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生本课堂中听与说的重要性
2014-08-26张慧新
张慧新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听与说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了在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如何突出听与说的地位及其对外语学习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本课堂 听与说 思维 语言技能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阅读理解上,着重对语音点,语法点的分析,培养出了大量的“英文默读者”(silent English readers)和仅能做语法题的解题能手。而忽视了学习外语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听与说的能力,没有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自1988年实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日益引起了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的理念激发了学生前所未有的热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许多学生在听力测试中高得分率离《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还相距甚远。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听力课的教学,使“生本课堂”的理念在听力课上充分得以实践。同时,还应引入口语课的教学,避免听与说脱节,真正达到人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一交流。在校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写、译的训练后,在大脑中存储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此时突出听与说的地位,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导航的作用,提高其外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实现“生本课堂”中突出学生听与说能力培养的目的。
1.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
1.1 听与说是能力构成重要因素
根据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学生在为了准备高考的中学阶段,进行了大量的读、写、译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进入大学后,若再从头对他们读、写、译的训练,时间长了就会使他们觉得枯噪无味,兴趣索然。而此时,加强他们中学阶段进行的不多的听与说的训练,同时辅以读、写、译的学习,定会激发其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也符合四、六级统考的要求,与外语教学改革方向的要求相一致。
1.2 听力之于语言能力的作用
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是双向的。“说”始于“听”,听力水平提高后,会对“说”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口语是反应听力能力的一面镜子。学生须要有同样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和听力内容形成“谐振”,产生共鸣,继而讲出口。能听懂的未必会正确使用,但把听和说结合起来,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突出听与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强调其重要性,突出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一特点。
2.阻碍听、说能力提高的机制
2.1 听、说能力提高的心理机制
听力的对象是连续的以声音为载体的语流,语流连续不断,容不得听者有半点踌躇,它要求用英语思维,使语言符号直接在大脑中产生意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坚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必要的语法概念,弄清常用词义意义和用法以及它们的正确读音。有相当一部分入校新生受方言影响较重,不能正确拼读国际音标,例如海南、广东地区的学生将|r|读成|I|,例词right与light。还有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不重视语音,基础薄弱。即使在英语受到广泛重视的地区,听与说的练习也受到弃之不用的命运,使很多学生听力很差,说英语更是吃力。这部分学生上听力课时思想负担很重,口语训练更不知所云,感到特别费劲,以致畏难灰心。因此上课难以集中精力,更不用说听懂了,不懂则又更灰心,这样形成恶性循环,直至最后放弃。
2.2 听与说提高的前提
自身发音的准:听与说提高的前提之一即达到发音的准。若参与听、说者的发音与标准音相距甚远,则枉谈听与说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语音不过关的现实情况,应在新生开学的头两个月着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音练习,以国际音标的拼读为重点,兼顾语句,重音,升降调以及连续,弱读,爆破,音的同化等语音现象,以期学生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达到自身发音的准。这样,个体无论是在听材料或与人交谈时,都能够迅速捕捉语音的正确意思,增强交际的信心,为进一步提高听与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所听材料的熟: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熟是提高听与说能力的又一前提。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能力有两个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为学习外语的最佳阶段;另一重点阶段是17-22岁。成年人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ALD)较儿童大大衰退了。所以对他们来说,听与说能力的提高不应仅仅靠听说课本身来完成,而是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及语法知识作基础。而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则有待于通过其它课型以及课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各种练习和反复记忆才能达到。如果学生事先了解了所听材料的有关背景知识,他们的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就有显著的提高。进而促进其说的能力的提高,并加强其综合外语知识的能力。
3.提高听。说能力的途径
3.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知道,英语听,说的能力的强弱,不仅与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语法、词汇有关,而且与听者的预测能力,反应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个人原有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听、说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按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首先应训练其听的能力。训练听力的第一步应该是“辨音”。例如要求学生能辨清哪些是意义不同的音位。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听写,听译句子及生词和词组的方法达到通过声音辨意的能力。这样也就为下一步口语表达创设了条件。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3.2 创设语言环境,优化训练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用英语授课的形式。课堂上老师尽量用英语发问,解答和复述,同时要求学生多说,多读,多练。听、说课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用于课堂安排,穿插讲授必要的习语和句型,大部分时间应是让学生们参与听与说,在课堂上要多想些点子,多变些花样,使学生不断保持新鲜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用各种方法以达到学生练习的最大实践机会。
3.3 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相结合
众所周知,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众多的视听材料的内容,大都与所听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听、说课上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习俗,名人轶事等,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等是极为有益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听“New Concept English”,课上再组织学生复述或背诵部分段落或文章,还可利用听力课及课后时间给学生放一些原版英文电影、录相片,短篇故事等,这对学生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将大有禅益。
3.4 走出课堂,扩大视野
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广泛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课后参加本班、系或外语系组织的“英语角”活动。还可举办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要求他们坚持收听校园内的英语广播,有条件的可以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英语沙龙”,或课余为某些所需单位提供英语方面的自愿服务,千方百计地扩大运用英语运行交际交流的机会,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确立听、说课在公共外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行之有效的。如何使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有机会地结合起来,如何克服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点,进而改进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并与其它英语课型相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的运用能力,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