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对“我们党的‘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探究

2014-08-21许公正吴艳宇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赶考对策

许公正 吴艳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 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文章提出了“我们党‘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原因和理论的意义,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如何“应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历史周期律”;“两个务必”;赶考;对策

一、提出“我们党的‘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原因

第一,“历史周期律”警示我们党要常怀“赶考心态”。历史上王朝都经历着兴盛——停滞——衰亡——取代的历程,这就是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律。 那些时间短暂的王朝,如秦朝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家矛盾迅速激化、爆发,从而导致灭亡,印证了历史周期律的作用。我们党想要保持执政地位,必须警惕“历史周期律”,常怀“赶考心态”。第二,“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党要坚持“赶考精神”。为应对“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两个务必”,就是为了警示中国共产党人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二、坚持“我们党的‘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意义

第一,“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课题。现如今,“赶考” 的人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但“赶考”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赶考”的标准更加严格。我们党只有常怀“赶考心态”,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承担起人民赋予的责任。第二,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 怎样回答好这些考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党员能否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关系到我们党能否保持整体上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实现 “中国梦”的进程中,对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赶考”中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应考”对策

(一)党必须时刻做好披荆斩棘的准备

在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以及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们党的“赶考”之路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首先,做好应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准备。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必须做好应对改革挑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攻下“硬堡垒”,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其次,做好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准备。国外敌对势力一直没有停止对我国的渗透、颠覆活动,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如果我们对这些事件重视不够,就可能被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演变成像前苏联那样亡党亡国的政治事件。再次,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的国家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对于这些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就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就会失去民心,进而动摇党执政的根基。为此,我们党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各项本领,努力在赶考的路上走得更扎实、稳健。

(二)党必须时刻做好改革创新的准备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我党需要解答的“考题”也不断更新,我们要继续“赶考”,就必须推动改革创新,提高自身本领,从容应对变化。首先,努力应对不断丰富的“道路考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反腐倡廉和调整结构的种种考验,每个考验都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每道坎儿都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要想顺利越过这道坎儿,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改革,扫除科学发展的各项障碍,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道路。其次,要应对“党群关系考题”日趋复杂的现实。党群关系这道考题考的主要是指党对群众的态度怎么样,能给群众带来多大实惠。这不仅考的是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更是党服务群众能力问题、水平问题。再次,面临着“党政关系考题”难度增大的问题。应该说,党和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法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形势下,要坚决防止脱离党的领导倾向和过多干预政府具体事务的倾向,做到该党管的事情要坚决管好,该政府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理顺党政关系,形成党政各司其职、各有分工、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局面。

(三)党必须时刻做好正风肃纪的准备

我们正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和人们思想思维多元多变的时代,共产党人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党就会勇往直前、无往不胜。首先,向利益集团“开刀”。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特权和资源,代表着少数特权阶级的利益。拿他们开刀,就会意味着割他们身上的“肉”,阻力之大、困难之艰可以想象。然而如果不拿少数人“开刀”,就会侵害多数人利益,就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只有拿利益集团“开刀”,还公平正义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其次,要向腐败分子“亮剑”。腐败分子是党健康机体的“腐蚀剂”,如果任由其蔓延,就会影响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向腐败分子“亮剑”,就是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党的本质不变。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扫扫屋、洗洗脸”,来一次大扫除,革行为之弊,祛行为之垢,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参考文献

[1] 李继耐.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J].求是,2003 (07).

[2] 陈先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历史周期律[J].前线,2008(01).

[3] 高爱丽.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J].改革与开放, 2010(20).

作者简介:许公正(1986- ),男,汉族,河北省唐山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吴艳宇(1990- ),女,汉族,黑龙江鹤岗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2级中外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赶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律师“赶考”法官
亚投行“赶考”
以“赶考”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