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能力需求调查

2014-08-27刘长江张钧岳杨克敌

医学与社会 2014年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公共卫生毕业生

王 璨 全 超 刘长江 张钧岳 杨克敌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430030;2武汉市汉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国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层出不穷,SARS、禽流感、三聚氰胺奶粉、雾霾天气等事件无一不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1-2]。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打造和培养能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专业人才,并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广泛征求各用人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信件形式向全国各省市5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发出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49份。调查内容包括对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情况。采用Epidata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计量分析。

2 结果

2.1 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需求

由表1可见,疾控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方面的能力要求最高,体现了近几年疾控的工作重心;其次是对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卫生以及营养与食品卫生这传统的三大卫生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对相关法律法规一项,要求重点掌握的单位均不超过50%。

2.2 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

如表2所示,表内所包含的项目中,除现场采样与监测、临床疾病识别与诊断外,要求研究生重点掌握的单位比例都超过90%,其中对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一项,全部单位都要求研究生能够重点掌握,同时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并不要求毕业生重点掌握临床疾病识别与诊断技能,这说明疾控更为注重自身的职能。

2.3 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的需求

由表3可知,要求本科生重点具备的能力前3项为分析与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研究生则为发现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与解决日常问题能力,说明疾控对研究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有将近2/3的单位要求本科生只需基本掌握外语。

2.4 对预防医学毕业生科研能力的需求

如表4所示,表内所列5项,要求研究生重点掌握的单位超过90%,其中更注重提出新问题、研究设计与完成、论文撰写3项,而对本科生则分别寄望于重点掌握和基本掌握,且两者之间所占比例差别不大。

总体而言,疾控对毕业生的各种能力要求为不太需要或不需要的寥寥无几,表现出该部门对毕业生能力的全面要求。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疾控对研究生抱有更高期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科研能力4个方面中包含的各项能力,希望研究生重点掌握的单位百分比与本科生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尤为看重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3 讨论

3.1 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毕业生从事疾控工作之根本

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屡见不鲜,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情与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位列疾控7大职责前3位;疾病预防控制之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又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疾控对毕业生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方面的能力要求最高,这既与传染病防控是疾控的重要职责所在有关,又与疾控当前的工作重心相契合。同时,除对相关法律法规一项,至少6成以上单位对表中所列其余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在全国各防疫站陆续分拆为疾控与卫生监督两部分后,两部门各司其职,疾控已基本不具备监督执法权,因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要求不高。对于这一情况,高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方面,需要加大教学力度,让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疾控的日常工作。

表1 疾控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需求(%)

表2 疾控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

表3 疾控对预防医学毕业生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的需求(%)

表4 疾控对预防医学毕业生科研能力的需求(%)

3.2 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从事疾控工作的有力武器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带头学科,又是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是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需首要掌握的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相关职能往往需要疾控工作人员下到基层,下到现场,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现场调查与指控技能、现场采样与监测技能必不可少。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则需要掌握统计与分析技能。为适应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形势,把握“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医改新方向,我国逐渐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疾控并不直面患者,因此只有接近4成的单位要求毕业生掌握临床疾病识别与诊断技能。高校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对实践教学常抓不懈,特别是PBL教学、预防医学战略实习与疾控中心实习等要成为常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系统地感受疾控的工作氛围与工作特点,习得基本技能,学以致用,为今后参与工作打好基础。

3.3 锻炼毕业生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提升毕业生人文素养

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性质和使命决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必不可少。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和分析与解决日常问题,才能见微知著,做好防控工作;只有灵活应对,具备与服务对象交流、综合协调及应急处置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处理突发事件。无论是单位内部交流,抑或疾控对外交流,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无疑都至关重要。疾控的服务对象是个人与群体,在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中,医学工作者的待人接物,举手投足都应该使服务对象如沐春风,不但能以精湛的技术服务于人,更需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爱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3]。高校不但要注重“三基”培养,还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4],有目的地锻炼锻炼毕业生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提升毕业生人文素养。

3.4 强化科研是做好疾控工作的重要支撑

疾控不但具有服务性,同时兼有技术性,其基本职责还包括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目前,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人才储备与装备优势使得省市级特别是省一级的疾控科研活动有了长足进步,因此用人单位对科研能力十分重视。科研对疾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与促进作用,而科研必然是以人才为中心的,因此,高校要培养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满足疾控在这方面的迫切需要。

3.5 注重打造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生人才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本质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层次的高低并不仅仅体现于科研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科研能力固然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为用人单位所期许。高校既要有目的地抓好科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要为研究生制定更为精英化的培养计划,在锻炼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注重强化研究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其综合素质。

根据WHO以及泛美卫生组织于2008年联合提出的11项公共卫生基本职能,公共卫生人才应具备健康风险分析预测能力、人际沟通与文件撰写能力、业务管理能力、综合应变与科学研究能力[5]。这与本次调查所体现出的疾控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各个方面不谋而合,高校应与时俱进,重视用人单位关切及需求,为疾控输送合格人才。

[1]薛一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5): 575-579.

[2]梁燕萍.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 2011(24):102-103.

[3]常海波,赵海燕.探讨体验教育对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6):14-15.

[4]叶利军.新医改视野下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医学与社会, 2012, 25(1): 85-87.

[5]宇传华,毛宗福,肖海燕,等.新医改形势下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1): 23-25.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公共卫生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最“叛逆”的毕业生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