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

2014-08-26王艺鸣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王艺鸣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弦乐四重奏折射出的是另种发展轨迹,他是向古典风格看齐的音乐典范,从内容上看他倾吐了作曲家难以名状的心灵独白,从创作方式上看,作品总是以古典结构简练手法,严密逻辑发展是古典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独树一帜的音乐,是新古典主义风韵的结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作过程中每首作品之间不是孤立的,一定与当时历史环境,社会背景及作曲家的思维状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它的四重奏分析,解读他的音乐世界。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弦乐四重奏 创作特点

四重奏是从海顿开始确立,莫扎特将它加以提升,到了贝多芬发展到了高峰的时期,浪漫主义四重奏则注入了更具民族特色的特点,但几乎很难达到贝多芬时期的高度,直到巴托克时期四重奏又有了新的创新技法,巴托克通过四重奏创作将民间音乐精髓与西方音乐的最高级形式融于一炉。是贝多芬以来对四重奏曲目重要补充。同时他又将四重奏内省性艺术风格完美的保存下来。随后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又将四重奏进行了一次新的回归,必须指出与贝多芬和巴托克的不同,肖斯塔科维奇从未试图冲破其中早已存在的限制,确实的接受了这种现实,逐渐的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精炼和升华。肖斯塔科维奇四重奏创作早期概念上是交响化的,而晚期则变得更精巧和个性化。

一、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分期

肖斯特科维奇四重奏的创作同他的交响曲一样是贯穿着作曲家这个创作时期的,那么研究他的四重奏创作就要先总体对他的整个创作阶段有个初步的了解。由于他的一生坎坷,因此创作风格多变,可以分为将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25-1935)毕业后的作曲风格,受到欣德米特、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影响,调性模糊,多调性叠置,纵向和声音响非常刺激。第二阶段(1936-1946)是不平凡的十年,也是他的创作风格变化最多的十年。1936年对他的批判,使得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思维,并且检讨,承认自己的创作风格脱离了人民。1937年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也是遭到批判后写下的巨作。第三阶段(1947-1974)1948年写的一些作品,音乐风格一反常态,有些作品的风格似乎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有《森林之歌》、管弦乐《节日序曲》等,1953年斯大林去世,在这之后的二十年,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第十交响曲》至《第十五交响曲》,《第五弦乐四重奏》至《第十五弦乐四重奏》这些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使用的作曲手法是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多调性的重叠,不协和和弦的使用以及恢宏大气的乐队写作都在这些作品中可见。

二、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创作阶段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弦乐四重奏纵观这十五部作品通过他的创作风格的多变大致将他的四重奏分为了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四重奏是作曲家在经受巨大社会批判之后转向内心倾诉的创作起始,第一四重奏写于第五交响曲之后,四乐章结构创作而成,风格简洁轻快,通过古典形式极简化的翻版,全曲朴素,其中第二乐章有鲜明的俄罗斯音调。第二四重奏是二次大战期间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所有作品中最长的一部,远离第一的世界有明显更广阔的范围,第四乐章的帕萨莉亚,就有二十二个变奏。二次大战残酷的洗礼之后,无疑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全曲气势恢宏博大。如果说第一是水彩画,那么第二可以说是在交响形式的画布上强力描绘的油画巨作了。

第二阶段:第三到第五四重奏基本处于斯大林统治的最后时期,经历了1948第二次批判,并由此导致大型交响曲创作长达八年停滞,因此这时期创作主要是四重奏,会在其中将自己的构思与设想完全的表达出来将四重奏与交响乐写作,过程不断尝试,同交响曲或模仿,或继承,或预示。第三四重奏是二次大战后次年写的,总体构思与战争期间第八交响曲相似,但情绪迥然不同,全曲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快乐,第八交响曲中用大量慢板乐章表现了战争的苦难与在心头盘旋忧郁与恐惧。第四与第九交响曲类似的写作追求简明清新,直抒胸臆的旋律写作方式。原因是1949遭遇批判而负载沉重,音乐清晰和直率完全清楚的诉说着,不需要任何世俗评语。第五四重奏三乐章连续不断演奏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同时预示着紧随其后第十交响曲的诞生,这部作品真正将交响化的灵魂融入四重奏之中,是所有四重奏作品中最坚定的一首,宏大音响充满活力的节奏,抒情性主题在理想不过了,主题间相互对立抗衡,有着安宁但并不完全静止的结尾

第三阶段:第六到第八四重奏:第六是对古典风格再一次回归,音乐语言简练,对古典间接地形式出发引出新一轮的思考,是对之前具有巨大戏剧张力音乐语言的一种反动,回落。第七四重奏是个性化的因素悄然来临,作品为了纪念他的妻子,退隐到个人内心世界,导致风格变得更加内向,作品可以感觉到后期作品的特点。第八四重奏是内容的自传性、四音动机、音乐签名(dsch),可以看做是对作曲家生活的音乐在线,也可以是对整个20世纪苏联人民生活的隐喻反映。

第四阶段: 第九到第十五,第九、十两部作品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品,进入了晚期极富个人特色的创作时期,从第十一四重奏开始正式进入了晚期,作曲家对这一体裁理解更加透彻,从整体结构到语言组织上均显露初与之前不同的特征。在最后五首作品中,四乐章的作品结构己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套曲形式。同时音乐语言中的个人意味更重,大段落沉思式的单乐器独奏、更为晦涩的半音旋律甚至十二音旋律、 更多的拨奏、突然的强奏和弦与“神经质”的颤音等等营造出音乐中若隐若现的死亡气息, 显示出作曲家对“死亡”这一永恒命题的思考。冥思与阴冷也成为这一时期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最主要的基调。而“内心日记式”的四重奏写作更成为考察作曲家晚年思想脉络最重要的音乐文献。

三、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风格的变化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经历磨难,艺术创作往往与政治因素加以联系,创作风格千变万化,就他的四重奏创作来看风格从早期古典式的简洁明快,具有田园般的朴素气质到二次大战后洋溢的热情,之后解冻的暗流在苏联文化界各个层面悄然涌动,四重奏完整的表达他对结束时代的看法。在他的创作晚期音乐语言风格己经完全成熟,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与构成方式上面进行了极富创造力的突破,晚期时的创作更能体现他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中,表现出沉思冥想的性格,音色浑厚的大提琴担任主奏,创作心态已处于过分的内在化,音乐平衡感和艺术真实性都显得极为扑朔迷离。成为第一个无谓延长慢节奏的音乐家,是作者带着恐慌和神经质,制造刺激气氛的开端,音乐从一个单音开始,逐渐膨胀成一个凶猛残暴的重音,由一种乐器至另一种乐器的往返十次,其骇人的效果足以促发每一个听众的感官,惊心动魄的魔鬼形象,制造出更加真实而又戏剧性的效果,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也堪称为是为自己写下的“安魂曲”,作曲家的内省和自白都充分体现在其中,音乐中所表的思想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钱仁平.来自心灵的独白——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J].音乐爱好者,1994,(06).

[3]钱建明.解读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01).

[4]王晶.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