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提升儿童静脉穿刺成功中的应用
2014-08-27孟娜
孟 娜
整体护理在提升儿童静脉穿刺成功中的应用
孟 娜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在提升儿童静脉穿刺成功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的将需要静脉穿刺输液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方法, 对穿刺的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80.6%, 观察组穿刺的成功率9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7.8%,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7.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整体护理;儿童;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手段, 静脉穿刺作为儿科护理人员的常用操作方法,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同时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1]。本科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完成静脉穿刺, 效果非常理想,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本科收治的需要静脉穿刺输液的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 对照组中男102例, 女78例, 年龄1~8岁, 平均年龄(3.7±2.1)岁, 观察组中男98例, 女82例, 年龄1~9岁,平均年龄(3.9±2.2)岁。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 首先,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进行技术操作前应当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用温暖的话语和行为消除患者的恐惧, 甚至可与患者进行短期的游戏, 得到患者的认可。向患者家属交代穿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以及需要家属配合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光线, 使患者在舒适、安静环境的下进行操作,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心理放松和配合治疗[1]。其次,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年龄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管, 较小的儿童可以选用头皮静脉, 较大儿童可以选用血管较直、易于固定和避免关节的部位进行操作, 在操作治疗前应当将需要的物品准备好, 尽量缩短治疗的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让家属协同配合, 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避免时间过长引起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在穿刺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的安抚和鼓励, 可以对患者进行表扬和称赞, 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增强治疗的依从性[2]。最后, 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操作技术, 把握操作要领, 消除治疗过程中的干扰, 确认良好的回血, 对穿刺部位进行妥善的固定, 避免输液过程中发生松脱和渗液, 增加患者的痛苦。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认可, 能够消除患者对再次治疗的恐惧, 向患者家属交代输液过程中应当注意配合观察输液速度和外渗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145例, 成功率80.6%, 观察组穿刺成功176例, 成功率9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140例, 护理满意率77.8%, 观察组患者满意175例, 护理满意率97.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人员的常用基本技术操作, 有效的克服了穿刺操作中的困难,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成为目前护理的关键[3]。儿科肥胖患者的增多, 患者血管较细, 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脱水等造成血管干瘪, 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和不配合是造成穿刺失败的关键因素[4]。通过整体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有效的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有助于穿刺的成功。通过护患的有效沟通和配合, 家长能够协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 在患者家属的认可下,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够有效的发挥技术操作, 有助于穿刺的成功。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能够明显提升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1] 邱道禄, 邓敏.细节护理对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8):115-116.
[2] 姚欣, 任艳.舒适护理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8(11):185-188.
[3] 蒋梅玉.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新举措.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10):1675.
[4] 柏基芸.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29):7144.
2014-03-26]
110006 沈阳,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