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药文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08-21熊劲陈昌林韩小龙
熊劲 陈昌林 韩小龙
北京宏志中学是全国第一所面向全北京市专门招收家庭贫苦、品学兼优学生的学校。经过十几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中医药文化特色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基于目前特色化办学背景,学校大胆探求,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整合周边中医药文化资源,集中学校人财物的优势资源,创办了北京市第一所中医药特色化高中试验校,该试验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弘扬了祖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提高了中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一、学校特色定位的内涵
一是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试验方向。在未来办学中,遵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通过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办学渠道,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是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中医药特色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和办学成果,使“中医药特色”成为学校核心办学特色,并完成“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试验。
三是中医药课程与教学。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医特色基础课程+中医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拓展课程”构成,有特色、重体验、能选择。课程教学是中医药特色试验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校本课程第一阶段:四门课程的开设,逐步开发了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第二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基本成形;第三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是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对象。教职员工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四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管理参与。学生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三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学校将依据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和志愿,参考家长的志愿,确定学生参与的形式。
五是与学校已有特色的关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校在物质环境上做了以下设计:创建-园-地-廊(百草园、中医药种植地、中医药文化长廊),以及操场融山水于一体的景观设计;校园设计与教室布置;校园网的建设。在文化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努力:开展每天太极健身操训练活动;开展以中医药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校会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社团组织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沙龙活动。
二、中医药文化教育项目试验目标
我校中医药特色化教育校园环境特色鲜明。因为中医药文化需要环境的熏陶,这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和自然辩证法,继而熟悉矛盾的对立和转化,能够较容易地接受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认同中医药文化中为人处世的“仁、和、精、诚”价值观。
一是项目试验的总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特色鲜明的中学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努力争取招生政策、考试政策,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中医药特色。
二是项目试验的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动员启动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目标。利用问卷调查、座谈、查找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开展立项调研,为特色办学提供依据。调研内容主要为中学中医药教育的办学需求、学习需求、招生需求和未来的就业需求。多渠道开展全校师生、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成立项目机构,制订试验规划与方案,完成项目申报,准备师资和课程,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支持条件,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1年-2013年)目标。其一,初期(2011年上半年)目标。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教学实验,掌握中医药文化师资、课程、教材、学情、管理、部门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着手编写校本中医药文化课程标准、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年级制订中医药文化学年、学期、学段课程计划,为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其二,中期(2011年下半年2012年底)目标。根据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试验学年、学期、学段计划开展项目工作,正式实施中医药文化课程,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做好课堂实效跟踪、学情跟踪,积累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水平。将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的内容及要求初步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校园环境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三,后期(2012年底-2013年8月)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课程和相关课题研究,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分层、分学科达到或超过中医药初级水平,为进入中医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中医药技能、素养成为学生毕业时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是中医药文化教育强调对传统价值观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上,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仁,即人道主义情感。这要求每一个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爱护、关怀、帮助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理解他人同样希望得到自己的爱护、关怀、帮助和尊重,从而建立起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和,即中医说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人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中,表现出来而符合法度常理就叫和。中,是天下一切情感和道德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的普遍原则。我校强调学生把握好中与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精,是说医道的“至精致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严细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即教育学生做人要真实可信,正确处理和把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理想状态。
二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以“翱翔基地”为平台,把北京市对中医药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纳入系统培养计划。这里的培养不仅仅是预备型拔尖人才,更多的是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我校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中医精髓的能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学校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中医药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 罗登廉)