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名校文化建设浅探
2014-08-21赵灿东
赵灿东
近年来,有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名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表现出雄厚的实力和发展动力,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席位,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经风雨的百年名校,都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深邃的教育思想。对历史名校进行探究分析,找寻学校发展路径,借鉴传统教育思想,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探寻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途径
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角度是多维的,从历史名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主要是通过对校史的整理、出版和宣传,提炼学校传统教育思想,恢复、保护学校古迹,举办学校历史文化宣传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宣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史的轨迹是通过人及其活动,以及所作用的“物”表现出来。历史名校普遍设有校史馆,同时还展出各个时期的图片、实物。前辈办学的足迹,后辈的整理阅读,形成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共鸣,使学校办学思想的河流奔流不息,润泽人文。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使学校、师生均得到了成长,鲜活了教育生命。
正如我在昆明市第一中学校史出版序言中所说:“重视校史的编修,不是为了应景或是从众之类,也不是为了考据史料,为校史研究而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探寻百年名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有共性,也有自身特色。比如,我们可通过对昆明市一中校训史的整理,总结学校的教育思想。清末民初,学校是由政府统一校训,1922年新学制改革后各校推出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校训。当时,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推出“诚敬勤朴,公勇严毅”的校训,其含义是“诚信、敬畏、勤勉、朴实、公正、勇敢、严谨、坚毅”,意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做人治学的精神,这也是“一中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根本目的的追求。
提炼总结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后,我们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入耳人心。例如,可开展校史文物寻找活动、举办校史演讲比赛、校歌集体演唱等活动,用校友及学生身边的点滴事迹教育、启发和激励学生,让他们以学校为荣,勤奋学习,从而使学生、教师与学校产生共情,让他们理解、继承和发扬学校的教育思想,增进对学校的深厚情感。
此外,名校普遍位于城中心,但由于城市扩容发展或学校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常常出现学校被置换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被毁。这样的后果不仅切断了学校历史,割裂了人文,也抹去了一段记忆,使一所百年名校如同一位失忆者,难以继承优秀的学校历史文化和教育思想。因此,学校在抓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具有战略眼光,竭尽全力保护学校的历史文物遗址。
二、确立学校文化建设主题
历史名校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全校师生的心理依托和精神家园。它能够将全校师生紧密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历史名校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及时提炼、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否则,学校文化建设无序可循,继而丧失学校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必须遵循学校文化建设主题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原则。学校文化价值观必须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南。
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史、校训、建筑、景观,以及通过教育教学、制度建设、课余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校风、学风中,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只有将多样性的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挖掘、遴选提炼,升华为学校文化主题,才能有效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如昆明市一中通过对学校历史发展和以上形式的挖掘提炼,形成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即宽容的品质、自强的精神、和谐的氛围和创造的勇气。同时,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使学校的主题文化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师生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作为历史名校,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也将丧失名校的光环与作用。历史名校应该居安思危,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学校的品质,加强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只有围绕学校文化主题,积极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当然,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科学系统的学校体系建设。
一是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的保障,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成员进行规范所形成的制度文化,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反映与凝结。制度建设的原则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制为准则,结合学校历史、校情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秩序、管理效率与道德教育三者的结合。制度建设的模块,包括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制订诸如《岗位职责》《教学常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管理文件,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
二是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等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表面看,教师备课、教学、批改作业与学生上课、下课、做作业千篇一律,但实际上因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等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就使教育教学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包括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育管理等内容。历史名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在践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应起示范作用。在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上,加强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是活动体系的建设。历史名校可以充分运用学校长期以来积累的人力资源,举办各种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各种文化讲座,让学生受到专业文化的熏陶与涵养;每年举办文化节、文艺节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向往与追求等。对此,每所学校可以根据校情、历史的积累等情况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进行。但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既不能让活动成为学校的主要内容,也不能让活动非常规化、系统化,而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教育教学体系相得益彰。
四是景观体系的建设。历史名校的建筑,以及一草一木都烙下了前辈探索教育的足迹,能给师生直观的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历史名校更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