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浅析
2014-08-26刘世清
刘世清
水稻是莒县平原地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4年种植面积约为8.24万亩,年产量可达4.8万吨。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细,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20世纪70年代,莒县开始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探索,但当时插秧机械性能不可靠,无法达到均匀插秧、有效控制插秧株行距等技术要求。随后,水稻抛秧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也不能有效解决株距、行距均匀和插秧深度一致等问题,而且人工拔稻苗和在机械上整理摆放稻苗仍然费时费力。从2006年开始,莒县改进了水稻育秧方式,采用了规范化育秧,通过规则的育秧和相应的机械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面积逐年加大。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优势
一是提效率节工日,减轻劳动强度。在传统的大田育秧、人工插秧的情况下,熟练的壮劳力每人每天可插秧1亩,多数劳力只能每天插秧0.5亩左右,同时需要2个以上的劳动力拔稻秧、清理根系泥土和整理成捆,才能保证插秧供应,稻秧供应到位后还需人力在地头、地埂抛至整个田间,以满足插秧需要,整个拔秧、插秧过程需3-4个劳动工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一台小型2Z-6型水稻插秧机每天可实现插秧30亩,高速插秧机每天可实现插秧80—90亩,而且插秧时不需人工拔秧,将稻秧从秧盘中像卷毯子一样卷起,统一运送到田间地头即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二是节约育秧用地,实现产业化生产。传统种植方式手工栽植100亩大田水稻,一般需要12—13亩秧田,育秧时间接近2个月,而机插秧100亩大田水稻仅需要1亩秧田,且秧龄只需18天左右,节约耕地的效益非常明显。同时,农民不仅可采用机械化插秧,还可集中育秧,形成工厂化、产业化育秧生产模式,使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集约化成为可能。
三是定穴定深带土插秧,提高水稻产量。相比抛秧式机插和手工插秧而言,机械化插秧解决了株行距不规则、插深不均匀、从秧田拔秧和插秧时分撮过分伤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定穴、定深和带土插秧,返青快,分蘖快,行距规格标准统一,宽行、密株,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减轻灾害损失,从而使得水稻穗大粒多,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育秧习惯较难改变。莒县传统育秧一般在5月1日后即可进行,根据麦收时间,6月中旬至7月初为插秧时间,生长期近2个月。而水稻机械化插秧需改变育秧时间以控制秧苗生长高度来满足机械插秧需要,秧盘育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甚至6月初。农户往往担心可能会因此而影响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多持观望态度,主动性差。
(二)秧盘育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秧盘育秧虽然时间短、秧苗集中、占地小,但育秧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须将种子分开称量并在秧盘上抛洒均匀,育秧土需过筛,防止堵塞插秧机秧针,还要细心管理,浇水施肥要细致,尽可能使秧苗整齐,并控制生长使其高度在15—25cm之间。普通农户进行秧盘育秧,往往根据大田育秧模式和思想定势,不能细心管理,虽经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多数农户依然不够重视,出现苗期被鸟刨种、施水不均匀弱苗和死苗、苗疯长等现象,导致插秧时频繁漏插,需人工补苗,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三)水源条件和麦收时间对秧苗影响较大。莒县各种植区水源情况不一,水库灌区要根据水库放水时间来确定育秧时间,这给秧苗生长期、秧苗大小等方面产生了不确定的影响。如果秧苗大小生长到需插秧的时段,而迟迟不能灌溉田地进行插秧,秧苗会出现疯长,秧盘里的秧苗密度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病害腐烂,育秧就会失败。秧苗生长过快可以通过适度喷洒药剂和控制浇水来控制,但时间过久会造成病苗、小老苗。而且,每年的麦收时间也存在差异,给育秧时间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三、今后技术推广方向
(一)部门联动,农机农艺结合。要加强农机、农技等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抓好秧盘育秧技术指导和秧苗管理,合理适时育秧、壮秧,为机械插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稻田机械化耕整工作,提高插秧机械综合性能,合理调整株行距、插秧深度和每穴株数,做好机械插秧工作;加强大田管理,及时做好肥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控。
(二)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加强宣传发动,扩大舆论引导,使农户逐渐改变传统种植观念。举办形式多样的秧盘育秧、机械化插秧现场会、培训会,组织农户参观学习水稻秧盘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全过程,提高农民群众对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认识。
(三)示范带动,加大政策扶持。在各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建设示范点,并组织安排农机和农技技术人员蹲点工作,确保示范样板的成功,增强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的信心,并以此为辐射点,带动周边区域跟进发展。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力度,对水稻插秧机实行“二次补贴”,也可通过免除作业费等形式进行扶持,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促进土地流转。针对每家每户稻田面积较小、壮劳力多外出务工等现状,加快推动土地流转,以利于集中育秧、统一管理。扶持部分农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以此为载体加大机械化插秧推动力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