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院建设与新技术应用探讨

2014-08-27杜青

演艺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巨幕数字

杜青

1 电影的数字化是对胶片电影技术革命性的颠覆

电影的发展规律与其他领域类似,数字化的开始首先兴起于末端的放映环节,随之影响前端的摄影、制作环节。目前,国内电影业的各个环节已全部数字化。

电影的数字化应该是对胶片电影技术的革命性颠覆,对包括人才、产品、市场等产生全面的震动,引起各方关注。电影行业革命首先体现在产品技术的变化,随即导致前端生产、中间发行、末端放映整个流程出现很大变化,流程的变化又导致设备的变化、系统的变化。电影行业的革命也带来从业人员的重构,如放映环节,过去是放映员,仅仅负责物理胶片介质层面对声音、画面的管理,现在需要的是IT工程师,需要进行系统、数据的管理和维护;而在前端生产环节,包括进行建模、特效等生产的人员已跨越了电影技术领域,甚至有掌握制作工具的艺术家也进入了电影生产阵营。现在,电影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电影厂,民营企业、个人都可以生产电影。总之,从胶片电影衍变至数字电影的十几年中,从末端开始,影响到电影生产、人员组成、工艺流程以及观影体验,但在声、画质量上没有革命性变化。

无论如何变化,电影都离不开其核心:声音和画面。所谓4D、5D等新的电影形式,其实是以电影为载体,融入一些对人感官的刺激,如嗅觉、触觉、动感等,是一种沉浸式的娱乐体验,是随着行业的融合,博物馆、天文馆、主题公园等场所需求应运而生的特种电影,不属于商业影院的范畴。

2 主流技术分析

由于对声音和画面质量更高的追求,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旧技术的更迭离不开数字化。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符合规律的、形成统一标准、被市场认可的技术将最终被采用。从电影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主流技术是高帧率、4K(分辨率为4096×2160的视频技术)、3D(三维),以及巨幕技术。

陈江逐一分析了3D、巨幕、高帧率、4K几种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关于3D技术,他强调了两点,首先,3D并非新技术,在胶片时期就有,二三十年又一个轮回,技术方面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其次,因3D技术与生俱来的特性,使其具有局限性,抛开成本、片源等市场因素,仅就技术与人体生理结构而言,不管哪种3D技术,或多或少都有看后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其国外市场趋于萎缩。目前,国内采用3D技术的放映虽维持高比率的发展态势,但如果在技术上没有新的发展,放映效果没有新的突破,相信几年后青睐3D的观众会越来越少,市场将逐渐萎缩。而4K技术,在2004年时开始热炒,但并未被广泛接受,因为当时片源、设备等都不配套;其关键问题在于,4K对观看质量的主观感受提升不显著,2K基本可以满足人们对画质的要求。与此同时,高帧率技术的应用反倒对图像质量的提升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尤其是动态清晰度的提高,相应地使摄影等生产制作环节的技术手段也随之发展,与其相配套。

巨幕技术同样也非新技术,胶片时代就有,比较成功的就是加拿大的IMAX电影放映系统,现在也推出了相应的数字巨幕,因其独到的特色,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在中国市场也独占鳌头。国内市场除了有IMAX品牌,还有中国巨幕、万达巨幕、保利巨幕、世贸巨幕等。目前,中国数字电影巨幕的技术标准已经发布。与其他技术比较,巨幕的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其前期技术处理、后期图像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对图像质量提升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巨幕在国际上已经遇冷,但国内的许多观众对巨幕还处于兴奋期,可能还会持续几年的热度。

陈江还谈到了激光光源问题。他认为,激光光源正在走向成熟,能否形成技术模式和标准还有待关注。放映机的光源早期采用炭精棒,现在的主流光源是氙灯,功率在2 000 W~7 000 W,光通量在8 000 lm~30 000 lm;由于现在巨幕宽度一般都在20 m以上,一台氙灯投影机的亮度很难满足整个大幕,往往需要两台。而激光光源因其模块化的结构,一个模块的亮度可达5 000 lm(如“科视”),以模块叠加的方式便可达到增亮目的。从理论上讲,模块可以无限地叠加,但实际还要考虑机器、芯片对热的承受能力。目前,国外激光光源产品能做到60 000 lm ~80 000 lm,国内能做到50 000 lm。显然,采用激光光源具有优势,即采用氙灯光源的巨幕需要两台放映机,而采用激光光源用一台放映机就可以达到同等效果,从长期运行来讲具有成本优势。氙灯本身有一些局限,如氙灯灯泡寿命短且成本高、灯泡散热的强排风噪声、在放映中经常因长时间运行产生高温而爆炸,安全隐患是很棘手的问题。激光光源为冷光源,没有这种隐患,维护成本降低,解决了噪声问题。但使用激光光源时必须注意其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国外之所以迟迟未推出应用产品,并不在于技术问题,国外对产品涉及人体安全有一套安全认证的程序和严格的监管。从应用前景看,氙灯5年之内还是主流。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光源的一次性的投入在降低,目前,三色激光的投影机虽比较贵,但单色激光投影机的价格已可与氙灯投影机价格一争高下了。至于激光光源的商业化产品,虽国内技术的研发起步在前,2006年亮度就已达8 000 lm,但商业化的进程大大落后,目前更多的是巴可、科视等外国品牌的产品。

