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优质试卷讲评课
2014-08-21张悦
张悦
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课型。上好试卷讲评课,特别是上好毕业年级的试卷讲评课,更是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上一节优质的试卷讲评课?
一、从方法层面对试卷进行分析
其实,教师分析试卷的过程就是帮学生诊断“病灶”的过程。很多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往往从知识层面进行分析,这样讲评时就会出现“就知识论知识”的局面。那么,我们应该分析什么?又如何分析?
我们都知道,知识(概念和原理)的获得离不开方法,因此,试卷分析应从方法层面进行分析。但方法具有层次性,高一级的方法统摄低一级的方法,方法越上位,其统摄的知识就越多。按照方法应用的领域,我们可以将方法的层级从低到高分为学科具体方法、学科一般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第一层级是学科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以地理学科为例,在建立地理表象时所用到的地理调查、观测、观察、实验、读图等方法和提升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过程中用到的比较与综合等方法;第二层级是将学科具体方法转化为学科认知活动的一般方法,即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某类方法——统摄第二层级的方法体系。它是在众多具体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概括、系统化(即类化)形成的上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使能力发展具体化。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学科内的问题,还可以使能力跨学科迁移。第三层级是哲学层面认识、理解世界的方法。教学达到这一境界需要长期历练,但它应该是教师终身努力的目标。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考查了哪些“学科一般方法”的角度对试卷进行分析,因为知识打通是在学科一般方法层面的打通,整合教材也是在学科一般方法层面的整合。
二、对于原理性的试题错误进行正确归因
优质的试卷讲评课的另一个关键是要对原理应用性的试题进行正确分析,因为这是很多学科都重点考查的内容。
由于规律、原理的应用难度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在这类试题上出错。当学生在这类试题上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们往往归因为“学生没记住规律或记住了规律不会用”,继而会让学生再背、再默规律、原理,然后再考。这样,学生运用规律、原理解题的过程就变成了机械地套用、再现规律、原理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清楚,学生“记不住”规律、原理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记不住”是因为学生对规律背后的形成过程不明白,即对规律的来龙去脉不清楚。“来龙去脉”不仅是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更是原理存在的事实依据,不掌握这些,学生便无法真正理解原理。所以,教师应该再让学生经历一遍规律发现的过程,即由观察事物或现象一比较不同事物或现象的运动状况—探究事物或现象分布、运动的共同规律—慨括一般运动规律—探究规律形成原因5个阶段。这个过程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学生必须经历。因为课堂上的学习是间接学习,虽然只是传递不同于直接接触地理事物的直接反映认知,但间接学习中的学习者,必须经历一系列主动的信息内部加工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掌握。
具体说,学习者首先要把知识与知识标志物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点,从而领会知识含义的;进而对初步获得的知识进行记忆、强化、巩同;然后通过应用,对已形成的知识进行检验、拓展、提升,使新知与旧知融合,形成认知结构,这些即所谓知识掌握的三环节(领会—巩固—应用)。因此,教师认为的“讲明白就理解”的想法,是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学生答题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不住规律、原理的原因找到了,那记住了却“不会用规律、原理解题”的原因又出在哪里?这还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力。原理从知到用必须有方法连接,因为原理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不能产生增值效应。有时学生把原理背得烂熟,但在问题面前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其原因就出于此。
怎样将原理转化为方法?原理本身往往以陈述性知识呈现,但方法却是程序性知识。所以,实现原理转化为方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即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心智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一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首先要通过例题,向学生详细说明运用原理解题的每一步的操作要领,并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复述解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运用该原理解题的步骤,即运用规律的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的映像。原型操作就是教师提供例题,让学生运用在原型定向阶段学到的步骤,尝试自己解题。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醒学生每步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每做完一步都要及时进行检查、订正,同时应让学生边做、边把自己做的说出来,特别要让学生把自己错误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原型内化是解题步骤(原型)向学生头脑内部转化的阶段,即解题步骤离开原型中的具体案例支撑,而只以操作路径的形式保存在学生的头脑中。此时,解题的步骤变为学生的内部言语,学生不再需要将解题的步骤逐项说出来,有的步骤在头脑中甚至被简缩。
当学生运用规律、原理多次解题获得成功后,才意味着知识转变为了技能。但若想将技能巩固并熟练化和技巧化,还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后期的变式练习。试卷分析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诊断“病灶”,诊断“病灶”就是要给学生指出“病因”——错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病因”在哪里?
三、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案
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就要讲评目标、确定讲评内容中的重难点、选择讲评方法、设计讲评过程、进行讲评评价,即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撰写教案。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一样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教师要明确认知方面的补弱、纠错目标,题型方面的能力拓展目标,应用方面的思路、方法目标以及态度、价值目标等。
在内容的选择上,提倡“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难点内容,讲学生出错多的、普遍存在疑惑的题,讲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出错少的,不讲太难的试题。讲的同时还要评,既要评不足,又要评优势,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讲评方法上,教师往往按知识错误类型或命题方式讲评,比较好的讲评方法是从学科一般方法层面的角度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类、讲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暴露“病灶”,即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出疑难、困惑,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与教师获得认知、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在试卷讲评课后,教师不要忘了进行教学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说出听课感受,说出规律、原理等的使用方法,形成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进一步考查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和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不定期翻阅、复习。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