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评价中发展,在赏识中闪光

2014-08-22赵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品德评价

赵伟

摘 要: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探究与成长。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尤为重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观是发展性评价观,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合,以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品德;评价;过程;结果;学生发展

英国课程专家凯利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在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性评价观,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重视学生活动的过程,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侧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探究与成长。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中落实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尤为重要。发展性评价常常是针对某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进步表现或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和评价。它侧重于对个体的纵向比较,关注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适当指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如,我在参加省优质课评选教学《黄土高坡》一课时,幻灯片出示四张窑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当几个学生回答偏颇后,一个学生好不容易说出窑洞是拱形,我接着说:“掌声送给她!这种形状叫做拱形。那你能不能来说一说为什么洞口设计成拱形呢?”学生回答:“因为这样的洞口不易坍塌。”我立刻鼓励她:“我觉得‘小博学家的称号应该送给你,请坐!这颗智慧星也送给你好吗,孩子,太聪明了!”老师的每句评价不是“任意而为”,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引发思考,给予订正亦或者是为指出不足。教师的评价过程始终要努力关注学生纵向的比较,要能在激励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到学生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

二、评价过程与结果皆重要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明确评价目的

将评价目的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评价具体目的的位置点,使评价指向具体明确,使评价的激励、指导、强化、提升、促进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评价目的明确,激励被评价者时才能表达准确,使其真正从内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和行为动机。评价目的明确,对问题的诊断、分析和指导才能准确到位,使被评价获得提高和发展的有价值的引领。否则就会出现评价目的不明、空泛、模糊的情况,造成评价的盲目性、表面化,甚至偏离课程教育教学的主旨目标,这样不仅会失去评价的意义,还可能出现不良效果。

2.关注评价过程

必须知道要关注评价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和内容,不然所谓关注就是空洞的、盲目的、随意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也无法被及时发现和捕捉到,还会直接导致评价作用的低效或无效。本课程评价关注过程应该主要关注什么,这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关注过程。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如关注儿童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是否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克服困难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地观察、测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作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具体深入的指导,对有效教学进行有意义的调整和优化。

如,在教学完《健康生活每一天》时,我结合三个活动主题设计了一个综合性表格,在学习整个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依据评价表格进行自我检测和小组间的评比。这样的评价体现了教学的延伸教育,也能通过表格让家长、学生都参与到监督中的良好习惯养成与达成。以此为契机,一月一评选“健康小明星”,评价这个学生在学期整个过程中的健康生活习惯的表现,并将过程与结果有机融合。

三、活动评价要时时可以见

品德课堂教学突出活动性,学生活动多,对学生的表现即使不表彰奖励,也要进行总结,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就是“活动评价”要时时可以见。因为一系列鼓励性评价方式的实施,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人人都有向上的激情,天天有成长的目标,时时有成功的喜悦,还能使学生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不正是我们品德课程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之一凸显出来,就是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提高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内化。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促进良好结果的达成。每个学生都喜欢被别人欣赏,所以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我们可以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发展”或者已有的能力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出来。班里的雏鹰争章台、门外的展示窗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精彩的好平台,而且采用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在时间上比较随机,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丰富,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评价要恰到好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公正、客观的赏识、引领与评价。同时,课堂上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的手势、配合温暖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在教师的赏识中发出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曾琦.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郑中川.小学思想品德课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品德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茶的君子品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