就声音所采用的多声道技术,周耀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在多声道已从立体声逐渐发展出3.1、5.1、7.1、11.1、15.1、64.1乃至N+1,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声道数量上的变化,声音的品质没有革命性的变化。至于效果声、声像运动等声音效果元素的变化来自于前端制作,末端放映仅仅是对声音制作的还原,但是末端需求(影院观众)对前端生产中技术变化的推动不可小视。所以,末端放映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影技术的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声道效果的制作环节,并非整部影片都需要用多声道效果表现,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场景,有针对性地配合某些需要营造环境的镜头,制作多声道效果,作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实际上,一部影片多声道效果的镜头并不多,多声道的采用是与环境、信号源、情节等多种因素相关联,不可滥用。另一方面,对于多声道声音效果的还原,目前可容纳十几人的小型影厅规模也就几十平方米,可容纳百余人的常规影厅规模也就二百多平方米,多达64声道的扬声器在十几米的进深排布,且不说这么多扬声器能否排得开,单就如此密集的扬声器来说,人的听觉已经没有能力分辨定位间距如此小的声源了。总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而言,影院多声道技术有实用的意义,但目前存在炒作、渲染的成分。endprint

3 相关标准现状

数字电影的国际标准有全球通用的标准《数字电影系统技术规范》,该标准是由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电影、华纳兄弟等7大电影制作公司发起成立的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CI)建立的开放式架构之下的数字电影系统规范,用以确保数字电影系统在产品安全、技术指标、质量控制等方面具备高性能和统一性。目前,其主导着世界数字电影市场的发展走向。

中国的数字电影标准比较复杂,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划分了3个标准体系。专业影院系统的标准,基本是引用DCI的《数字电影系统技术规范》标准。中档放映系统,主要是覆盖二、三线城市的固定影院,制定了影片的结构、打包、加密等完整的体系标准,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农村流动放映系统,目前已发展到55 000套,实现全年放映八百多万场次。2014年,国家再度出台扶植政策,“流动转固定,室外转室内”,银幕面积会增大,放映质量会提升,放映内容将从下线片和公益片有可能过渡到与商业院线同步放映,实现商业片与公益片整合。

4 国内影院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

结合近年来到欧洲、美国实地考察,对中外数字影院行业的广泛调研,对于影院技术的信息跟踪,以及参与影院、影视基地的设计与建设的经验,周耀平认为,从2007年到现在,中国影院的数字化和技术发展经历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过程,不管是影院整体数字化的进程,还是技术前沿都是同步而行,与最先进的美国不分伯仲,甚至在某些方面,从前沿性或探索性还领先于国际发展。比如发行环节,美国两大发行公司EFILM和Technicolor(特艺)的数字发行母版发行方式,还采用硬盘复制,再快递到各发行点(全美约8 000个点,40 000多块银幕);而中国已开始利用卫星、网络传输进行发行。在放映环节,我们采用了激光技术,应该说也是领先于国际水平。

5 市场向好

国内影院建设的发展与国际处于同步发展。在2000年前,影院以单厅为主,一般建在繁华区,与其他商业形成商业综合体。现在的趋势是多厅影院,多的可达一二十个厅;采用的主流技术是2D和3D加多声道环绕声;同时,多厅中还要为巨幕厅留一席之地。放映机的配备以进口为主,主要有巴可、科视、NEC、SONY四家公司的产品;服务器则有doremi、GDC(环球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DOLBY(杜比)等。

目前国内院线的专业银幕数量已超过21 000块。一、二线城市是商业院线,流动影院是国家补贴,地市级的影院目前还是真空状态,处于尴尬境地,如果这部分市场发展起来将不可小觑。

