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综述与实证测度

2014-08-21焦爱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省域因子分析

焦爱丽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转轨与完善,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有了很大提升,但基于不同地区间的基础差异和条件不同,收入和分配也有很大差异,出现了差距扩大的态势,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影响我国改革的深入。本文以相关文献为基础,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收入差距进行解析,探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提出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的对策,以更好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 因子分析 省域 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且居民的整体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基于不同地区间的基础差异和条件不同,收入和分配也有很大差异,出现非平衡的发展态势,据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0.48,超出了世界认可的安全范围内,属于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这是国家间的差距;从城乡之间的差距来看,收入差距也伴随城市化的推进而拉大,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约3.3∶1,超出了世界上的一般水平的2∶1。从行业的收入差距来看,我国的一些行业的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差距达15倍。从区域间的差距来看,东、中、西地区收入也具有差异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16∶1.37上升到1.55∶1.56。

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利益,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小康社会的实现,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一方面,一些人从事较为简单的加工工作,浪费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需求不足,不利于生产发展。

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深入分析收入差距,较为系统地梳理我国收入差距,找出差距原因所在,借鉴相关文献,挖掘我国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因果关系,探索相关分配收入规律,完善收入政策,以有针对性地调节收入差距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献分析

伴随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也逐渐被国外学者或组织关注,主要是对收入差距的验证,如世界银行(1983)对我国测定的基尼系数。我国学者对收入差距的探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是收入差距的测度,如陈宗胜(1988;1989)、国家计委课题组(1999)等,虽然各自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相异,但我国收入差距已成共识,收入差距呈波动性,如向书坚(1998)测度了我国基尼系数,认为从1981-1985年基尼系数从0.278下降到0.2656,从1985-1995年然后一直上升到0.3515。从城乡收入差距看,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收入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有关,如Kanbur et al(1999)认为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有关,虽然城乡差距经历缩小-扩大-缩小-扩大过程,但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态势。李实(2003)认为我国城乡差距1984年为最低点,1995年有所提高,但1997年差距扩大,2000年城乡比为2.46;Dennis Tao Yang(1999)、Lu(2002)等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收入成因解释方面,Dennis Tao Yang(1999)认为主要是由于政策偏向和制度引起的;李实(1999)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向流动是缩小差距的途径;郭剑雄(2005)认为城乡差距是基于人口、生育率、人力资本的原因。高展军(2005)认为城乡差距因素是农业从业人员比例、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等。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研究,如魏后凯(1996)、林毅夫(1998)、樊纲(2004)等认为地区差距是先降后升,只是拐点不同。对于对成因的解释,Jian(1996)认为是中央的特殊政策;Fleisher(1997)认为是政策、地理、户籍制度及银行体系等。林毅夫(2002)认为省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不同。樊纲(2004)认为东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优惠政策是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研究,Cheng(1996)认为各要素不同是产生收入差距原因。Tian(1999)、Hu(2001)认为省域差距呈现U字型,省域之间的要素不同是差异原因。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如赖德胜(1999)、金玉国(2001)、陈彦玲(2002)等从工资平均的相对差额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的原因有赖德胜(1999)的人均教育程度、卢嘉瑞(2003)的非公有经济发展、陈祖新(2003)的价格不合理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但相关文献较少。

综上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对象、方法都不相同,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本文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指标构建与数据分析

本文以上述相关文献为参考,借鉴了《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中财政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王银梅,陈义岚(2012)等建立的指标体系,以科学性、合理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全面、真实解析我国各省收入分配状况,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域为对象,选取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年鉴》,由于参与评价的指标计量单位不同有些数量级差距悬殊,还存在逆向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逆向指标的正向化处理,基于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会自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考虑指标正向化方法选择,本文对逆向指标采用正向化方法(王银梅,2012);再对此进行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验证结果为KMO(0.612>0.500)、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结果(0.000<0.001)都符合要求,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共因子方面,采用了主成份分析法,截取了数据结果中特征值大于1的前四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的贡献率达 82.224%,四个公因子包含了构建指标的大量信息,充分说明采用其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可行的;选用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归纳之后,如表2所示,将F1定为经济及财政收支人均负荷率因子,F2定为经济及财政收支总量因子,F3定为经济及财政增长率因子,F4定为经济及财政收支结构因子。在进行数据标准化后,软件计算得出省域收入分配状况公因子得分,然后作为加重权数进行综合得分评价,构建计算模型为:F=46.017F1+20.021F2 +11.102 F3+6.201 F4,如表3所示。endprint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政策优势等因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的综合排名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新疆、甘肃等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排名靠后。居民收入具有很强的地理集中性,如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省份收入差距较小。国家的经济社会、财政和相应的制度、政策等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向东倾斜,梯度推进”发展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实证结果看也与之一致。地区人口规模是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等西部的省份整体排名要比如湖南、河南等中部排名靠前,因为西部在经济实力、财政收支方面弱于中部省份,但中部省份人口稠密,人均财政收支较少,西部地广人稀,在人均财政收支评价中具有优势。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是多重原因引起的。其一,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基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条件不同,分享改革的红利相异。其二,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地区间的相异性,对低收入者保障不力。其三,教育因素。东中部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其四,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也不利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短时期内绝对差距会较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公共品供给不均衡,民间投资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和不统一。

