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2014-08-21张海卿
张海卿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都有很大的创新。但其具体实施过程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管理体制、教师素养、课程资源、教育技术条件、评价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以上因素,笔者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三所高中的地理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课程理念的不同。要顺利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并能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尽管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参加了盟里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但很多教师依然不能理解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对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不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考,用新教材上老课。尤其是中年及以上的教师,由于多年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认为课程就是知识,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传授知识,尤其要把书本上的高考知识点讲细讲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这样的观念正和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教学也不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样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从理念到实践是一条很艰难的路,观念转变不是一种抽象的解释,必须体现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所以应继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和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尽快转变教学理念。
二、课时少,教师、学生负担重
地理课程改革实践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即学时少,教师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难以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新课改下,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建议,教师还是采取“宁难勿易,宁多勿少”的应对策略,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第二,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不清楚哪些知识要求学生现在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属于引导、训练学生技能的,哪些知识暂不用识记,等等。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必修教材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地理必修部分教材图文并茂,案例分析较多,知识容量很大,对提高学生技能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相应的课时却远远不够了。事实上,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在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标准的,而不是一步到位。
第三,教辅用书不配套,新课程原创性习题太少,旧题太多,且要求大多超过了新课标。学生不会做就问,教师不得不讲。甚至一部分教师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是以教辅资料为“纲”,况且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教辅资料内容陈旧,偏难、偏繁,根本不能体现课改精神。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超要求或超标准。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反之,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编制和选取习题,就会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三维目标的缺失
在三维课程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是载体,是各课程模块设定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是驱动学生勤奋求知的动力。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为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学存在三维目标缺失的现象。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有些教师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勉强能照顾到过程与方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完全忽略。他们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刚性的,是可以检验的,是必须要达到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柔性的,难以检测,因此不予重视;有的教师缺乏从整体上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对显性的目标能够把握,对隐形的目标却认识不清,不知道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所以,要想落实三维目标,首先,教师在态度上要重视,并能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向往的激情,并注意挖掘和发展这种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后,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课程资源缺乏
地理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地理课程资源却处于匮乏的状态,除教学必需的挂图、模型外,教师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这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除了使用教材、教辅资料外,还要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社会调查,编辑墙报、板报等,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总之,课程改革是时代赋予教师们的历史使命,新课标与新教材已经走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和本质,把握它们的设计过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施教能力,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