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2014-08-21卢惠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高州525200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小学生农村

卢惠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 高州 525200)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原因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特别是粤西偏僻的农村小学却很少甚至从未开展过语文课外活动。这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语文课外活动不够重视。领导认为学生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了,所以只抓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则认为领导都不强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不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二)农村小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不健全,基本上还是处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课堂教学状态,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

(三)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浓重的阴影,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认真听课、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其他的活动都是多余的。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进城务工,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只管孩子的吃饭和睡觉,无法在课外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进行指导。

由此导致农村的小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外,其他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非常有限,视野狭窄,作文水平低,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学生接触到的事物相对于城镇的小学生少得多,凡此种种,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语文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教学工作计划,积极为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和鼓励语文教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向学生家长宣传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使学生家长成为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支持者,确保语文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现在进城务工的年轻家长有些已经亲身体会到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只要宣传得当,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其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特长方面的作用,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结合农村小学办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进行。

1.学校方面。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刻不容缓。但农村小学经费有限,要办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非常困难,所以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学校的图书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正常开展课外阅读,如动员社会上支持办学的人士和学生家长捐赠图书,还可以采取组织图书角的办法解决,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图书角,组织学生借阅,可以班内互借,班外互借,从而弥补图书馆书源的不足。

2.教师方面。教师是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因此,教师要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有益的竞赛活动,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针对学生识字基础不牢固,经常写错别字的现象,每学完一个单元,组织一、两次写字竞赛,要求学生把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准确地默写出来,采用这种竞赛方式,可以克服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唱读”现象,组织朗读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学生怕写作文,组织作文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都是经过有关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范文,不管是哪一篇都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些课文之后,适当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之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交流汇报。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出校门,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自观察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不少农村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而大自然就是语文教学最广阔、最好的课堂。粤西地区属亚热带丘陵地带,这里群山连绵,终年苍翠碧绿,四季瓜果飘香,高州有“全国水果第一县”的美誉,出产的荔枝、龙眼、香蕉等享誉海内外,信宜的三华李、山楂闻名全国。此外,粤西的乡土文化也非常丰富,如茂名的冼夫人文化、民俗文化—年例、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高州的木偶戏、化州的跳花棚、电白的高脚狮、信宜的飘色)、荔枝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材料,是学生作文、演讲、办报的素材,更可以使学生了解家乡,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从而更热爱家乡。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大自然和生活天地的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3)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在有些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尤其害怕写作文,而兴趣是人积极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助力。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加速语言能力的形成,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读书小组、书法小组、朗诵小组、写作小组、故事小组、办报小组等,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辅导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贴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创造“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写作小组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学校附近某个村庄采风,拜访老干部、老农民、民间艺人、民歌手、故事大王等,搜集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说、革命故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还可以把平时认为较好的习作修改装订成册,汇集成“优秀作文选”,自题书名,如《绿叶集》、《小草》、《小花》等。可办报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墙报、手抄报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语文专刊。综合性的内容可以有:一句话新闻、光荣榜、知识窗、新书介绍、优秀作文、数学趣题、校园新风、想一想、小小发明与制作等。语文专刊,可开辟作家介绍、古诗欣赏、字谜、格言集锦、读书方法介绍、习作选登、文章病院等栏目。墙报和小报也可以举办征文活动,择优发表。还可以在班上分小组出墙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而小组每个人的分工,如何设计、材料的准备则全部由学生完成。

兴趣是活动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则是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而且能使学生终生难忘。通过活动,学生既深化知识,又增强参与能力,更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每次活动后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农村小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这确实制约了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均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而要因地制宜,为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总之,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晏永萍.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论文,批准号08JT046。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小学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赞农村“五老”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