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设计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探索

2014-08-22党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综合实践探索

党辉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设计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审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教材、立足生活,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美术设计课程模块对当前艺术教育的推进与提升。

关键词:美术设计;综合实践;探索;教学

“设计”一词,在文艺复兴时期起就意味着“为事件所做的计划或者为一件艺术品所画的草图”。因此设计是一种具有清楚目标计划的思考过程,是以改善生活及美化生活的创造活动,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开设设计课程是相当重要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它规定了五个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以及现代媒体教学课程,其中设计是高中美术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大纲的指引下,我校高二段第一学期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也相对的有所提升。第二学期我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美术设计课程的学习。两学期以来,我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做了针对性的修改、实验与探索,(以前进行绘画模块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设计课程的开设,有了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探索。

一、设计课程内容

设计的领域几乎包括我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设计的分类也多种多样,依据设计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美术课一周一节)以及高中美术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提高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我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调一些切合实际、联系生活的作品,挑选一些通俗易懂的能提高学生思变能力的作品。湘美版的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课时安排9个课时,而我们一学期至少要上16个课时。湘美版教材内容分类上过于笼统,缺少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如此安排对学生的理解以及知识点的串联不尽如人意,没有很好地结合现实社会,不能客观地体现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及作用。鉴于此,我对课程进行了梳理归类,设置了四个单元,加入了学生体验、动手设计的课程实践,对设计作业的布置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融入了温州本土美术设计课程,让美术设计立足生活,立足现实。

二、美术设计课程实施课例

课例一:园林小品设计

选材说明:我校新校园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学生看到崭新宏伟、漂亮优美的校园,情绪高涨,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新学校再添砖加瓦,体现强中新学校的文化内涵,具体的做法是设计绘制出一些校园文化雕塑小品,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因为现在的老校就有五个园林小品雕塑,分别是四十校庆的纪念雕塑、荷花池的水景雕塑、校花园的伞形园林雕塑等,有了这些身边的雕塑做铺垫,学生对本节课的雕塑小品设计的把握理解,也就得心应手了。

思考:本课程因多数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对空间理解能力,在对形体的塑造上是可以体现出雕塑的体量感的。另外对学生设计作品质量的评价,是以学生所表现的创意为重点,在绘制效果图上可适当降低要求,因为我们设计的是校园雕塑,教师在对体量、材质和环境上对作品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以供学生参考改进。

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不能都在校园建设中得以体现,但这种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设计探索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三、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

实践证明,高中美术设计教学课程的开发实践是对美术教学内容新的补充和创造,它将美术设计与生活、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增强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意的快乐。

1.审美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二上学期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方法,这对平面静态的绘画作品评价能力是提高了,但是对于充满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美术的品鉴能力就难说提高了。另外适当地动手绘画,设计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也是对美术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延伸与补充,是知识的连续性表现,是高一层次的美术审美课程。前面提到,由于湘美版的美术教材中课程规划较为笼统,不够翔实,也不太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适当地增补地域特征的教材内容,力图使教材更具有系统性,也试图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主旨。

2.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创意。没创意的作品,即使它的形式再美好,色彩与造型无可挑剔,也是没价值的!我注重美术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美好闪光的东西,强调美术设计拼的是智慧,是创意!对于那些绘画功底不太好,但创意不错的学生,我们都给予鼓励和肯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都是大有裨益的。

3.提升审美,开拓思维

高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思维发展定式,容易过于依赖自我“良好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一种狭小的思维模式,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的学生作品里有千人一面的雷同感。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发散思维模式和虚构性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模式。积极获取各种视觉信息,以达到开拓思维的目标。

总之,有容乃大,美术设计教学只有立足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詹学军.设计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设计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审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教材、立足生活,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美术设计课程模块对当前艺术教育的推进与提升。

关键词:美术设计;综合实践;探索;教学

“设计”一词,在文艺复兴时期起就意味着“为事件所做的计划或者为一件艺术品所画的草图”。因此设计是一种具有清楚目标计划的思考过程,是以改善生活及美化生活的创造活动,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开设设计课程是相当重要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它规定了五个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以及现代媒体教学课程,其中设计是高中美术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大纲的指引下,我校高二段第一学期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也相对的有所提升。第二学期我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美术设计课程的学习。两学期以来,我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做了针对性的修改、实验与探索,(以前进行绘画模块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设计课程的开设,有了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探索。

一、设计课程内容

设计的领域几乎包括我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设计的分类也多种多样,依据设计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美术课一周一节)以及高中美术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提高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我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调一些切合实际、联系生活的作品,挑选一些通俗易懂的能提高学生思变能力的作品。湘美版的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课时安排9个课时,而我们一学期至少要上16个课时。湘美版教材内容分类上过于笼统,缺少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如此安排对学生的理解以及知识点的串联不尽如人意,没有很好地结合现实社会,不能客观地体现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及作用。鉴于此,我对课程进行了梳理归类,设置了四个单元,加入了学生体验、动手设计的课程实践,对设计作业的布置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融入了温州本土美术设计课程,让美术设计立足生活,立足现实。

二、美术设计课程实施课例

课例一:园林小品设计

选材说明:我校新校园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学生看到崭新宏伟、漂亮优美的校园,情绪高涨,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新学校再添砖加瓦,体现强中新学校的文化内涵,具体的做法是设计绘制出一些校园文化雕塑小品,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因为现在的老校就有五个园林小品雕塑,分别是四十校庆的纪念雕塑、荷花池的水景雕塑、校花园的伞形园林雕塑等,有了这些身边的雕塑做铺垫,学生对本节课的雕塑小品设计的把握理解,也就得心应手了。

