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4-08-26何立睛
何立睛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策略,即质疑问难,鼓励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参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动手操作,获取实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掌握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能力提高 策略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质疑问难,鼓励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1.解题问,即就是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入人胜,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2.疑惑问,即要求学生预习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3.诱导问,即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人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4.模仿问,即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列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
二、参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的学生间的对话,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地信息传递。因此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所以讨论通常有这么几个功能,如主动探索的功能,多向发展的功能,互学互教的功能,全员参与的功能,多向发展的功能等。另外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到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卡壳”之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思路之机。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有:消除胆怯,剖析教材,大胆质疑;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理解题意;倾听发言,弄清要点,领会意图。
三、动手操作,获取实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学生的操作过程是他思维过程的体现,学生操作时有一种声音在对他说,学生观察操作结果时,也有一种声音在对他说,这就是所谓的“内部语言对操作表象的描述”,因此,动手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引导学生学会“动手”的策略有三,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即鼓励学生细读文字材料后动手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点评活动,学生较容易地理解阵地战进攻的要旨,教师亦无需多费口舌;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做一做,即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四、掌握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具体说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旧有的知识摸索新的知识,探索解题的方法,在探索中得到领悟,当学生对学习方法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拔,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巩固,从而上升至学生用自己的“金手指”点石成金的高度。实践证明,运用这种“十二字方针”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科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主要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