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
2014-08-22刘学明
刘学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这句话讲得多好!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评价方式存在的误区。在高中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究竟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简单的、单一性的评价
对策一:积极的、全面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轮的探究和创造中去。
分析说明:
1.不作简单的、单一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不应只是局限在美术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上,教师应在美术本科的知识和能力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比如,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的评价、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和创新意识的评价等,使评价的范围更广一些。
2.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完画之后,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就是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学生有顺序地进行欣赏并作评价,或教师可以为学生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将所有的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把他们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在“评”与“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显露出尴尬的神色,有的学生显出不甘落后的神色,一瞬间,学生的上进心、竞争心充分地被激活了,下次作画时,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给予表扬,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表扬,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绘画,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
3.全面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再创造欲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重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其一,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完成的作品画上一颗到三颗“星星”,以表示作品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成了学生单独的自我评价,结果大多数学生都画上了三颗星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缺乏与其他学生之间对作品的优劣比较和合作性的评价。因此,可以采取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小组内互相评议作品,再商量确定每一张作品可画几颗星星,教师则是以点拨评价为主,给学生作品提出打几颗“星星”的建议,让学生自我分析,再作自我评价,画上作品能得到的“星星”级别。其二,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上前讲评,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缺乏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因此可让学生在评价某幅作品时,让评价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人的相互合作交流式评价,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指导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
误区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对策二:改进课堂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分析说明:
《国家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
1.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让每位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答案不要轻易地否定,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当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时,教师应给予评价,并鼓励继续保持,对于有些偏离的答案,教师应亲切地说:“说得不错,有谁能补充。”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孩子,而且会使他们思考更准确的答案。对于评价作业早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对于好的作业,教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适当的还可采用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
2.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过去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带有强制性,霸道的色彩,是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检查的客体。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学生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美术评论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及语言的描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业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误区三:课程成绩的裁判者
对策三: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分析说明: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
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管教师不能听每个学生解释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但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画面看起来很“乱”,或者根本看不明白创作的意图和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和他们耐心的交流,了解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新意。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种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作为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标准。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得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
2.对结果的认同
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审美的能力,并能借助美术这一手段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高中学习阶段,美术教学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好是坏,教师都应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用一定的奖励、鼓励方式,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简单写几句相应的肯定性的评语。比如,“色彩美!”“人画得有灵气!”“有进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奖励方式,奖励先进,激励学生争做优秀学生,将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实,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向正确、适当的目标发展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新课标。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根本理念出发,解读美术新课标,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完善、提高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工作。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