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胃康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
2014-08-22饶应良
饶应良
宣汉县胡家中心卫生院,四川宣汉 636154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呃逆、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其症状迁延不愈,容易反复发作。笔者自2009年5月—2014年2月运用自拟胃康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20岁以下者11例,21~50岁者59例,51~70岁者42例,71岁以上者8例;病程2年以下者33例,2~10年者70例,10年以上者17例。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岁以下者5例,21~50岁者30例,51~70岁者22例,71岁以上者3例;病程2年以下者18例,2~10年者36例,10年以上者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1989年11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南昌会议制订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1]的诊断标准,并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除外消化系溃疡和占位性病变,同时所有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甲硝唑400 mg,3次/d,饭后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4次/d,分别于3餐前1 h及睡前服用;克拉霉素胶囊250 mg,2次/d;奥美拉唑20 mg,2次/d,饭前服用。胃痛明显者加颠茄片或654-2解痉止痛;消化不良者加多酶片;饱胀、恶心、呕吐者加吗丁啉。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予以自拟胃康汤加减治疗,基础方:柴胡15 g,青皮15 g,香附10 g,枳壳20 g,厚朴20 g,佛手20 g,黄连10 g,苍术15 g,茯苓30 g,白术20 g,白芍30 g,党参30 g,甘草5 g。胃阴虚加沙参20 g,生地30 g;脾胃虚寒去黄连加高良姜20 g;食欲不振加鸡内金、山楂各30 g;血瘀加丹参、元胡各20 g。1剂/d,水煎取汁450 ml,每次150 ml,3次/d,20剂为1个疗程。
2组在治疗期间均嘱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浓茶、咖啡等,并保持乐观情绪。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病灶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中,治愈43例,好转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120例中,治愈10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3]表明,Hp感染是CSG的主要病因,西药对Hp虽有较强的抑制率,但这些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差,易产生耐药性,不能长期服用,因此影响了其临床疗效和应用。祖
国医学认为,CSG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湿热内生,或食滞不化,郁久化热致胃热而痛,或因寒邪犯胃,郁久化热,或因情志不遂,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等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不通则痛。久病不愈损伤脾胃阳气,或胃阴不足,致使脉络拘急而作痛。气滞日久不愈,可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胃络受损则疼痛更为顽固难愈。自拟胃康汤中柴胡、青皮、佛手、香附、厚朴、枳壳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黄连清热燥湿,可杀灭、抑制Hp[4];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苍术健脾燥湿和胃;茯苓健脾补中,淡渗利湿;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临证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辨证加减,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则疗效自然倍增。在药物治疗同时,重视患者的生活及情绪调理,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刺激性食物与药物的摄入,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3] 梁自平,余绍源,黄穗平.胃炎清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8(11):120-122.
[4] 孙靖若.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5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