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疗效观察※

2014-08-25

河北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上巨虚胃肠功能胆汁

孙 健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河北 临西 054900)

针刺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疗效观察※

孙 健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河北 临西 054900)

胃肠疾病;胆囊切除术;针刺疗法

胃肠功能紊乱是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9.45%左右,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生活质量[1]。2008-04—2013-05,笔者应用针刺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并与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蒙脱石散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行电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术前均无胃肠功能紊乱病史,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脘腹胀满或疼痛、食欲不振、口苦口腻、嗳气、大便溏薄及排便次数增多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部分患者进高脂饮食或受凉后症状加重,查体腹部无压痛,听诊肠鸣音正常存在,便常规未查见白细胞。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诊断标准,除外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术后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外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1岁,平均(45.3±4.6)岁;症状持续时间3~52d,平均(12.7±2.8)d。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7~72岁,平均(44.9±5.1)岁;症状持续时间5~57 d,平均(13.1±2.9)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整肠生,沈阳第一制药厂,国药准字S10950019)0.5g,日3次口服;蒙脱石散(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国药准字H20000690)3g加入温开水50mL,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阴陵泉。均取双侧穴。采用0.30mm×40mm毫针,常规消毒后以单手指切进针法进针,局部产生酸胀感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法行针20s,留针30min,隔10min后重复行针1次,日1次,每周治疗5次。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3]进行评分,观察评分变化情况。

2 结 果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疾病(胆囊炎、息肉、结石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电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而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腹泻便溏、腹痛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与胆囊功能缺失密切相关,因丧失胆囊对原胆汁的储藏、浓缩作用,原胆汁直接进入小肠,促进肠管蠕动,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由于缺乏高浓度胆汁酸盐进行乳化作用,脂肪的消化吸收存在障碍,易出现脂肪泻。手术导致胃幽门功能失调,原胆汁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其中腹泻发生率最高,难治性腹泻高达17%[4]。现代医学多采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及止泻药等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根据中医学脏象学说及辨证理论,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泄泻、痞满证范畴。肝胆互为表里,同源同病,正所谓“肝胆相照”,肝为“将军之官”,主怒,胆附于肝,为“中正之官”,清痰湿郁毒。“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共司疏泄、调畅气机之职。胆囊切除术后,胆腑失职,疏泄功能不能正常运作,肝旺而疏泄太过,肝气横逆乘脾致脾胃不健,水湿停滞而湿浊困于中焦,六腑气不畅不得腐熟水谷,胃脘痞满胀闷,大便不调,产生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诸多症状。故治以和解少阳、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则。

针刺疗法是运用毫针的物理刺激,通过穴位与经络的传导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潜能,达到疏通经络、和谐脏腑、调节机体阴阳的偏胜与偏衰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功能性疾病治疗效果尤佳。西医学所说的胃肠功能包括在中医理论六腑范围内,对胃肠疾病采用针刺疗法多直接在腹部取穴,使针感直接作用于胃肠,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因切口存在,取穴多受影响。本研究采用“远道取穴”的方法,选取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阴陵泉作为治疗穴位,穴位皆位于下肢,对切口不产生任何影响。

足三里、上巨虚均属足阳明胃经穴,与胃肠道消化功能存在着密切联系,可调理脾胃以助运化,通阳理气,清理三焦湿热,激发脾胃之经气,使脏腑气机贯通助运化传导,传化糟粕。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自主神经,对因原胆汁刺激而过快蠕动的结肠起到抑制作用,调节平滑肌运动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解除胃肠道痉挛缓解腹痛,阻止原胆汁反流,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胃肠道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5]。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穴,针之能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消除腹部胀满、泄泻等症状;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可燥湿生风、疏泄肝经郁滞之气,以调畅气机。金淑英等[6]电针健康大鼠太冲穴,发现可对胆汁流量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可对胆囊切除术后原胆汁的流量起到良性调节作用。阳陵泉为胆经的下合穴,胆囊切除术后胆腑缺失,湿热内阴入侵肝脏、脾阳不运、胆汁外溢,致六腑功能失调,针之能清泻湿热,和解少阳,疏泄肝胆,对胆经气血起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治疗作用。诸穴合用,共奏和解少阳、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之功效。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可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治疗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志强,吕金寿,徐兵.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66-16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701-2703.

[4] 沈文.补中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3):30-31.

[5] 崔延超,吴琼,周灿,等.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92-1793.

[6] 金淑英,孙世晓,桑希生.从大鼠胆汁流量及其Na+、K+、Cl-含量看经穴脏腑相关性[J].中国针灸,2001,21(8):490-492.

(本文编辑:董军杰)

※ 项目来源:2013年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编号:2013ZC226)

孙健(1976—),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胃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R322.45;R657.4;R570.5;R619.05

A

1002-2619(2014)07-1042-02

2013-10-30)

猜你喜欢

上巨虚胃肠功能胆汁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