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准,审
2014-08-26冯洁萍
冯洁萍
【摘 要】运用现代广播电子技术和专业主持人的素养和经验,以快、准、审为标准,使广播现场连线报道成为关键时刻无可替代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广播 现场连线 快 准 审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广播曾经以快速传播在传媒界独占鳌头,但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信息的传播没有最新只有更新,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仅仅是手机微博微信的应用就已经让新闻进入了“秒读”时代。广播要在这样的时代与时俱进,就需要充分彰显广播快速传播的特色。而广播现场连线报道在快速传播方面大有可为,甚至在某些时刻无可替代。
一、广播现场连线彰显广播魅力
广播现场连线报道是运用先进的音频技术,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当事者或采访对象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并展开评述和讨论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Edward Roscoe Mero)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里是伦敦》节目中对伦敦战况的现场直播。从那时至今,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广播现场连线报道一直在彰显着广播的优势。
1.应急广播不可或缺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13年5月发布的一份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传统媒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广播电视迅速呈现,报纸刊物动态解析;相比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此次地震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积极参与,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灾难报道模式;尽管如此,在“黄金72小时”中,电台的收听情况及后续收听率仍然是持续上扬。详见下图:
从图标数据分析可知,收听方便、携带简单的电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由于不受网络流量的限制,也不需要电视屏幕的帮助,无论是灾区内还是灾区外,收听广播的最新报道,都是听众关注灾情唯一可靠的、最快的信息来源。
2.快速传达现场感无可比拟
相对于电视现场直播繁杂的设备而言,广播的现场连线报道无疑是快速有效的。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现场发回最新报道,让现场信息第一时间落地。在信息快速传递的同时,现场的所有声音和气氛也一并落地,让听众无论相隔多远都犹如置身现场。这种无可比拟的现场氛围可以极大地吸引着听众,使其不自觉就会全神贯注收听。这也是广播现场连线报道的又一亮点。
3.提升广播的服务性
随着移动收听人群的不断增加,移动人群的收听份额成为各大媒体必争之地。既然要争得蛋糕,提供及时、超值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路况信息、天气预报等增值贴心的服务。
现场连线报道是提升优质服务的一把利器。以广东电台城市之声2013年8、9两个月的《交通消息》和《交通天使现场报道》节目为例(数据及图表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提供),有现场连线报道的《交通天使现场报道》的收听率,比普通的交通消息收听率高出260%。而图四的柱状图显示,《交通天使现场报道》远比同样具有服务性质的《交通天使出门提醒》等节目高出一大截。显而易见,受众对于具有现场感的交通服务更加青睐,现场连线报道对于提升广播的服务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如何做好广播现场连线报道
要发挥现场连线报道的独特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快
首先是获得信息要快。当今,一部手机知世界已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因为熟视无睹而错失最佳采访时机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快是需要有心、有准备的。
其次是处理要快、到达现场要快。要在小部分人已经获知信息的情况下,快速嗅出事件的价值所在,马上采取行动。以2013年9月20日广州同德围发生仓库爆炸为例,爆炸发生时接近中午12点,12:30分接到交警封路的消息,同时微博、微信上开始有消息发布。接到年轻采编“同德围发生工地爆炸,目前已经有十台消防车赶赴现场”的电话后,负责当天采编人员调度安排的笔者,来不及布置谁去现场就一路飞奔下楼。因为已经封路,沿路没有交通工具,笔者唯有循着救护车飞驰的方向跑步赶往事发地。当其他媒体反应过来时,笔者已经在12点45分发回第一次现场连线报道。
其三是找到采访对象要快、连线要快。“快”是很考验一线记者智慧的。报道这次爆炸事件,是不是一定要进入现场才开始连线呢?笔者的处理是,争分夺秒,不错过对受众有效、有用的信息,把最新的消息第一时间发出去。当天的第一次现场连线报道,笔者就把相关的封路信息、沿路拥堵情况、救护车、消防车正急赴现场等沿途第一手所见所闻发回直播室,指引司机不要进入同德围方向,告知沿途公交的乘客不要再盲目等车。12点59分第一个进入现场后,又马上发回了在爆炸现场的连线报道。由于封路,其他媒体记者一直被挡在爆炸现场外,根本无法进入。笔者在现场坚守到下午3点时,各方媒体才得以进入采访,而此时笔者已经完成了六七次现场连线报道。
广播的“快”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也需要一线记者超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判断力。在现场快速找到采访对象后,就要“先下手为强”,在他全情投入时立刻采访,这样拿到的录音或者现场连线报道都是相当精彩的。如果稍有迟疑,这个最佳人选就会成为同行的首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现场的变通运用。
2.准
信息发布要准,不能盲目相信现场传言或网络传闻。事故发生时,各种信息满天飞,真的、假的、甚至故意造谣的信息也会随着网络迅速传播。这时候,现场记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为了“快”而毫无原则。新闻必须是真实的,这也是媒体必须谨守的宣传原则。特别像地震、爆炸这些伤害面较广的事件,更应多方核实,确保信息准确。同样以“同德围爆炸”为例,笔者到达现场前,网络甚至个别电台都在发布“同德围一个工地发生爆炸”。笔者到达现场后,通过采访爆炸后逃生人员知道,爆炸的是德宝仓库,这是一个综合仓库,而不是工地,使本频率成为第一个准确报道爆炸地点的官方媒体。因为这次爆炸破坏力强,一时间无论是现场还是网络都流言满天飞,甚至有说死了一百多人。这些就需要记者冷静甄别,千万不能头脑发热人云亦云。
找对采访对象。这对于增强现场效果,提升可听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找谁呢?首先要找目击者,一件事发生时,总有现场目击者热衷现场解说,观察他们眉飞色舞的描述,甄别他们的叙述是否流畅、语言是不是普通话或适合电台播出的方言,再决定是否让他为你的节目做电话连线或现场采访。这个过程,记者还需提醒受访者没经确认的伤亡数字不能说,只说眼见的经过,等等。
找对现场音效。现场音效会通过电话连线直接传递给受众,让受众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可往往有些记者会忽略这点,简单地认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会让电话效果更加清晰。殊不知,就是太过“安静”使现场连线报道失去了真实感。所以,在特定的环境就应该有该环境的特定音效,例如现场的救护车鸣笛声、消防车声,甚至人群叫嚷声,这些音效都能立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随着节目的进行,环境音响的持续,受众会同时展开联想,更增加了解现场的迫切性。
报道语气运用要准。“语气”是语言的“神”所在,它包含了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说话人的态度和所传递的份量。犹犹豫豫、磕磕巴巴、无精打采或者过于夸张地嚷嚷,都是现场连线报道中常见的毛病。笔者认为,现场连线报道的语气应该坚定、简练——坚定可以增加信息的可信度,简练可以让受众快速获知信息的真实情况。同时应配合所处环境,运用不同的语气,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
3.审
首先是“审问”。对突发现场的各种信息要筛选甄别、去伪存真,避开假象谎言,同时要发挥记者的预见性和观察力,担当起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其次是审时度势。发挥媒体的建议和指导功能,帮助听众进行选择。比如堵车,我们会建议司机绕道,但如果所有的司机都绕道,又会形成新的堵车。因此,及时更新信息,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发挥电台栏目的调节指引功能,辅助政府及有关部门疏导交通。又比如事故救灾,过多的志愿者涌入给灾区会带来无序重复,灾区最需要什么,哪些物资要先行,广播可以协助政府排忧解难。
其三是审慎的作风。不但要弘扬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同时要打击假新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