看到患者胆囊的大小、形状甚至是肿瘤等异常情况。对于胰脏来说, 能够将其大小形状、有无肿瘤及炎症、有无胰管扩张、肿瘤大小以及其周围情况显示出来[4]。对于由胰头癌所引起黄疸也能够进行诊断。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安全、便捷的临床检测方式, 腹部超声在临床检查和鉴别中能够重复使用。与此同时, 在黄疸的检查和鉴别中, 腹部超声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成为黄疸检验和诊断的首要工具[5]。
本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检查结果表明: 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 有1例患者出现漏诊。由此可知, 在黄疸患者的检测和诊断中腹部超声误诊率、漏诊率非常低, 诊断准确率高。
综上所述, 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于昊.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 2009, 11(3):21.
[2] 何胜英.腹部超声对8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中外医疗, 2013(10):170-172
[3] 柴常运.腹部超声对35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大家健康, 2013,10(7):1-2
[4] 蒋卓晋, 陆常春, 郭鹏.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7):126-127.
[5] 徐宏伟.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59-60.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黄疸患者行腹部超声检验, 总结诊断与鉴别效果。结果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结论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漏诊率低, 是临床值得广泛推广的诊断与鉴别手段。
【关键词】腹部超声;黄疸;诊断;肝内胆管扩张
黄疸是医学上包括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本文以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分析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90例黄疸患者为对象, 分析腹部超声检验在黄疸疾病中诊断与鉴别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 男71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为22~78岁, 平均年龄57.9~66.74岁, 患者的黄疸病理均得到医院的临床验证。根据有无肝内胆管扩张将90例患者分为两类, 无胆管扩张63例, 有胆管扩张27例。
1. 2方法腹部超声检验主要是使用美国产GE200腹部超声仪器, 腹部超声仪器探头频率设定为3.5 MHz。在检验前, 患者首先禁食8~12 h, 进行常规检查。在腹部超声仪器检查过程中,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舒适度, 选择平卧位、直立位、半卧位或是左侧卧位[1]。
1. 3判断标准判断胆管系统有无扩张的主要标准在于肝内胆管内径、肝总管内径和胆总管内径。当肝内胆管内径>3 mm、肝总管内径>6 mm、胆总管内径>8 mm时即为胆管系统扩张。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腹部超声诊断结果通过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 诊断结果见表1所示。
表1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结果分析
病理 例数 扩张特征
无胆管扩张 慢性活动性肝炎 8 无
急性肝炎 4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3
肝硬化伴肝癌 2
急性细菌性胆管炎 1
肝硬化伴腹水 5
有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11 病变部位和性质不同, 胆管扩张程度不一, 最小扩张10 mm, 最大扩张21 mm, 肝内胆管根据扩张程度轻重表现为平行管征和多管征。1例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胆管癌 4
胰头癌 7
壶腹癌 2
胰头局限性炎症 2
2. 2诊断准确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 以患者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的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 判断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的准确率。检验结果中, 63例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出现误诊病例和漏诊病例, 误诊率为0;27例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例患者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漏诊率均为0.88%。
3讨论
黄疸的种类多, 不同黄疸类型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因此, 医学界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检测方法, 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因和黄疸性质, 并及时作出鉴别诊断[2, 3]。利用腹部超声技术能够清楚地看到患者胆囊的大小、形状甚至是肿瘤等异常情况。对于胰脏来说, 能够将其大小形状、有无肿瘤及炎症、有无胰管扩张、肿瘤大小以及其周围情况显示出来[4]。对于由胰头癌所引起黄疸也能够进行诊断。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安全、便捷的临床检测方式, 腹部超声在临床检查和鉴别中能够重复使用。与此同时, 在黄疸的检查和鉴别中, 腹部超声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成为黄疸检验和诊断的首要工具[5]。
本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检查结果表明: 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 有1例患者出现漏诊。由此可知, 在黄疸患者的检测和诊断中腹部超声误诊率、漏诊率非常低, 诊断准确率高。
综上所述, 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于昊.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 2009, 11(3):21.
