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叠在家具设计中的起源

2014-08-22靳晓彤席智慧

艺海 2014年8期
关键词:家具设计

靳晓彤+席智慧

[摘 要]折叠式家具结束了中国三千多年的跪坐时代,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造物文化和中国古人的智慧,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文化精髓。

[关键词]折叠 折叠式家具 造物文化 家具设计

折叠在词典中的定义是把物体的一部分折过来与另一部分挨在一起。它是由“折”、“叠”二字组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联起来使用。如日常生活中的伞、折扇等,都是通过折叠的形式来发挥它本身的功能,也是作者最初接触折叠的所在。而在家具设计中,折叠带给我们方便舒适的生活,而究其根源,折叠式家具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使其从古至今深受喜爱呢?

一、折叠在中国家具史中的出现

1、胡床的产生

胡床,是中国历史沉积的直接产物,它结束了三千多年的跪坐时代,让中国人普遍尝试了双腿垂下,脚放于地的坐姿。起初只用于军队和游牧部落,但经历发展和进化,最终获得了成功和全社会的认可。

实际上,在汉灵帝喜欢胡床时,中国就已经有折叠式家具在使用了。公元前315年楚墓里就发现了一张折叠床,公元前113年去世的汉代早期的一位王爷刘胜,就有一张小折叠桌陪葬。之后在大约公元二世纪,折叠凳通过西域的胡人传入中原一带,在《后汉书·五行志》中首次提到,“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可见,胡床得到了汉灵帝的青睐,并引领了时尚坐标。后来在一个战乱的年代,胡床得到了很大的传播和发展。从菲茨杰拉德对公元三世纪和十一世纪的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出,胡床在中国古代的使用范围还是很广的,在室内和室外都有所运用,还被用作野战时可移动的轻便座椅、旅行用椅,或者是皇帝或高官的临时用椅。在那时被称为‘逍遥座就是‘轻便旅行椅”,也因此被称作“舒适的旅行座”。

2、胡床的发展

胡床至隋改为交床,杜宝《大集杂记》中记载道:“(炀帝)自幕北迁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

中国折叠式的椅子到明代发展成熟,不管是在王室贵族豪宅中还是市井陋室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出现了三种形式:折叠式靠背椅、折叠式扶手椅和醉翁椅。

折叠靠背椅多用于民间,尤其体现在弯曲、足承、靠背板及座面材料的设计上。中国椅背以线性设计最为著名,而S形的椅背是最有创意的元素之一,是符合人们舒适度的设计。

在中国与折叠靠背椅不同的是,折叠扶手椅增加了更多的奢华装饰,在明清时期使用更为广泛,而其中清代家具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欣赏价值,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设计的角度,我们一般把折叠式扶手椅称作“中国古典设计”,其表现得优雅、精美和高贵无不让人感叹。

从王圻的《三才图会》中我们可以了解醉翁椅,书中是这样说的:“据《搜神记》中说,胡床被使用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的胡人中,《风俗通义》中写道,汉灵帝喜欢胡服,并在府中请人做了一张胡床,这或许就是胡床的开始吧。现今‘醉翁椅由木材和竹材制成,种类繁多,但都可追溯到胡床。”这种椅子的显著特征就是笔直细长的扶手正好延伸过足承架。在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里有一个这种椅子的早期实例,这种椅子设计,对于当时来说是超前的,对于后代来说是古典的杰作,从功能、审美、舒适度上来讲都是十分成功的,给人以简单的美的感受。

二、折叠在中国造物思想中的体现

中国从原始社会就有了造物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其造物思想也是十分丰富的,散见于贤人圣书的文化思想中,虽然不成体系,但规范和引导着中国古代工匠的造物行为和文化。由胡床的产生,激发我们从中国造物思想中“道”与“器”、天人合一、“去饰至用”“尚质尚用”、“空”的角度来分析折叠。

1、“道”与“器”

《周易·系辞》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道与器因“形”而成为一对关系。实际上,我们分析道器之关系时可以发现这里包含了形上、形、形下三个概念及层次,“形”是基准和分界,亦可理解为符号、图形、概念,是一座沟通道与器的桥梁。由“形”出发,“道”是幽深玄远的、抽象的、无形存在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与道作为无形无物之存在相对的“器”是有形有物的存在,“器”是直观可感的、形象的、功能的,具体呈现的物质载体。胡床就是如此,具有坐、可折叠、方便携带的功能是属于器的范畴,而“器”的制作受“道”的引导与制约,另一种无形的、内在的道通过有形的器来表达和呈现,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独有的一种坐具。可以说,“器以载道”、“道由器传”,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道器的设计最终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创造,即给人们物质生活提供方便,又给人们精神生活以熏陶。

2、天人合一

早在周代,《易传·乾卦》中就有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道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是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普遍和谐”的观念。《考工记》中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的论述,意思是只有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条件紧密配合起来,所制作出来的器物方称得上是精良。后一句则强调了在天、地、材、工四者中,天时、地气的决定作用。这句话揭示了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不仅总结了造物的诸因素,而且分析了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恰恰对应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造物观。

以胡床为例,物为人所用,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创造出来的物,遵从古人讲究的天时应运,地之气养,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胡床的设计在天、地、材、工四方面自然地紧密结合,不仅重视造型、利用,更重视人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完善赋予理论和实践的引导,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关系。endprint

3、 “去饰至用”“尚质尚用”

墨子主张“去饰至用”“尚质尚用”,他站在大众的角度,主张简约,反对浪费,以功能、实用为标准;主张以质为先,充分体现器物的本质美,一切从实用、功利出发,反对为装饰而装饰。古代学者的观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艺术的最理想的境界,“去饰至用”“尚质尚用”也成为古代一个重要思想传承下来。

就折叠式结构来说,整个过程在做加减法的动作,而最终都是以减法来终止整个过程,成为一个简单家具,体现了朴实无华的特性。注重的是功能的集合,方便携带、方便搬运、方便存储、节省空间等等,达到功能至上的标准。是“去饰至用”“尚质尚用”的典型代表,倡导了一种简单、舒适、大方的设计方向。

4、 “空”

空是佛法,也是禅宗的重要思想。何谓“空”呢?禅宗中观派代表人物龙树在其《中论》第二十四品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无实体,是超越有限的无限,是独一无二、生成一切的本然之物。

说到空,就有在禅宗中的意境——空灵。宗白华先生认为,空灵,是指已经包含的那个“灵”的空间。这是中国人生命情调的诗化,表现在意境里,便是一种空灵之美,这种空间也有它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所以能在意境中以壮阔幽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高超莹洁的生命情调的作品,方为空灵,方为至美。中国折叠式家具,正因为有了折动结构给出的空间,才具有了基本坐的功能,才得以给人带来便利,稳健而不是灵性,给这个原本无生命的物增添了生气和活力,给人简单、随性、自然、从容的空有之道和空灵之美。

结语

胡床是改变中国几千年生活方式的一件过渡性家具,也开启了折叠在家具设计中的大门,而它作为传统家具同样也蕴含着中国“道”与“器”、天人合一、“去饰至用”“尚质尚用”、“空”等等的造物思想,并引导着胡床的发展,在现代家具设计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 澹台卓尔.椅子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2] 方海.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许晓燕. 材美工巧《考工记》造物思想的现代启示[J].艺术教育,2011,7

[4]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5] 李砚祖.“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5

[6] 李砚祖.“以天合天”:庄子的设计思想评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01

[7] 庆振轩,张馨心.马扎·胡床·太师椅-传统坐具的发展与展望[A].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具设计
莱维分形曲线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蚁族”群体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探讨家具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对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
浅析北欧家具设计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