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是最好的“刺激”
2014-08-26林木
林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的提法一面世,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个方式“还不够”,但《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称,万人民调显示,94.5%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新浪网针对延迟退休的网络调查中,填写问卷接受调查的近4万名网友中反对比例更高达95.8%,这个比例甚至比有7万人参与的2013年6月的调查中93.4%的反对比例还要高。
即便是学界,意见也不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唐钧旗帜鲜明地反对延迟退休:不利于社会公平,尤其不利于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群体;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社保制度应该建立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密切相关的机理机制,强调补偿和返还,因此,“养老金支付缺口”更不应成为延迟退休的理由。就中国劳动力构成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中白领占劳动力多数的情况不同,中国的蓝领工人占到60%至70%,这部分人群的劳动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而迅速衰减。假使以目前中国人均寿命74岁计,退休年龄从现行的60岁提高到65岁,则意味着这个人只有九年的时间享受没有工作压力的老年生活——联系到老年人疾病多发生在离世前几年的高龄阶段,可以预见65岁退休将大大降低老龄人口的晚年生活质量。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2013年曾对媒体表示,建议退休年龄每五年增加1岁,这样,到二十多年后,中国男性退休年龄可能从现在的60岁延长到65岁,相当于发达国家现在的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不仅是为了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为了让有条件的劳动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掌管着十几亿人养老钱的社保基金其实也并非一个被动的账户看管人,自成立以来,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动作频仍,寻找各种稳妥的办法实现8万亿元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并以2013年8.29%的年收益率跑赢通货膨胀。但巨大的资金缺口怎么看都令社保基金捉襟见肘。
此次《决定》的提法引起轩然大波并不令人意外。实际上,早在2004年,政府部门就曾经吹过风,试探公众对延迟退休的反应,十年来,屡屡被提及,从未被正视。赵耀辉教授分析:“因为都不敢动,讨论来讨论去,老百姓的阻力可以理解,牵扯的利益太大,几乎涉及每个中国人。这次敢于提出比较细化的方案,可以理解为某些现实因素的压力和一些客观条件的成熟双重作用的推动结果。”
中国城镇退休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性工人50岁、女性干部55岁退休以来,退休年龄一直没有调整过,而六十多年来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延长了将近30岁。根据人口学界的预测,预期寿命的延长趋势没有减缓,还将维持接近线性增长的趋势。这意味着,如果不调整退休年龄,城镇社保体系内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的比例将不断上升,给城镇社保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过去二十余年间,城镇化进程引发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流动,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形成巨大的“劳动力红利”,虽然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但是对城镇社保体系的冲击并不大。这部分新进城的年轻劳动力加入城镇社保体系缴费的职工队伍中,因此在城镇社保体系内,退休职工相对于缴费职工的比率上升的幅度远远小于整体人口中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比率上升的幅度。
但是,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比率已经超过50%,随着农村剩余年轻劳动力的枯竭,“劳动力红利”将不复存在。未来几十年内,城镇社保体系内职工老龄化的速度将大大超过整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这是因为进城的农村户籍的工人虽然现在是年轻人,但是几十年后将达到退休年龄,成为城镇社保体系中领取养老金的一方。因此,如果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水平,在职职工缴费的比例将被迫快速上升。
上述当然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十年磨一剑”终于推出延迟退休细化方案的现实压力。“但政府的政策必须具备可实施的条件,延迟退休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健康允许。如果以1982年我国60岁人口的死亡率作为健康的度量,到2005年同样的死亡率则要推迟至六十六七岁的人身上,提高了六七岁。从发达国家的数据看,老年人的残障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跟用死亡率度量的健康年限延长的趋势是吻合的,中国应该也不例外。”赵耀辉教授这样说。
此外,老年人愿意延迟退休,还必须考虑就业市场的局面。原先规模既定的劳动力市场因为部分原计划退出而未退出的人群存在,是否会对年轻人群的工作机会形成挤压?2013年4月戴相龙刚刚对媒体谈及延迟退休的设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旋即在6月表达了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岁至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人的峰值。自2013年起,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青年就业压力巨大。在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搁置延迟退休便顺理成章。
赵耀辉教授认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承受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但她并不认同延迟退休将导致年轻人失业的推论,她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根源是机械地理解劳动力市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大小固定的盒子,没有人出去就不会有人进来。与此类似的观念是认为人口多了,失业率必然升高,鼓吹降低生育率、全球范围内反对移民的人也大多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这种观点忽视了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的创造力。人本身的创造力会推动科技进步,科技的力量不仅不断创造新的工作机会,而且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美国的国家实力之所以能威慑全球,与其源源不断吸纳全世界优秀人才密不可分。地球承载的人类数量已经翻了无数番,但是失业率却没有同步上升。更进一步看,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两个生育高峰,这两批人目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十几年之后,他们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劳动力危机才真正爆发。”此外,中国的一个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提前退休。CHARLS项目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甚至比法定退休年龄还早。在办理退休手续的职工中,30%左右的女性职工49岁以前退休,而5%以上的男性职工在59岁以前、30%左右的男性职工在55岁以前就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提前退休对养老金给付造成的压力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提高退休年龄无一例外地遇到政治阻力,因为延迟退休使当事者受到利益损失。真正成功实现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国家也没有哪个是一步到位的。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往后推一个月,用三十五年的时间将退休年龄从60岁调整到了现在的67岁——老年人自67岁起可以足额领取养老金。日本通过修改法律的手段将退休年龄延至69岁。英国也在2013年年底宣布:英国人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将在21世纪40年代末推迟至69岁。
赵耀辉教授表示,一个理想的退休方式是“渐进式退休”,整个人口的退休年龄应该呈现为一条平滑的线,在精力和志趣不在时,自主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而不是在某个时点一刀切。赵耀辉教授说:“影响人们做出退休决定的因素究竟是个体自身的,还是来自制度的?这种制度安排是否使得人们倾向于做出提前退休的选择?以前没有社会保障,大家辛苦工作、积极储蓄、赚钱养老;有了社会保障,人们反而会提早退休,因为他知道不工作的生活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这可以部分解释中国30%的职工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即退休的现实。”
为了减小政治阻力,成功的做法是小幅度多次实现退休年龄的提高,使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的利益损失减小。但是,采用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需要防范一个风险,那就是退休年龄提高的速度可能太慢,赶不上预期寿命提高的速度。最好的做法是通过立法把未来退休年龄的提高与预期寿命的增长挂钩,提前几十年规划退休年龄的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