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仲瑛运用经方辨治咳喘经验

2014-08-25

河北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周老小青龙汤咳喘

赵 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29)

周仲瑛运用经方辨治咳喘经验

赵 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29)

咳嗽;哮喘;辨证论治;名医经验;周仲瑛

咳喘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证,涉及病种范围甚广,是临床上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由于本病极易反复发作,迁延加重,治疗颇为棘手,故历来有“内不治喘”之说。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专家,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于运用经方诊治内科疑难顽症,对他人屡治不效之疾,古方今用,圆机活法,别具捷径,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学习,深受教益,现将周老临证中运用经方治疗咳喘的经验总结整理,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咳喘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责之于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因责之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失于正常输运转化,凝聚而成,如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再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而诱发,病理表现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周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咳喘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心等多脏器密切相关,痰邪阻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是咳喘的病机关键[1]。

2 辨证论治

周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擅于运用古方治疗疑难病,尤其是在运用经方治疗咳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老认为治疗咳喘重在治痰,并将咳喘病分为以下5个证型论治,指出每个证型的临床辨证要点、治法,辨证用药,随症加减,常取得较好疗效。

2.1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临床常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伴有感染或急性发作期患者。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咳嗽气急,吐痰色黄质稠或有泡沫,烦躁,无汗,头痛,口干,胸闷,小便黄,大便偏干,舌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小滑数。治宜外解风寒,内清痰热。方用麻杏石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常用方药:炙麻黄5g,生石膏30g,杏仁10g,甘草3g,薄荷(后下)3g,前胡6g,桔梗5g,橘红6g,枇杷叶10g。若寒罢热平,微有汗出,头痛已去,去薄荷,加法半夏、射干;若咳嗽气急缓解,寒热未作,痰转黏白,量不多,稍有痰鸣,苔白腻,去生石膏,加紫苏子。周老治疗咳喘常用麻黄、薄荷宣散外邪,石膏辛寒清热,温清并用,宣降兼施,佐以杏仁、前胡、桔梗、橘红、枇杷叶、甘草等化痰止咳平喘之品,外邪祛则寒热罢,痰热清则咳喘平。

2.2 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 临床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急性发作期。辨证要点: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辘辘,痰多色白质稀夹有泡沫,形寒微热,口不渴,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沉弦。治宜解表散寒,温化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临证亦可酌情配伍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等以止咳化痰平喘。常用方药:炙麻黄5g,桂枝3~10g,白芍药10g,细辛1.5~5g,干姜3~9g,五味子5g,姜半夏10g,炒紫苏子10g,炙白前6g,桔梗5g,鼠曲草10~15g,炙甘草3g。寒热已解,但仍有咳而气急,痰鸣量多,苔浊腻者,去五味子,加芥子、莱菔子、紫菀、泽泻;咽痒,咯痰黏白,喷嚏较多者,加炙僵蚕;冷热调节功能差,易由感冒引发者,加生黄芪、生白术、防风、陈皮;痰白量少,苔淡黄,脉小弦滑者,加党参、焦白术。周老认为,咳喘病初起,风寒外束,肺气宣降不利,当以宣肺为先,麻黄功能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为必用之药,除治用小青龙汤发散风寒、温化寒饮之外,伍以紫苏子、白前降气止嗽,药证相符,方能迅速起效。

2.4 痰热蕴肺,肺肾阴伤证 临床常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素体阴虚或疾病迁延,痰热耗伤肺肾之阴者。辨证要点:咳喘气急不能平卧,痰多色黄质黏难咯,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腰痠腿软,舌红少苔欠津,脉滑细数。治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用白虎汤合麻杏石甘汤酌配清热化痰开壅遏之气治其标,以滋补肺肾之阴治其本。常用方药:炙麻黄5g,生石膏30g,知母10g,川贝母10g,杏仁10g,甘草3g,黄芩10g,鱼腥草20g,桑白皮10g,紫苏子10g,蛤粉12g,射干3g,竹茹5g,海浮石12g。咳喘阴虚征象突显者,加南沙参、北沙参、麦门冬、五味子。

2.5 痰浊伏肺,肺脾肾俱虚证 临床常见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等病程久延,肺脾肾阴阳俱虚者。辨证要点:咳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胸闷,气短,心慌,吐痰色白质稀或夹淡黄,不易咯出,脘痞,纳呆,食少便溏,两颧潮红,溲少,畏寒,面浮,腰以下肿,舌质淡,苔淡黄微腻,脉滑数。治以补肾为主,兼以清肺化痰,肺脾肾同调。方用肾气丸为主方。常用方药:南沙参12g,紫苏子10g,杏仁10g,桑白皮10g,熟地黄10g,沉香2g,怀牛膝10g,白前6g,海浮石12g,胡桃肉10g。另可以蛤蚧、坎脐、半夏粉各2g,每日2次分服。纳呆、心悸等心脾两虚症状明显者,加白术、茯苓;咳喘递减,痰转白沫者,可酌加熟地黄用量;咳喘渐平,痰黏白,苔薄净,脉小滑者,改用调治肺脾肾之剂以资巩固。

3 验 案

沈某,男,50岁。因发热,便下紫血而就诊。检查脘下触有包块,但不痛,经治疗后发热、下血均瘥,而腹部日渐膨胀,渐至脐突,青筋暴露。经用补气、运脾、温肾、逐水诸法不效,反复检查既非肝硬化腹水,也非肾病,难以明确辨病诊断。当时天气日冷,见其伴有明显的咳喘,咯吐多量白色泡沫痰液,苔白,脉弦。重新辨证后,周老认为起病虽属血瘀气滞,肝脾两伤,水湿内停,但当前的病机主要为寒饮伏肺,肺气不宣,通调失司,乃迳取小青龙汤原方,温肺化饮,开上启下,通过开肺以利尿,化饮以消水。药后腹水随咳喘咯痰的改善而日渐消退,1个月余痊愈。

按:咳喘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证,治疗颇费周折,诚如喻嘉言所说:“人身难治之病有百证,喘病其最也。”考《伤寒论》小青龙汤,功能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外寒内饮证,喘咳痰多清稀,胸满不得卧,背冷恶寒,或肢面浮肿,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浮紧等症。药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五味子酸收敛气;白芍药和营养阴,散收相合;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周老根据痰饮的发病机制,用治鼓胀重度腹水继发喘咳的病例,竟获水祛臌消的奇效。纵观中医学发展史,“尊经泥古”曾一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周老站在临床角度,坚持理论联系实践,重视中医学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对经方深入研究,古方今用,将其变通并应用于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1] 周仲瑛.周仲瑛医论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3-518.

(本文编辑:石 康)

赵惠(1976—),女,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R256.11;R256.12

A

1002-2619(2014)07-0970-02

2013-10-22)

猜你喜欢

周老小青龙汤咳喘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小青龙汤医案辨析
不能多写一个字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不能多写一字
周老开心变老周
周有光:“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