思考:本课程因多数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对空间理解能力,在对形体的塑造上是可以体现出雕塑的体量感的。另外对学生设计作品质量的评价,是以学生所表现的创意为重点,在绘制效果图上可适当降低要求,因为我们设计的是校园雕塑,教师在对体量、材质和环境上对作品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以供学生参考改进。

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不能都在校园建设中得以体现,但这种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设计探索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三、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

实践证明,高中美术设计教学课程的开发实践是对美术教学内容新的补充和创造,它将美术设计与生活、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增强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意的快乐。

1.审美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二上学期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方法,这对平面静态的绘画作品评价能力是提高了,但是对于充满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美术的品鉴能力就难说提高了。另外适当地动手绘画,设计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也是对美术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延伸与补充,是知识的连续性表现,是高一层次的美术审美课程。前面提到,由于湘美版的美术教材中课程规划较为笼统,不够翔实,也不太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适当地增补地域特征的教材内容,力图使教材更具有系统性,也试图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主旨。

2.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创意。没创意的作品,即使它的形式再美好,色彩与造型无可挑剔,也是没价值的!我注重美术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美好闪光的东西,强调美术设计拼的是智慧,是创意!对于那些绘画功底不太好,但创意不错的学生,我们都给予鼓励和肯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都是大有裨益的。

3.提升审美,开拓思维

高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思维发展定式,容易过于依赖自我“良好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一种狭小的思维模式,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的学生作品里有千人一面的雷同感。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发散思维模式和虚构性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模式。积极获取各种视觉信息,以达到开拓思维的目标。

总之,有容乃大,美术设计教学只有立足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詹学军.设计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设计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审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教材、立足生活,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美术设计课程模块对当前艺术教育的推进与提升。

关键词:美术设计;综合实践;探索;教学

“设计”一词,在文艺复兴时期起就意味着“为事件所做的计划或者为一件艺术品所画的草图”。因此设计是一种具有清楚目标计划的思考过程,是以改善生活及美化生活的创造活动,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开设设计课程是相当重要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它规定了五个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以及现代媒体教学课程,其中设计是高中美术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大纲的指引下,我校高二段第一学期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也相对的有所提升。第二学期我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美术设计课程的学习。两学期以来,我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做了针对性的修改、实验与探索,(以前进行绘画模块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设计课程的开设,有了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探索。

一、设计课程内容

设计的领域几乎包括我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设计的分类也多种多样,依据设计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美术课一周一节)以及高中美术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提高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我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调一些切合实际、联系生活的作品,挑选一些通俗易懂的能提高学生思变能力的作品。湘美版的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课时安排9个课时,而我们一学期至少要上16个课时。湘美版教材内容分类上过于笼统,缺少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如此安排对学生的理解以及知识点的串联不尽如人意,没有很好地结合现实社会,不能客观地体现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及作用。鉴于此,我对课程进行了梳理归类,设置了四个单元,加入了学生体验、动手设计的课程实践,对设计作业的布置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融入了温州本土美术设计课程,让美术设计立足生活,立足现实。

二、美术设计课程实施课例

课例一:园林小品设计

选材说明:我校新校园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学生看到崭新宏伟、漂亮优美的校园,情绪高涨,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新学校再添砖加瓦,体现强中新学校的文化内涵,具体的做法是设计绘制出一些校园文化雕塑小品,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因为现在的老校就有五个园林小品雕塑,分别是四十校庆的纪念雕塑、荷花池的水景雕塑、校花园的伞形园林雕塑等,有了这些身边的雕塑做铺垫,学生对本节课的雕塑小品设计的把握理解,也就得心应手了。

思考:本课程因多数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对空间理解能力,在对形体的塑造上是可以体现出雕塑的体量感的。另外对学生设计作品质量的评价,是以学生所表现的创意为重点,在绘制效果图上可适当降低要求,因为我们设计的是校园雕塑,教师在对体量、材质和环境上对作品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以供学生参考改进。

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不能都在校园建设中得以体现,但这种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设计探索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三、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

实践证明,高中美术设计教学课程的开发实践是对美术教学内容新的补充和创造,它将美术设计与生活、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增强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意的快乐。

1.审美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二上学期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方法,这对平面静态的绘画作品评价能力是提高了,但是对于充满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美术的品鉴能力就难说提高了。另外适当地动手绘画,设计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也是对美术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延伸与补充,是知识的连续性表现,是高一层次的美术审美课程。前面提到,由于湘美版的美术教材中课程规划较为笼统,不够翔实,也不太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适当地增补地域特征的教材内容,力图使教材更具有系统性,也试图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主旨。

2.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创意。没创意的作品,即使它的形式再美好,色彩与造型无可挑剔,也是没价值的!我注重美术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美好闪光的东西,强调美术设计拼的是智慧,是创意!对于那些绘画功底不太好,但创意不错的学生,我们都给予鼓励和肯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都是大有裨益的。

3.提升审美,开拓思维

高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思维发展定式,容易过于依赖自我“良好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一种狭小的思维模式,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的学生作品里有千人一面的雷同感。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发散思维模式和虚构性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模式。积极获取各种视觉信息,以达到开拓思维的目标。

总之,有容乃大,美术设计教学只有立足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詹学军.设计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综合实践探索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