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虞美人》教学设计

2014-08-26杨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虞美人教学过程

杨燕

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更好地把握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作所呈现的艺术风格的效果。

关键词:《虞美人》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按照朗读、分析、再创作的步骤展开对本词的学习,力求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理解把握李煜的思想感情,感受李煜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官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二、朗读指导

1.学生逐个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重点指导节奏、轻重读、语调、情感等

2.听朗读录音

3.学生模仿录音,有感情地齐声朗读全词

三、词作分析

1.全词的感情基调是哪个字?

明确:“愁”

2.全词围绕“愁”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小楼的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并阐述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阶段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

提示: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

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

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语言

率真直白。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

提示:“往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精神层面诸如快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从“春花秋月”的实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成了虚写。

(3)“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地流逝,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谢月圆而逐渐破灭。

从“小楼”“东风”的实景转入“故国”的虚景之中。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何妙处?

提示:“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人,显示出愁思如春水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水滚滚向东,奔腾不息。春天为水涨之际,向东流的春水自然更加汪洋恣肆,这里写出了愁绪的绵密,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真切感人。

(5)本词写了哪些愁绪?

提示: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

4.“愁”字可以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哪个字可以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改”。

提示:一切愁绪皆因“改”而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朱颜,还有人的感受,人的地位。

5.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本词的艺术特色

a语言自然率真;

b起伏跌宕的笔法,虚实结合;

c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真切感人。

6.拓展阅读《乌夜啼》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投影:主人公留恋故土家园。责怪春红离去太匆忙,林花、春红比喻被俘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朝来寒雨晚来风”形容风雨来得太频繁,使得好景不长。“水长东”象征人生长恨。比喻中夹杂着议论,看上去觉得互不相关,读完了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7.学生再创作

为《虞美人》谱曲,选择现代流行音乐的曲子填上《虞美人》的词,要求能唱出李煜的心声。

总结全文

在邓丽君《虞美人》歌曲中投影呈现缪塞名句:“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endprint

猜你喜欢

虞美人教学过程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被误会的“虞美人”的一生
虞美人
虞美人
何其三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虞美人·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