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视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4-08-21唐永玲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4期
关键词:视界直线创设

唐永玲

杜威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所以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他要求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但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对所学知识的个性化占有,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立足学生视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学生视界是教学的出发点的归宿

当前课堂教学越来越追求本真有效,教学的实效是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者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仅仅是三维目标中的一维。教学的实效应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水平是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升,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否得到了形成和发展。

“学生视界”特指学生眼中所认识的世界,是学生认知与感觉到的客观与主观世界的统称,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学习需要、情感需求、发展趋向和个性倾向性,也包括对与之发生联系的所有教学行为方式及意义的需要和期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主导,应从学生视界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和发展水平,创设主动学习的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因此,学生视界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

二、从学生视界出发,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氛围

教师应从学生的视界出发,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眼睛亮起来、大脑活起来,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是立足学生视界,分析学习需求,为“学”而教。

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希望在课程中获取适应社会需要知识的期望和要求。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开端,有助于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获取有效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最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提高学习效能。

教师进行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必须要清楚学生已经有了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从课堂中学到什么,什么才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等。教师要把学生的困难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从而解决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以及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二是立足学生视界,精心设计学生喜爱的情境,以“境”引人。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情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参与,他们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又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课的开端,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爷爷,从出生到2012年2月底才刚好过完第18个生日。请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听了感到奇怪,爷爷怎么才过18个生日?于是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原来那些不怎么爱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投入思考,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进行引导,秘密就在2月底,2月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是立足学生视界,精心设计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以“趣”引人。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在做中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因此通过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在玩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保持学生主动地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游戏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教学,便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儿童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喜于听故事、唱儿歌,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游戏、故事来组织教学,能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在合作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弥补了班级授课制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缺陷,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我在教学四上《角的内角和》一课中就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前对学生分组,考虑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均衡,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合作学习的内容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弥补个体认识上的片面性,打破个体思维的局限性。

四是立足学生视界,精心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大问题,以“思”引人。

这里所说的“大问题”是相对于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问题分解成细碎的一个个小问题而言。小问题是教师连连发问和预设答案,问题没有挑战l生,学生处于简单应答和被动思维状态。如果设计“大问题”放下去,让全体学生去面对,不但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形成深层次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如在教学四上《平行与相交》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们认识了直线,直线具有什么特征?如果我们在白纸上先画一条直线,再画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呢?把你想到的都画下来。

那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呢?仔细观察每一组两条直线的位置『青况,把它们分分类。不相交的这一类,每一组中的两条直线现在看来是不相交的,他们是不是真的不会相交呢?思考一下直线有什么样的特征?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会怎样呢?

上述案例中,教师把大问题放下去让全体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每个学生都有面对问题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当富有挑战的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思考中去。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作为教师,课前应立足学生视界,充分了解学生的潜在状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组织学习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视界直线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机视界
画直线
一样长吗?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视界
视界
你喜欢直线吗?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