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桶挑战争议中火遍全球

2014-08-23

环球时报 2014-08-23
关键词:冰桶冰水名人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谌庄流 陶短房 孙微 青木●陈一●本报记者 张旺图片说明:22日,一些遭遇旱灾的河南民众要求对“冰桶挑战”说“不”!呼吁改变方式救助“渐冻人”。 今年夏天互联网上最火的事件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冰桶挑战”。 从亿万富翁、流行歌星到美国前总统都被一桶桶的冰水浇淋。这个接力游戏动机是为一种罕见疾病募捐,先是红遍美国,然后“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染到世界。一个又一个名人被冰水浇成落汤鸡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很多人发出疑问:它到底是公益活动,还是网络狂欢?法国《观点报》援引学者的观点说,这不过是“极端自我为中心的、自恋性质的社交传媒推广”,而这种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其影响力是“雨过地皮湿”。德国《商报》则认为,它是2014年最成功的慈善活动,即使手段有些娱乐化,但它是一件好事。不管争论如何,正如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的那样,冰桶挑战的接力链条目前看起来还没有冷却下来,慈善捐款也在一天天增加。挑战的链条还在延伸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越来越多的世界名人都接受“冰桶挑战”。该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今与这一病例直接相关的著名人物是斯蒂芬·霍金教授。 “冰桶挑战创下纪录,而且没有冷却下来的迹象”,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从7月29日到8月20日,ALS公益协会已经募到3150万美元的捐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6倍。其中20日一天,他们就收到860万美元的捐款。 冰桶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它正在从美国的网络狂欢,变成世界的狂欢。从中国、韩国、日本,到德国、法国,近日都在报道这一游戏抵达本国后的接力盛况。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2日表示,冰桶挑战源于美国,现在已经抵达德国,名人们纷纷参加这个行动,提醒大家关注ALS。韩国《朝鲜日报》22日报道了数名影星当天接受冰桶挑战的新闻,并说,从18日开始延续到韩国的冰桶挑战公益活动,已吸引数十位名人参与,而且持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日本《朝日新闻》称,冰桶挑战这一源自美国、通过独具创意的方式来支援ALS患者的活动,近日风靡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山中伸弥,软银社长孙正义都接受挑战,淋了冰水。日本共同社22日报道称,日本众人之党党首浅尾庆一郎22日完成冰桶挑战,并点名挑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环球时报微博的小编22日也接受了冰桶挑战,希望大家多关注不幸染上罕见病的弱势群体。 法国《观点报》报道称,冰桶挑战带有典型的美国慈善秀风格,到底有多少名流参与其中如今尚不得而知,这项活动7月才出名,但很快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项目,演艺界、政界和商界名流们纷纷参与其中,而且挑战链条还在延伸,不少文体明星挑战了自己的朋友或同行。一些原本有争议的人物,如加拿大多伦多“问题市长”罗布·福特等更是乐此不疲。在澳大利亚,足球运动员布拉德·艾伯特甚至挑战了英国女王。据“脸谱”统计,自6月1日至8月17日,被挑战者超过28万人,相关视频多达240万,波及几乎所有国家。推特上相关条文多达420万。 不过,挑战链条在政治人物那里似乎卡住了。美国广播公司21日报道称,著名歌手贾斯汀·比伯点名让奥巴马接受挑战,还有许多其他名人也点了奥巴马的名,但奥巴马决定“临阵退缩”,拒绝接受挑战。白宫发言人发表声明说,奥巴马将在本周内向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捐款。 不仅是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克里等人也不会参与冰桶挑战。美国《时代》周刊称,别指望国务卿克里往头上倒冰水并拍摄下来了。不论这项活动多么有意义,美国已经明令禁止外交官接受“冰桶挑战”。在发送给美国大使和外交服务人员的信息中,律师们表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美国禁止通过利用公职人员例如大使们来获取私利,因此国务院高级官员将无法参加冰桶挑战。 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明星》周刊表示,明星一个一个将盛满冰水的水桶放到自己头上,默克尔成了许多人提名的对象,但德新社22日引述默克尔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的话说,“我请求你们理解,我们一般不禀报这些内容,不过总理已经捐了钱。”为什么冰桶挑战迅速扩散“毫无疑问,今年夏天的网络世界出现突破性事件——冰桶挑战的火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评论说,包括政要名人以及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参与这项活动,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为对抗ALS筹集资金,和提高公众对这种病症的认识。社交媒体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创始人夏尔马说:“对于非营利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分水岭事件,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件。”