陈江从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分析了利于国内影院发展的利好因素。陈江老师认为,两方面因素例证了影院市场的向好。一方面,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需要高质量的文化享受,影院建设由此增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出台扶植政策,有利于影院建设的发展。比如,2013年12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电影转资管委会下发《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补贴的补充通知》,国产3D电影再获政府资金扶持;2013年12月7日,财政部下发《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明确将电影业版权转让纳入到营改增的试点产业,并要求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能权限予以相关免税批准;2013年12月20日,财税新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出台,动漫和电影放映业获增值税优惠扶持;12月25日,文化部外联局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关于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战略合作协议》,两部委共推出中国电影走出去;2014年3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强化网络剧和微电影准入与退出机制。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处在上升期,影院数量不断增加,中国银幕数量发展至5万块是可以期待的,即便达到5万块,银幕人均拥有量仍未达到美国的水平,有发展空间。

6 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

胶片时代,国内电影业的产业链完整。而今天数字电影时代,在放映、发行环节,放映机、数字电影服务器等主要设备中的核心技术、配件需要进口。如占全球数字电影市场97%的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数字电影放映机,由于其核心配件是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元件),只掌握在巴可、科视、DP(Digital Playground)、 NEC等公司的手中,因此,DLP数字电影放映机也是来源于这几家公司。

(2)声、画质量不达标

陈江老师在对大量影厅的测量中发现,国内大部分影厅的声、画质量远远没有达标,亮度、对比度、亮度的均匀度、视线、银幕的干扰光等;以及隔声、混响时间、本底噪声、放映机噪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造成声、画质量不好。

(3)对于分辨率和多声道的认识

现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多纠结于分辨率的高低。电影画面的分辨率,2K和4K分辨率变化一倍,主观评价有多大差别?且不论从2K到4K给前端拍摄、生产、发行带来的成本的提升,换来的视觉主观感受却并没有跃进式的提升。而色彩、对比度恰恰是影响电影质量的关键,反而常常被忽略。

现在,影院中采用的多声道技术不一,出现13.1、15.1等一系列的多声道制式,杜比甚至推出了N+1,没有固定格式,根据厅的大小确定声道数量,可多至64,甚至还可以更多。影院采用哪种制式,片源的多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总体都具备5.1或7.1的制式,并且各种类型的多声道都兼容之前的5.1或7.1的制式。

(4)影院基础建设亟待规范

影院建设市场向好,影院票房快速增长,但影院基础建设亟待规范。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分别采用的是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是不能相比较的,放映效果有所差异,应该有各自的影院建设和评价体系。对于数字影院,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融合,以及观影方式、习惯的改变,出现了多厅、小厅、巨幕等不同的影院格局,出现了屏幕尺寸、材质、形状等的差异化,出现了更多的声音制式,同时放映和发行方式也在快速转变,因此,影院基础建设面临着如何规范,影院的建筑声学、放映及网络系统的设计又如何满足不同的要求。一旦影院基础建设出现纰漏,会给后续使用带来不利因素,甚至影响放映、观影效果。

周耀平给出了破解上述问题的思路。影院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的眼睛和耳朵服务。要做到身心愉悦,观演环境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尽量降低环境对银幕形成的干扰光,环境色调的选择,观众视角(仰视角、俯视角、斜视角)、放映偏移角、放映距离等;座椅的舒适度,放映机房环境,放映机窗口等;相邻影厅的隔声问题;空调噪声的问题等。这些往往被忽视,而它们正是与放映质量此消彼长的关系,更值得关注。简言之,对于基础建设的重视,远比把钱花在设备上带来声、画质量上的受益要大很多,以实例说明,投资4K未必有投资建设到位的2K影院让观众受益更大,这恰恰是业内的技术误区所在。同时,系统集成是有技术含量的,并非设备的堆叠,要有系统优化、调试的过程。关于声音的问题,因为电影的声音主要是还原,并非采集,听的是制作出来的电声,要的是影院的高还原度,不能额外增加明显的大空间感,同容积下影厅的混响时间比其他观演空间要短(后期制作用的混录棚就是按影厅的标准设计、建设的),包括前面所提到的视线、干扰光、环境的设置、混响时间、隔声量等技术问题。

总之,电影是以画面、声音作为技术手段讲故事,技术服务于内容,无须过于强调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最终呈现好的声、画是影院建设的根本。

7 结语

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电影的产业结构、发行放映方式和管理应用模式,给电影带来了深刻变革。本刊将顺应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期刊、网站、微信等不同媒介深入、广泛、快速的报道优势,为读者报道国内外影院建设的发展趋势,最新影视设备的应用,影院的建筑声学设计、放映系统等基础建设,影视制作基地建设,以及影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行业有所作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巨幕数字
数字政府开新局
数字
中关村股票指数将登陆创业大街“巨幕”
成双成对
IMAX挑战者
中国巨幕诞生记
中国巨幕凭什么
成双成对
IMAX遭遇中国“替身”:国产巨幕欲虎口夺食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