[2] 何胜英.腹部超声对8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中外医疗, 2013(10):170-172
[3] 柴常运.腹部超声对35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大家健康, 2013,10(7):1-2
[4] 蒋卓晋, 陆常春, 郭鹏.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7):126-127.
[5] 徐宏伟.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59-60.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黄疸患者行腹部超声检验, 总结诊断与鉴别效果。结果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结论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漏诊率低, 是临床值得广泛推广的诊断与鉴别手段。
【关键词】腹部超声;黄疸;诊断;肝内胆管扩张
黄疸是医学上包括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本文以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分析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90例黄疸患者为对象, 分析腹部超声检验在黄疸疾病中诊断与鉴别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 男71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为22~78岁, 平均年龄57.9~66.74岁, 患者的黄疸病理均得到医院的临床验证。根据有无肝内胆管扩张将90例患者分为两类, 无胆管扩张63例, 有胆管扩张27例。
1. 2方法腹部超声检验主要是使用美国产GE200腹部超声仪器, 腹部超声仪器探头频率设定为3.5 MHz。在检验前, 患者首先禁食8~12 h, 进行常规检查。在腹部超声仪器检查过程中,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舒适度, 选择平卧位、直立位、半卧位或是左侧卧位[1]。
1. 3判断标准判断胆管系统有无扩张的主要标准在于肝内胆管内径、肝总管内径和胆总管内径。当肝内胆管内径>3 mm、肝总管内径>6 mm、胆总管内径>8 mm时即为胆管系统扩张。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腹部超声诊断结果通过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 诊断结果见表1所示。
表1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结果分析
病理 例数 扩张特征
无胆管扩张 慢性活动性肝炎 8 无
急性肝炎 4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3
肝硬化伴肝癌 2
急性细菌性胆管炎 1
肝硬化伴腹水 5
有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11 病变部位和性质不同, 胆管扩张程度不一, 最小扩张10 mm, 最大扩张21 mm, 肝内胆管根据扩张程度轻重表现为平行管征和多管征。1例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胆管癌 4
胰头癌 7
壶腹癌 2
胰头局限性炎症 2
2. 2诊断准确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 以患者腹部超声检验及肝功检查诊断的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 判断腹部超声诊断与检验的准确率。检验结果中, 63例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出现误诊病例和漏诊病例, 误诊率为0;27例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例患者胰头局限性炎症病例出现漏诊, 漏诊率均为0.88%。
3讨论
黄疸的种类多, 不同黄疸类型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因此, 医学界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检测方法, 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因和黄疸性质, 并及时作出鉴别诊断[2, 3]。利用腹部超声技术能够清楚地看到患者胆囊的大小、形状甚至是肿瘤等异常情况。对于胰脏来说, 能够将其大小形状、有无肿瘤及炎症、有无胰管扩张、肿瘤大小以及其周围情况显示出来[4]。对于由胰头癌所引起黄疸也能够进行诊断。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安全、便捷的临床检测方式, 腹部超声在临床检查和鉴别中能够重复使用。与此同时, 在黄疸的检查和鉴别中, 腹部超声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成为黄疸检验和诊断的首要工具[5]。
本文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90例黄疸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检查结果表明: 无胆管系统扩张中没有误诊病例出现, 胆管扩张漏诊率均为0.88%, 有1例患者出现漏诊。由此可知, 在黄疸患者的检测和诊断中腹部超声误诊率、漏诊率非常低, 诊断准确率高。
综上所述, 在黄疸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腹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于昊.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 2009, 11(3):21.
[2] 何胜英.腹部超声对8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中外医疗, 2013(10):170-172
[3] 柴常运.腹部超声对35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大家健康, 2013,10(7):1-2
[4] 蒋卓晋, 陆常春, 郭鹏.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7):126-127.
[5] 徐宏伟.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59-60.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