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2014-08-26麦肖霞

师道·教研 2014年7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圆形情境

麦肖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一、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机智,从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

例如新课开始,可创设一个精彩的动物赛车表演的情境,在比赛之前提问:“你猜谁最快到达目的地?”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回答:车轮是圆的那辆车最快。接着追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心求意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又如,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为什么它们都要做成圆形的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二、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对圆的特征进行研究,自已发现总结出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内在联系,以及概括出画圆的三个步骤。

例如教学圆心的通常做法是:教师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多次对折,打开,再观察折痕,从中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时一反常规,提出一个既具探索性又具趣味性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请同学拿出圆形纸片开展一次比赛,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找到这个圆的中心。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中心叫做圆心。这就立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放开了,学得更轻松愉快。

又如提出问题:比赛在10秒内谁画的半径最多,然后再量一量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自主地探究出圆半径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学提纲用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的方法自学直径的特征及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自学圆的画法,等等。这样整节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足球场外的教练。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教学《圆的认识》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试着用圆的知识去解释以下的一些生活情况:

1. 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 如果同学们要在操场上做游戏,老师要画一个标准的大圆,你能帮老师想方法画出来吗?

3. 怎样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小组合作量出你们周围圆形物体的直径,看哪组量得最多,填写调查表。

四、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小学生对动态的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例如:1.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场精彩的动物赛车表演,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吸引住自然兴趣浓厚。2.解释球不是圆的时候,通过媒体机演示把一个球切开,得出一个圆形的横截面,画面形象具体。3.在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圆的画法,以及解释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等,都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教学重点。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圆形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护患情境会话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圆形题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