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新课程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
2014-08-26李雨
李雨
摘要:现代音乐教育中由多种学科在教育信息及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与补充,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有所不同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合理的结构安排,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基本的知识与基本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鉴赏水平,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表达和演绎日趋成熟完美,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视唱练耳 音乐基础 音乐能力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它是一门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辩、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即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它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乐谱中的音符、乐句、表情记号、力度记号以及速度变化等是记载音乐作品的符号,只有通过认真视谱,才能培养好的视谱习惯,这不仅是正确弹奏的前提,也是增强识谱能力的基本途径。唱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习琴者掌握音准的能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要以唱为手段,逐渐培养习琴者的内心的乐感、美感和歌唱的感觉,从而准确、贴切地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歌唱的气息与弹奏的气息也是一脉相通的,歌唱的气息会帮助演奏者将分句处理得更合理,语气表达得更切当、更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视唱练耳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技能课。无论是从事音乐门类中的哪一科,它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之基础,是音乐创作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专业素质。每一个学习音乐专业,都只有在此方面接受严格而规范的训练,方可更好地进行其它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也就是说“视唱练耳课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作为一门需要长期培养形成基本素质的课程,视唱练耳在早期的基础训练尤为重要。单单是“听音”的训练,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积累与训练,是没法通过死记硬背造假。视唱练耳教学对象的年龄越小,其掌握固定唱名和绝对听觉的能力就越易于培养。那么如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摆在高校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视唱练耳教学要遵循音乐表现的原则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在识谱方面有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以及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唱乐谱,或者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在音乐课上教与学的活动,学生能初步积累一定曲目,将学过的歌曲或欣赏过的曲目哼唱出来,针对学生熟悉的曲目可以将歌曲中的歌词改换成唱名,让学生巩固自然音节和音高之间的关系,强化音符在谱面上的位置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的节奏符号、表情术语、力度记号等音乐符号产生记忆,针对这些实际状况,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初步的五线谱视唱的训练。当学生在头脑中对于音乐的符号印象还比较模糊,对各种音符的时值、节奏时值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图形谱辅助视唱练耳的教学。“学生在辨别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线条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来设计图谱,在学生对于各个音符的时值长短建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在过渡到音符的学习”。
音乐艺术是靠听觉来感知的,声音却是没有形状、没有实体、在时间运动过程中流动的一种表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以运动的形式为主要特征,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实现,正如美学家叔本华称: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随着时间的延续,同时也随着时间运动瞬间消逝,又由于听觉训练中使用的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特点,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旋律或节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听觉有效训练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培养内心听觉和大脑记忆速度以及手指迅速在纸上反映的能力也是听觉训练的重要环节。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平时大量视唱的练习,对听觉训练中的每个小课题,都应该相应地以唱为根本进行练习。其中内心的默唱练习更显重要,那就是内心应有声音存在,即平时所说的内心听觉的培养。在平时视唱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不用口,这种不发声而用心唱的形式就是默唱,默唱是培养学生音准及音高记忆的有效手段。默唱练习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程、和弦开始到一句完整的旋律,用眼睛看的同时在心里按照谱面要求的节奏速度进行默唱。开始时教师可以给主音和主和弦予以提示,默唱到一个乐句结束应用钢琴进行校对,到后期训练时则要求学生在心里唱完全部,最后教师给出结束音进行校对;若是旋律较长,还可以在默唱结束时把整个旋律弹一遍,让学生在心里把每个音进行对照。这样练习的好处是同学之间可以不受各自声音的干扰。 默唱便于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视唱中的难点或错误,默唱是经过思考,有理解的视唱。通过默唱能使学生具备想象旋律和预知音高的能力,也能起到熟悉乐谱和增强视谱能力的作用。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明确视唱练耳在整个教学中的位置,识谱与听音辨音是途径与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是真正的目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重视识谱演唱的学习,因为这是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养成独立音乐能力的关键。在识谱教学中还要注重音乐的表情与乐句的走向等音乐要素,让学生在接受,听辨旋律的同时也培养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具备音乐的素养感受音乐之美。
二、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教育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为内容、音感训练为手段的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基本技能学科。它除了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外,也具有与音乐教育及美育共同的性质与特征,与之前的教学方法相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换的动态情境。”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地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创设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境。音乐作为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教师要负责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感受到音的高低,譬如柯尔文手势——调式音阶的练习、音程构唱、单声部与多声部模唱、二部卡农模仿、旋律读谱等都可以使用手势直观的办法。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建立高音概念,感受音的进行倾向,把握多声部学习的音准。endprint
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道”,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道”,而是一种顺应教育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开拓式的新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观强烈呼吁一种“合作伙伴”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良师,同时也应是挚友。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充分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才会师生共荣通过音乐的学习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共同为追求美、创造美、体验美而努力,音乐教育也会或者良好的效果并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师要严于律己,要在专业水平方面加强自己,最好能够使自己达到对所教内容的融会贯通,对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达到熟练精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出和指导,从而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不是盲从的学习。同样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也同样可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对视唱练耳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教学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会让学生对学习从内因上起最大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视唱练耳学科的灵活性,学生的起点和接受能力均不等,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有针对性地教学,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敏锐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中的真正差距,在做具体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教无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即兴创编手段或者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引入视唱练耳课堂,加强教学效果。
三、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迅猛的发展。崇高的音乐能催人奋进,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提升民族的文化生活质量,帮助人们提高思维力、启迪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如果站在全面的立场上强调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整体价值,音乐教育基础课——视唱练耳课教学就应该提出富于时代要求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音乐文化的综合思维经验和情感体验渠道。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机械性的反复练习,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的教育作用,开发人们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俱来的反应能力。而一旦非音乐性的强调超越了音乐本身,就将消弱和淹没音乐艺术。视唱练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其对视唱练耳教育价值所持的信念而付出的实践。美国内贝特·雷默说:“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是人类了解自己和他们的世界的一个基本途径;他们是认知的一种模式”。我们必须在探求艺术的终极价值的观念中,谋求视唱练耳教育价值的信念。只有对当前音乐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有效将音乐教育的潜在功能转化为音乐教育的现实功能,才能使音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视唱练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基金项目: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科研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校学生音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意义研究,项目编号:HNB201203035。
参考文献:
[1][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孙静云译.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2]郑莉.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