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2014-08-25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服药血压高血压

林 霞, 李 慧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江苏 东台, 2242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可严重损害机体重要脏器,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和致死的重要因素[1-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临床除积极规范治疗外,对发病因素进行干预、给予科学完善的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其降压效果、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中的诊断标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3~73岁,平均(68.72±2.81)岁;高血压Ⅰ级11例,Ⅱ级25例,Ⅲ级18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4~76岁,平均(69.36±3.98)岁;高血压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α/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转换酶及受体抑制剂等药物,并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手册嘱其自学。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系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入院评估:入院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饮食和运动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档案,评估其整体治疗状况,并以此作为指定治疗和护理方案的依据。

1.2.2 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知识,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建立坚持规范治疗的意识,向其演示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并告知正确服药方法,介绍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过程有充分了解。

1.2.3 用药干预:根据入院评估时的用药情况,反复向患者宣讲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告知其服药不可随意间断,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院内制作服药盒,将住院患者的每日所需药物分装于盒内,标明日期及服药时间,确保按时、按量地正确用药。

1.2.4 饮食和运动干预: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并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前3个月食盐量为15 g/d, 4~6个月为 12g/d, 第10个月时逐步减少至6 g/d。鼓励患者多摄入蔬菜、水果,对于应用排钾利尿剂者,应补充香蕉、蘑菇等含钾量高的食物。肥胖患者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质量。制定运动量表,运动方式为快走或慢跑,详细记录每天运动情况,并鼓励患者互相监督。

1.2.5 心理干预:耐心倾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声,对其反复叙述的病情烦恼表示理解,鼓励其坚持服药,多与家人沟通,帮助其训练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让患者亲自参与自身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制订,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

疗效判定:根据相关指南标准[3]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2 结 果

2.1 2组降压疗效比较

干预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19%(46/54);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26%(36/46)。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2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对诊断标准、高血压基本知识、治疗知识、疾病危害、非药物治疗及高血压转归等知晓情况分别为41例(75.93%)、42例(77.78%)、30例(55.56%)、34例(62.96%)和32例(59.26%); 对照组的知晓情况分别为25例(54.35%)、22例(47.83%)、16例(34.78%)、28例(60.87%)和16例(34.78%)。组间比较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8.89%(48/54)和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良好、较好、一般、差和极差的例数分别为20、18、13、3、0, 总良好率为94.44%(51/54); 对照组生活质量良好、较好、一般、差和极差的例数分别为15、12、10、8、1, 总良好率为80.43%(37/46)。2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

2.3 2年后2组血压和体质量变化

2组DBP、SBP和体质量在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 2年后,2组DBP和SBP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 干预组体质量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 对照组体质量无显著变化(P>0.05); 组间比较,护理后干预组DBP、SBP和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年后2组血压和体质量变化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1;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1。

2.4 2组远期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2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70%), 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6.5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疾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极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4]。同时,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容易出现服药不规律,漏服、误服等情况,影响疗效;长期服药及其不良反应也会给老年患者带来一定心理负担,使其情绪紧张焦虑,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除积极规范治疗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实施科学、全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5-6]。

吴萍等[7]认为,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戚丽等[8]对3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患者的SBP、DBP和体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张淑凤等[9]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饮食、服药等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张月仙等[10]对3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的血压和体质量改善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上述报道一致。

[1] de la Sierra A, Segura J, Banegas J R,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8295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Hypertension, 2011, 57(5): 898.

[2] Takeya Y, Rakugi H.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J].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 69(11): 2037.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 579.

[4] Aronow W S, Banach M. Ten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learn from the ACCF/AHA 2011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 Blood pressure, 2012, 21(1): 3.

[5] Simonson W, Han L F, Davidson H E.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outcomes in US nursing homes: Results from the US National Nursing Home Surve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11, 12(1): 44.

[6] Lochner S, Kirch W, Schindler C. Managing hypertension among nursing-home residents and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 Germany: a comparative pharmacoepidemiological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2, 68(5): 867.

[7] 吴萍, 文燕, 安丽萍, 等.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5): 421.

[8] 戚丽, 陈莉霞.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1): 15.

[9] 张淑凤, 屈艳萍, 丛玉萍, 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5): 344.

[10] 张月仙. 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6): 51.

猜你喜欢

服药血压高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服药先分阴阳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