(二)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向优质、高效、绿色转变;积极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统一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产品附加值。其次,促进地区之间和谐发展,中央要深化财税改革,增强对中西部的财政支持,打破垄断,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同时要调整中西部产业结构。再次,坚持地区及居民间收入公平,坚持教育公平化,使落后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坚持制度公平化,打破不公平陷阱,拥有公平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各阶层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机会。最后,坚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转变政府角色,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等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促进人口与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同时,政府要为市场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ing Lu.Rural-urban Income Disparity:Impaa of Growth,Allocative Effleiency,and Local Growth Welfar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

2.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3.薛守刚,周云波.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3)

4.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5.王银梅,陈义岚.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6)endprint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政策优势等因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的综合排名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新疆、甘肃等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排名靠后。居民收入具有很强的地理集中性,如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省份收入差距较小。国家的经济社会、财政和相应的制度、政策等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向东倾斜,梯度推进”发展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实证结果看也与之一致。地区人口规模是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等西部的省份整体排名要比如湖南、河南等中部排名靠前,因为西部在经济实力、财政收支方面弱于中部省份,但中部省份人口稠密,人均财政收支较少,西部地广人稀,在人均财政收支评价中具有优势。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是多重原因引起的。其一,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基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条件不同,分享改革的红利相异。其二,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地区间的相异性,对低收入者保障不力。其三,教育因素。东中部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其四,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也不利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短时期内绝对差距会较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公共品供给不均衡,民间投资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和不统一。

(二)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向优质、高效、绿色转变;积极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统一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产品附加值。其次,促进地区之间和谐发展,中央要深化财税改革,增强对中西部的财政支持,打破垄断,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同时要调整中西部产业结构。再次,坚持地区及居民间收入公平,坚持教育公平化,使落后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坚持制度公平化,打破不公平陷阱,拥有公平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各阶层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机会。最后,坚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转变政府角色,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等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促进人口与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同时,政府要为市场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ing Lu.Rural-urban Income Disparity:Impaa of Growth,Allocative Effleiency,and Local Growth Welfar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

2.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3.薛守刚,周云波.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3)

4.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5.王银梅,陈义岚.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6)endprint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政策优势等因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的综合排名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新疆、甘肃等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排名靠后。居民收入具有很强的地理集中性,如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省份收入差距较小。国家的经济社会、财政和相应的制度、政策等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向东倾斜,梯度推进”发展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实证结果看也与之一致。地区人口规模是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等西部的省份整体排名要比如湖南、河南等中部排名靠前,因为西部在经济实力、财政收支方面弱于中部省份,但中部省份人口稠密,人均财政收支较少,西部地广人稀,在人均财政收支评价中具有优势。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是多重原因引起的。其一,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基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条件不同,分享改革的红利相异。其二,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地区间的相异性,对低收入者保障不力。其三,教育因素。东中部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其四,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也不利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短时期内绝对差距会较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公共品供给不均衡,民间投资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和不统一。

(二)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向优质、高效、绿色转变;积极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统一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产品附加值。其次,促进地区之间和谐发展,中央要深化财税改革,增强对中西部的财政支持,打破垄断,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同时要调整中西部产业结构。再次,坚持地区及居民间收入公平,坚持教育公平化,使落后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坚持制度公平化,打破不公平陷阱,拥有公平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各阶层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机会。最后,坚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转变政府角色,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等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促进人口与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同时,政府要为市场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ing Lu.Rural-urban Income Disparity:Impaa of Growth,Allocative Effleiency,and Local Growth Welfar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

2.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3.薛守刚,周云波.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3)

4.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5.王银梅,陈义岚.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省域因子分析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