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学生发展
2014-08-21刘奕玲
刘奕玲
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决定学校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各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个别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还很陈旧落后,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教师素质的基本结构
相关的知识素质。知识是形成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教师工作的先决条件。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修养。比如,美术与语文、自然、社会和生活劳动等课程活动的结合就非常紧密。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配插图,为日记、作文配画;结合自然、社会、生活劳动等课程内容进行描绘或手工制作,布置美术园地等。
能力素质。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讲,在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教师不仅要有稳定的、成熟的、富有个性特点的素质,而且还要有勇于探索创新的习惯,有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素质。人的品德素质具有方向性、动力性特征,在基本素质中常把思想品质放在其他素质的前面,成为第一位。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品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养成。
身体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爱好,远大的理想,谦虚、稳重、认真的生活工作态度等。再就是健康的身体,这对于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素质。如今知识呈现爆炸增长的趋势,变化神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种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工具,给学生开辟一个新的获得知识的天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的关系
1.心胸豁达是师生相互理解的桥梁
前两年,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位女中学生在学习、品德、文娱等方面都表现不错,在班上是教师的得意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好孩子。有一次,一位教师让部分学生到他那里补习,也叫上了她。她认为自己的成绩还不错,就没有参加。从此,这位教师便对她“另眼相看”了。只要她哪些地方稍有不好,就会引来一顿责骂。一天,她因故到校晚了,教师不但骂了她,甚至还动手打了她。她含泪将作业写完,然后从教学楼的顶楼上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虽然,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一种很消极的做法,但如果不是因为那位教师的自私、心胸狭隘,这场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时,可以听到学生在背后这样说:“这件事不能告诉老师。”“告诉老师有什么用?”“他总是不喜欢我们。”……诸如此类的话反映出来一个问题,即在这些学生心目中,教师已经失信于他们。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教师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对别人的看法和感情,总是同他考察这一世界、考察别人的参照系有关。他的参照系越是固定不可改变,就越不能对参照系之外的事物有所体验;如果他能改变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的需要和标准,那么他就能理解并适应与自己通常的参照系并非完全适合的种种变化。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教师对待周围事物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如果教师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看法和见解,处事大度、民主,切实做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学生就会对他推心置腹,师生之间就易于沟通。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善解人意、心地敞亮的性格,总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投入。
2.真诚平等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真诚,是决定交往有效的首要乃至根本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对学生以心换心,学生也会把不愿意跟家长说的话向老师诉说。然而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因为有些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摆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尤其是训斥学生时,不是义正词严,就是引经据典,没有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听起来有隔世之感。长此下去,师生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而学生也会将他视为陌路人,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平等,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成年人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姑娘正专心致志地把头贴在花朵上,于是觉得奇怪,便问她在干什么。小姑娘回答,她在听花儿说话。成年人笑起来,花怎么会说话?小姑娘认真地说,你蹲下来就能听见了。如果一位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肯定会惧而远之,根本谈不上与学生交心,当然也听不到学生心中想说的话了。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来,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高度,这时候将会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孩子的世界。
3.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学生的榜样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特别是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因此,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表率。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因缺乏冷静,没调查清楚就将一个没有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那个学生是班上最倔的孩子,平时在家也经常跟父母对着干。当时,他一声不吭地斜着眼从办公室走了出去,我被他的态度气得好久不能平静。事后,班上另一个学生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冤枉了他。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算了吧,不妥当;道歉吧,又拉不下面子。最后左思右想,我还是决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他道歉。后来有几次,班上学生相互发生矛盾僵持不下时,我先让他们回去自己想想,然后再给我答复,结果总能令人满意。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次作为教师的我主动认错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在每天与学生的交往中对所出现的过失持客观态度,及时地告知学生:“对不起,老师来晚了。”“对不起,这是老师的错”……一句简单坦诚的自省,往往会胜过批评学生的千言万语,而且还使教师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也会自觉地向老师坦白认错,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也有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对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关系极大,也是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