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评价指标研究
2014-08-23朱玉杰
张 璨,朱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应链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进入九十年代供应链管理成为各国学者和企业家研究的热门领域。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使整个供应链的总体利润最大化对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人们对采购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采购不单纯被看作是一种操作层面的职能,而是作为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不可或缺重要的一部分;不再只简单地被看作是降低成本的途径,而是重要的“增值”过程;不再只被单纯看作是采购人员的日常工作,而是需要公司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综合性管理;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超越国界和自由贸易区界限的全球采购与供应[1]。只有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且更有效地提高企业适应能力才能保证企业长足发展。
1 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的特点与传统采购方式的差别
对于采购而言,为了较准确快捷地对新产品设计做出反应并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及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来获得。对于供应商企业而言,稳定的采购方进行战略合作能更好地掌握、了解采购需求,从而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改善生产流程,最终达到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
供应链采购是指供应链内部与企业间的采购,即供应链内部需求由企业向供应商企业采购订货,然后供应商企业将货物供应给需求企业。从采购性质来看,供应链采购是一种在需求基础上的的采购,需要多少就采购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采购,采购回来的货物直接送需求点进行生产;供应链采购又是一种供应商主动型的采购,因为供应链需求者的需求随时都会传给供应商,所以供应商能随时随刻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够根据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补充货物,适时适量地满足用户需要。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相比,采购概念没变,物资供需关系也没变,但由于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采购是在一种非常友好合作的环境中进行,一次采购观念和采购操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在双方建立协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环境下,共享库存数据降低库存成本以及通过供应商建立技术联盟来共同解决产品质量、成本问题、降低采购成本,缩减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时间。
(2)JIT(准时制)的订单驱动采购。传统采购模式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采购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制造订单的需求是在用户的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降低了库存成本[2]。
2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评价指标的选取
采购评价是用特定的指标、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统一的评价标准,经过对其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物资采购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采购工作做出客观及较准确的综合评判[3]。评价指标应该适用于企业自身,指标要简单明确,易于掌握,并且要避免有争议的评定标准出现在指标中。量化指标要力求科学性,将资源投入生产之后的产出效益、成本核算、企业需求、满意度、资源权威性作为定量化关键数据,全面反映目前的现状、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考虑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创新与发展四个方面构建采购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决定了供应链采购评价指标的层次性,科学构建采购评价应从各层次、各角度、各局部和各阶段来设置。
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创新与发展四个功能指标对企业的内部采购进行定量定性客观与主观的评价。评价采购运作的具体情况要将采购管理的多重目标整合起来,这样做既有反映内部管理效果的指标,又有反映外部评价的效果指标,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客观的机制,更有助于衡量主要目标的实现情况。它使管理人员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和对采购人员个人发展的培养,从这里可以体现出采购评价指标的建立对目标管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重要性[4]。
3 采购评价指标的层次分析
依据企业采购的特征和运行过程,结合现有统计指标和数据资料情况,确定采购评价的基本框架由财务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客户服务指标、学习与发展指标四个高效指标对采购管理活动进行准确的评价。企业采购评价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采购部门层次模型
通过该结构模型再运用层次分析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将一些重要性不够明确的因素加以条理化,继而排出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次序,使一些不能够数量化的决策问题得到较为理想的决策分析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一种多指标、多方案进行比较综合的方法,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主观判断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5]。层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分析决策问题必须首先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然后构造一个层次结构分析实际问题。把相关因素分成几个级别根据不同属性从上到下。顶部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底部通常是计划或对象层,中间由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明确各个层次因素和位置,然后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构成递阶层次结构。
3.1 建立矩阵并赋值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通过每一个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首元素,隶属于各个元素依次排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对于判断矩阵准则,选两个元素两两相互比较重要性,通过重要性程度尺度来赋值,见表1。
表1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3.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各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本质上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了检验才能证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再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
由公式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通过查表来确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是最下层所有因素相对于总体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过程。对于计算得到的权向量,应用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CR来进行检验。当CR<0.1时,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3.4 指标体系权值的确定
通过建立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6],根据实际的调查得到判断矩阵:
编译层次分析法的程序,得到层次分析法界面,图2与图3得到运算结果。
图2 层次分析法界面
图3 层次分析法界面
得到各层因素权值见表3。
表3 因素的权值
3.5 运算结果分析
从表1中各层因素的权值可以分析得到各因素对采购绩效的重要程度。财务指标中,采购资金节约率的权值最大所以是最为重要的。内部流程指标中,计划完成率和订货差错率权值相同,重要程度相同。总之在每一层因素中,越大代表其重要程度越高。
4 结 论
(1)采购评价是一个多属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而完整评价的指标是进行有效评价的关键。恰当的采购评价和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并将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恰当的采购评价和制度还会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并促进组织目标有效实现。
(2)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能够兼顾整体系统的各个方面。它既不需要决策者具有高深的数学知识,又不片面地强调逻辑推理,它把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使复杂的系统简单化,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达到目的。
(3)本文首先通过确定采购工作评价指标继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改变了长期根据主观意愿确定物资采购工作的事实。层次分析法不但描述了指标排列次序,同时也合理地考虑了不同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对所建立的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创新与发展四大类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参 考 文 献】
[1]胡 军,傅培华.采购与供应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刘永胜,唐 波.企业采购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企业物流,2009(9):177-179.
[3]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孙佳玲.中西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回顾及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9(7):14-15.
[5]孙宏才,田 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6]魏帮龙.层次分析法(AHP)程序设计[J].计算机农业应用,1994(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