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绿色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2014-08-25施超

关键词:共生和谐绿色

施超

摘要:和谐校园的构建需从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等层面去思考和践行。本文以学校德育为切入口,以制度和管理文化为载体,以绿色管理为实施德育的途径和手段,结合学校德育经验,阐述了我校绿色管理的三大特质:顺性、和谐、共生,介绍了我校打造绿色管理品牌的做法及其德育成效。

关键词:绿色;顺性;和谐;共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07-2

校园并不是硬件设施和师生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应是一所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鲜活生命的集合。和谐的校园拥有的不仅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楼堂馆室,还应拥有学校办学的特色、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更应拥有充满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人文团队,它是每位师生得以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如果说和谐的校园是一条船,那么绿色的管理就是一根桨,而绿色的管理应该具有“顺性、和谐、共生”三大特质。和谐校园需要师生共同构筑,而绿色管理也需要师生集体参与。本文旨在围绕“打造绿色管理品牌,创设和谐校园”这一主题,谈谈我校德育管理的一些做法。

一、“顺性”而为,遵循管理规律

顺性者,自然之道也。我校的绿色管理,顺应师生的个性风格特质,顺应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尊重生命个体,运用契合师生生命本真的管理制度,来有效激发师生遵章守纪的热情和自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园管理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对校园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认知与认可与否。建章立制犹如曲径探幽,地上的路是人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校园的管理制度是应师生的绿色成长之运而生,所谓“绿色成长”指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轨迹;所谓“运”其实就是指适合绿色成长的德育管理规律与本质。

和谐的校园必定拥有明确而共同、美丽而璀璨的梦。毫无目标的集体犹如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耗尽能源也找不到向往的彼岸。我校德育以“育人为本”,管理以“德育为先”,德育管理以“绿色为基”。如果象牙之塔中的个体能心仪、拥戴、敬畏并自觉践行校园的管理制度,那么校园的德育管理真正达到了“不管”的最高境界,而学校建立的管理制度乃是师生自觉的价值追求。惟有顺应师生健康成长的管理制度,才是科学可行的行为规范。

我校的“四星梦”源于全校师生审时度势后发自内心的渴求与期盼。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德育管理规律,“校园内不骑自行车”、“校内无垃圾桶”、“校内禁烟”等养成教育和行为准则自下而上自觉形成。“学生文明监督岗”、“教师导护岗”、“中层执勤岗”和“班子值周岗”等层级管理网络有序编织水到渠成。个性十足的班规班约和各具特色的环保宣言更是突显师生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集体自觉。

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解决问题创设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并遵循管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顺性而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管理的育人目标,发扬德育民主和管理民主,有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挖潜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使德育管理走上有规律可循的良性轨道,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和谐”而为,凸显管理奇效

和谐者,艺术之道也。绿色管理充盈和谐灵动的美学特质。作为一所学校,准确合理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取得进步的保证,校规校纪是全校师生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教学常规、公民守则等诸方面,是学校生活的行动指南。“家和万事兴”、“校和事业旺”。我校实施绿色管理,崇尚人性化的和谐管理理念,让师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学业、人与事业、人与校园文化的水乳交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互动,凝神合力,最终聚焦指向校园管理制度文化,形成共识并共同践行管理制度文化,管理的奇效可以预见。

我校自然景点的命名、花草树木的留言、假山奇石的布局无不留下艺术而为的烙印。领导班子与师生一起演绎汇中文化的精彩。我校“三风一训”的校园文化无不闪耀着和谐的智慧之光。“三风一训”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源泉动力。“勤严实”的学风告诫学子勤以修身,严于律己、求真务实,指向学生与自我的和谐;“敬业求精”的教风勉励老师敬重事业、敬畏职业、精益求精,指向教师与事业的和谐;“勤奋创新”的校风晓谕我们勤字当头、与时俱进、开拓有为,指向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校训激励我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正达成人与知识、真理的和谐。“四精四必”的优良传统和成功举措,得益于和谐而为的管理理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能为成功的人生奠基。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靠一所学校的德育与管理。“堵”的德育、强制式的管理带来的是校园个体人性的扭曲和畸形,而“导”的德育、文明生态化的绿色管理培养的是一个个健康阳光、文明守礼、乐学善思、张扬个性又独具“汇中魂”的绅士淑女。我校的“书香校园”创建、每年度“我的人生我做主”演讲比赛、校级“文艺汇演”和“爱心义卖”等经典又传统的德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实施绿色管理的平台和载体,需要我们更多地与书为友,勤学好问,多读书、读好书,学会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于细微处见文明,于平凡处显素养,以此丰富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师生完整意义的和谐发展。

当然,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师生参与。在这种“自下而上”的制定过程中,师生更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更深切感悟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既是规章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更是维护者。当管理制度得到师生由衷的认可后,就能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形成可贵的自主管理。而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制度是首要原则,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任何人而通融,这一点诠释了绿色管理的真谛。

三、“共生”而为,激活管理创新endprint

共生者,成功之道也。我校的绿色管理达到师生共生共长的境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学相长”可谓是德育管理的意外惊喜,“共生而为”可谓是绿色管理的最佳手段。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专业自律的管理者。新时期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传统优良品德,更要掌握管理的专业知识与独特技能,按教育管理规律办事。建设和谐校园,也离不开学习勤奋、作风正派、关心集体、办事认真、乐于奉献的被管理者。建设和谐校园,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社区的配合和社会的关爱。“共生而为”,就是指学校、班子、中层、教师、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相互熏陶、感染与浸润,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催生学校管理的创新。

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的人物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应该能促使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可见绿色管理文化是学校实施“人本”教育的左臂右膀。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如精心养护班级保管区花木,在校内种植纪念树等,在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环境熏陶的同时,孕育保护环境和永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人文环境是校园环境文化的灵魂,名人字画、班集体格言、班训、班歌等都是班集体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环境的重要载体。窗明几净的教室、图文并茂的板报、积极向上的标语都能营造美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涌动朝气蓬勃的生命张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让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恪守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让正确的言行得到肯定和发扬,错误的思潮得以抵制和批判,有效地弘扬正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和学风。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绿色管理之魂。

我校的“家长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学术沙龙”“名师工作室”、“绿缘”“智汇”杂志、“汇中天地”校报、“环保志愿者”、“心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德育创新举措,源于学校“共生”而为的绿色管理文化,源于绿色管理文化浸润下学生主人翁精神的激发、教师集体荣誉感的呵护、家长对学校美誉度的保养和政府社会对学校绿色成长的关爱。总之,学校的德育管理真正做到了“以家长为亲友,以学生为朋友,以班主任为挚友,以任课教师为学友,以社会为诤友”,才能把诸股教育力量拧成合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绿色管理,是师生精神勃发的德育手段,本质而又简单,深刻而有灵气。让师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共获智慧和精神的双重卓越。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心灵港湾,共获发展与成长的永恒和谐。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生和谐绿色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