它显示了社交媒体的强大力量,甚至可以使一些小型的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事业得到广泛的注意。 韩国《中央日报》21日评论称,最近几天,迅速登陆韩国的冰桶挑战正在朝着“本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增添了很多乐趣。比起普通的捐赠,冰桶挑战赛虽然可能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却意义非凡。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社会里,必然会出现一个捐赠的潮流。与其一味强调善行的意义,不如提供一个机会,让捐赠者能像孩子一样玩耍,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无论怎样,这一切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经历比占有更加重要,所谓丰富的人生,就要懂得如何玩得尽兴。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22日告诉《环球时报》,这次冰桶挑战形式创新,把游戏融进去,让别人点名自己,有些接力的意味。这是挑战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这种形式决定了有一定挑战性,抓住人的心理,人都是社会人,社会人都不希望自己在挑战面前服输。这样能一个接一个。第三,名人很多,每个名人都是话题,增强了娱乐性。冰桶挑战有很强的互动性,符合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征。效应不是一个简单放大,而是连锁反应,跟慈善行为结合起来,形成行动的连锁反应。很有新意。 也有评论对这一游戏本身浇冰水。新加坡“亚洲第一站”新闻网站称,这种看似“自虐”的比赛有着慈善的名义。然而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以积极还是消极的名义来看,这一狂热是否真正给这种罕见病症带来了知名度,是否真正给病人们带来帮助,还是说这只是给参与者吸引眼球的机会。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游戏赢得人气,是因为我们喜欢看朋友和亲人进行荒谬的行为。富人和名人的疯狂举动更加吸引眼球。最终导致互联网上充斥着人人都爱看的视频,却与慈善机构没有什么关系。成功背后的争论 冰桶挑战的参与者多了,各种意外情况也就在所难免。据美联社报道,日前美国肯塔基州4名消防队员在消防平台上接受挑战时触电,造成两人轻伤,两人重伤。报道提醒,参与者必须量力而行,避免遭受意外或健康伤害。 德国《慕尼黑日报》22日则报道了另外一种伤害:不少挑战者提名朋友和亲人参与,而德国《图片报》主编狄克曼却提名他的真正对手——德国前总统武尔夫。正是因为《图片报》曝光武尔夫“威胁”前者不要刊登丑闻报道,以及之后系列揭发武尔夫的文章,才使后者辞职。这样的挑战显然失去了公益的性质。德国《市场日报》认为,现在的冰桶挑战成了网络狂欢,提名他人就像逼迫他人参与。说穿了,这就是斗酒,让接招的人不是很舒服。 英国《独立报》称,以慈善的名义,从泰勒·斯威夫特到泰格·伍德,从比尔·盖茨到范·迪塞尔,都乐此不疲地往自己头上浇冰水。名人参与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娱乐是有了,然而几乎没有人在贴出视频的同时陈述“渐冻症”究竟是什么。人们看到的只是名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做出这种疯狂举动。虽然善款大幅增加,但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ALS的关注呢? 虽然面临质疑,但不少分析提醒大家看看活动的最终效果。美国《赫芬顿邮报》称,今年夏天,ALS冰桶挑战使得美国人集体疯狂。在很多人支持这一挑战赛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持批评态度。有些人认为这种挑战浪费水,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宣传噱头,还有人认为本可以直接将钱捐出,为什么要将冰水从头泼下,这分明是哗众取宠。该报认为,事实是,这种挑战带动数十万的人加入到抗击ALS的战斗中,因此冰桶挑战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策略。 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这项活动被批评为“懒人行动”、社交媒体请愿和制造噱头,让人们觉得参与到了一项事业之中,感觉很好,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不过,从结果来看,事实上证明冰桶挑战促进了人们采取行动,也给其它的慈善组织上了一课:在数字时代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推销自己。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告诉《环球时报》,对这次冰桶挑战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它,否则普通人就不敢参加了。它本身就是好玩,是为了向大众传播,是突破传统的慈善方式。大众的慈善就是非常个性化的,非要严肃得不得了,反而束缚年轻人的手脚。 何辉也认为,冰桶挑战的形式娱乐性很强,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娱乐性过强就违背了慈善本意。慈善本来就很难吸引别人关注,通过娱乐化的形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是可以肯定的。何辉同时认为,如果从社会心理学来说,我们看到当下社会的娱乐化倾向。如果娱乐化变成泛娱乐化,进入各个领域,它会削弱人们对严肃问题的深度介入,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冰桶冰水名人
改良过湿冰水堆积土路基填料压缩特性试验分析
长期喝冰水会怎么样?
普京泡冰水浴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果汁多还是水多?
“冰”公关“热”传播
Top 10 Chinese Buzzwords of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