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2014-08-21张怀强刘玉娟魏强林吴和喜

关键词:理工大学创新能力大学生

张怀强,李 丽,刘玉娟,魏强林, 吴和喜

(1.东华理工大学 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东华理工大学 软件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张怀强1,李 丽2,刘玉娟1,魏强林1, 吴和喜1

(1.东华理工大学 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东华理工大学 软件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面向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课内与课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指导下,搭建一套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该平台以“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定位,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以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改革思路,整合校内、校外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内实验室与创新研究中心、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实践平台建设;卓越工程师

根据波特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亦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传播以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与摇篮。面向新时期,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而其中实践平台的建设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至关重要,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省级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以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1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其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成果,以及由这些素质经过拓展、融合和升华后,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成果等[1],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创新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当前大学生个性张扬,团队合作能力差。新时期大学生崇尚标新立异,思想开放独立,在团队合作方面很少主动地为别人着想和换位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差,不利于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

(2)当前大学生乐于竞争,但功利化倾向明显。新时期大学生竞争意识很强,但对取得成功渴望能走捷径,功利化倾向不利于大学生科创活动长期良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开阔,创新毅力缺乏。生长于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期,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与便利化,使得当前大学生大多数都思维开阔,推崇创新精神,但经历挫折能力较弱,在学习或是科创活动中遇到难题时,其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薄弱,虽然其创新意识强,但创新想法较稚嫩与片面,缺乏坚持创新活动的毅力[2]。总体导致创新能力不强。

1.2 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我国高校不少专业未能根据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大多采用统一或是相似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学科之间学习知识重复较多,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不够,学生接触本学科或是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速度与进程较为缓慢,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与交叉。学生学习的都是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中已设置好的知识,在灌输式教育中,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价值,缺少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与充实自己所学知识[3]。

1.3 缺乏专业教师的持续有效的指导

专业教师持续、有效的指导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常见的国家、江西省或是学校举办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中,虽然主体是学生,但缺少教师的积极支持和有效指导,单凭学生个人完成,很难出高水平的成果。由于老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持续有效的指导。学生有想法,但是受到自身能力,客观水平等条件的限制[4],使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与进行,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后的成果。部分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从事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往往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偶尔地稍加指导[5]。

2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创新实质上是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来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知识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激活学生创新潜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造,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十几年来大学生人数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与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

2.1 搭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索求与学习,社会的发展对新时期大学生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课本知识的摄取已不能适应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9]。当前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2 搭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面对大学生人数大增,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相关知识的前沿领域,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方法,自己去思考和探索,深化知识并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不断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3 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

省级卓越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根据专业学科的布局与水平,选择一批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优势特色学科作为支撑,让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超常学生得到特殊培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国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本文探讨面向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为例,以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为研究对象,搭建一套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平台以“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定位,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以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改革思路,所搭建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关系

3.1 改革教育理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主要体现于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改革,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培养的学生视为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其不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宰者与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发者、探索者与培养者。具体做法为:在大一、大二时期,即大类培养阶段,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精神、人文素质以及知识基础的培养,确立起以培养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扎实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大类基础教育,同时注重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为继续相关学科的交叉学习、探究打下基础。在大三、大四时期,即专业培养阶段,实施导师负责制下的个性化、自主化的专业教育,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以课题组的形式,发挥多位教师的多学科、多知识的融合作用,充分发挥导师组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3.2 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定位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平台是针对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在原有本科教学模式以外增设的特色平台。特色平台要体现以下特点:在保证原有本科教学平稳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教学活动的新领域,开辟教学领域的新空间;在整合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有的,以及开发的新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特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赋予新的标准与内涵,以更加广阔的空间,开阔的视野,在特色平台配置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教学与实践资源等方面积极开辟新方法、新途径,在明确特色平台定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建设。

3.3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省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应具有其特殊性,具有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以东华理工大学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为例,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区别于一般的本科教育,在大一下学期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以卓越工程师的方式进行培养,每学期采用淘汰制、滚动制的方式选拔,具体以小班教学、配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大三完成所有的校内培养环节,大四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环节。在导师责任制的理念下,搭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校企联合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平台应处理的关系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能力实践平台应处理好如下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选择为主,老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之外,以开拓校内外新资源为主,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与老师的学习与研究需求。具体可采用如下做法:大学一年级以基础教学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大学二年级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素质,充分发挥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优势,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课题组,跟随课题组老师开展科研训练;大学三年级完成全部的校内培养环节,同时保证每位学生在课题组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必要的科研任务;大学四年级完成校外实践、校企联合培养的环节。大学学习期间的培养遵循基础研究学习—专业研究训练—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与思维培养的梯度培养机制,同时以国家大学生建模、电子设计大赛,国家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来验证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的实效性,找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总结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提升学生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为提高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以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以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搭建一套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通过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全校普通本科生培养中逐步推广,从而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辛绍杰,黄金.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11(7):22-23.

[2]黄金.“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对策[J].改革与开发,2013(1):150-151.

[3]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4]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94-297.

[5]康雪伟,李伟威,陶海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9(4):214-216.

[6]杨丹宇.国外创新教育分析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6):66-70.

[7]陈夏兰.培育高校创新文化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47-49.

[8]杨鲁宁,刘中合,尹磊昌,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7-120.

[9]毕开凤.论当代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1):36-65.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New Era

ZHANG Huai-qiang1,LI Li2, LIU Yu-juan1,WEI Qiang-lin1,WU He-xi1

(1.FacultyofNuclearEngineeringandGeophysics,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

China;2.FacultyofSoftware,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Based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aking provincial superior engineer trai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platform for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ith the guidance of student-centered, combin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nd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The platform’s masterstroke i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concept, clear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building platform”, and the platform’s idea is “the training of basic abi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masterstroke and the idea, the platform includes three practical aspects, i.e. campus, off-campus and school-enterprise research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excellent engineer

2013-11-30

江西省教改课题重点项目(JXJG-13-6-1);江西省教改课题项目(JXJG-13-6-3)。

张怀强(1981—),男,四川广元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

张怀强,李丽,刘玉娟,等.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193-196.

Zhang Huai-qiang, Li Li, Liu Yu-juan,et al.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new era[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33(2):193-196.

G642

A

1674-3512(2014)02-0193-04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创新能力大学生
昆明理工大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浙江理工大学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